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实用6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篇一

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制定优秀的教案是教师们经常思考的问题。一份好的教案不仅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还要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下面我将分享一份我认为优秀的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10以内

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数字0-10。

2. 能够正确书写数字0-10。

3. 能够通过实物或图片认识数字0-10。

4. 能够进行0-10的简单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认识数字0-10,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数字0-10。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0-10,让学生认识数字,并进行简单的数数游戏。引导学生对数字0-10产生兴趣。

二、新课呈现(15分钟)

1.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讲解数字0-10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每个数字的读音和书写形式。

2.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数字认识和书写练习。

三、练习(20分钟)

1. 学生自行完成0-10的数字书写练习。

2. 学生进行0-10的简单加减法运算练习,巩固数字认识和计算能力。

四、操练(10分钟)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数字0-10的游戏,通过游戏加深对数字的认识和记忆。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数字0-10,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这份教案结合了数字认识、书写练习、计算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篇二

二年级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关键时期,如何制定一份优秀的教案至关重要。下面我将分享另一份我认为优秀的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认识几何图形

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2. 能够正确书写各种几何图形的名称。

3. 能够通过实物或图片识别各种几何图形。

4. 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组合和拼图。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基本几何图形,进行几何图形的识别和组合。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各种几何图形的名称。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各种几何图形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引导学生对几何图形产生兴趣。

二、新课呈现(15分钟)

1.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讲解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特点。

2. 学生跟随教师正确书写各种几何图形的名称,加深记忆。

三、练习(20分钟)

1. 学生自行完成各种几何图形的书写练习。

2. 学生进行几何图形的组合和拼图练习,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四、操练(10分钟)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几何图形的识别游戏,通过游戏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记忆和理解。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各种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各种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点,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这份教案结合了几何图形的认识、书写练习、拼图游戏等多个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的:

  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一5的乘法口诀。

  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努力

  教具、学具准备:

  在长条纸上画5个格,5根小棒,学生每人准备2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大家齐背1~4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教师说口诀的前半句,学生回答后半句。

  二三()二二()一三()四四()

  一四()二四()二四()三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背的过程中熟记口诀。

  二、新课自主探究5的乘法口诀

  今天我们学习5的乘法口决,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出课题“5的乘法口诀”。

  1、教师出示主题图并提问。你们看,小丽和她的伙伴有在摆小棒了,他们在拼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没摆一个要用5根小棒)

  2、指导学生操作,让我们和他们一起来摆学具好吗?

  1)请大家用小棒摆出一把小伞,你摆一把小伞用了几根小棒?就是几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1×5=5 5×1=5)

  2)再摆出一个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做解答。大家看到这,我们用小棒摆出的两个,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请你来解决好吗?

  板书:5 + 5 10 2×5=10 5×2=10

  4、教学口诀“二五一十”刚才两个算式都表示有2个5,而他们的结果有都是10所以就用一句口诀来表示。一起读口诀。那么1×5=5 5×1=5

  口诀怎样编?试一试一五得五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在得出结果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了乘法的含义,并为编制相关的乘法口诀,打下了基础。

  教学其余口诀。

  引导学生摆放第三个。

  问:这时有多少根小棒?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 +5 15 3 ×5=15 5× 3=15

  引导学生编口诀。你能根据这个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吗?

  4)用相同的的办法教学最后两句口诀。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5 +5 20 4×5=20 5× 4=20四五二十

  20 +5 25 5×5=25五五二十五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给如何有效地记住口诀带来了方便。

  5、引导学生记忆5的乘法口诀。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5的乘法口诀,你们看5的口诀共有几句?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记住这些口诀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把你的好办法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进一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体验口诀编制的过程,明确口诀的来源,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角,会判断角,并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放多媒体,生猜图形,揭示课题。

  师贴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感知角

  1、第38页主题图。

  生观看主题图从图中说出物体上的角,初步感知角。

  2、生从自带的三角板上找角。

  生生相互找角,指角。

  3、生从生活中找角。

  生举手汇报。

  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1、生折角。

  生从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顶点和边。

  2、电脑抽象出折纸的角,生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3、出示活动角让生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且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1)师变魔术引出活动角。

  (2)生动手操作活动角。

  (3)生说发现。

  四、画角

  1、生探索画角的过程。

  2、生说画角过程。

  3、观看多媒体画角过程。

  4、生再次画角。

  五、巩固练习

  1、判断。

  2、数角。

  3、比角的大小。

  六、拓展、游戏

  用角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七、课后小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

  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

  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

  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

  (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

  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

  1、认识尺子。

  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1厘米有多长。

  (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

  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组活动)

  (2)感知厘米有多长。

  ①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领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诉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

  ③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④睁开眼睛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

  (3)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①举例(电脑出示图钉,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演示它的长度是1厘米)。

  ②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自由活动,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测)

  ③汇报交流。

  3、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

  师:请同学们拿出黄色纸条,试着量一量它的长是几厘米。

  (动手测量之后,让学生在展台上演示,并说出测量的方法。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测量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再量一遍黄色纸条的长。

  三、课堂总结

  1、指导学生看书。

  2、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先让学生总结,教师最后进行归纳)

  (1)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相同的物体量。

  (2)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体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四、巩固练习

  1、进一步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1题。

  2、通过学生用长度单位(厘米)量物体的实践活动,来体验用厘米量物体的过程。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2~3题。

  (学生自己量,之后同桌互查,小组交流)

  五、结束语

  师: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短边有多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

  师:数学的短边长是14厘米多一点,到底多多少呢?这要用到另外一个长度单位,咱们以后再学。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P54

  教学目标:

  1、熟练3、6、9的乘法口诀。

  2、通过自主探究得出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填表

  2.复习2、4、8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板书:4的倍数一定是2的倍数

  8的倍数一定是2的倍数

  8的倍数一定是4的倍数

  3.猜测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出示课题)

  预设:6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

  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

  9的倍数一定是6的倍数。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两两之间的关系

  1. 3与6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1)拼一拼,验证猜想

  6的1倍=3的2倍

  6的2倍=3的4倍

  6的3倍=3的6倍

  结论:6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

  (2)数射线

  师:3的倍数一定是6的倍数吗?(出示数射线)

  2. 3与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1)验证猜想

  板书:9的1倍=3的3倍

  9的2倍=3的6倍

  9的3倍=3的9倍

  结论:9的倍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2)数射线

  师:3的倍数一定是9的倍数吗?(出示数射线)

  3. 6与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1)拼一拼,验证猜想

  板书:9的2倍=6的3倍

  9的4倍=6的6倍

  9的6倍=6的9倍

  结论:9的双数倍一定是6的倍数。

  (三)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

  1.数射线

  共同的积:18、36猜想下一个共同的积。

  2.表格

  (1)第一次出示

  再次验证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预设:6打勾的地方3一定打勾,3打勾的地方6不一定打勾。

  (2)第二次出示

  结论:9的双数倍是3、6、9的乘法共同的积

  (3)第三次出示

  验证36、54等都是3、6、9的乘法共同的积

  三、练习巩固

  1.书本第54页的练一练。

  30=()6 30=()3

  隐藏积,出示算式

  ()6 =()3

  2.媒体出示

  ()3 = ()9

  ()6=()9

  四、总结

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优秀美术《闹花灯》教案(通用3篇)

活动目标: 1.大胆表现自己与同伴玩花灯时的情景、动态、表情,体验其中的乐趣。 2.在创作的过程中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专注地完成绘画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有玩花灯的经验,会表现简单的花灯。 2.人...
教案大全2016-01-05
幼儿园大班优秀美术《闹花灯》教案(通用3篇)

小学教案《9的认识》说课设计(精简3篇)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一册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9的认识和有关9的加减法》第二课时(见教材P48页)。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数10以...
教案大全2018-02-06
小学教案《9的认识》说课设计(精简3篇)

《窗前,一株紫丁香》的二年级教案(实用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窗前,一株紫丁香》的二年级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教案大全2019-04-07
《窗前,一株紫丁香》的二年级教案(实用3篇)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最新3篇)

教学重点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法 教学准备 台灯、插座、灯丝烧断的灯泡、灯泡、螺丝刀、磁铁、多个黑盒(内置铁球、木块、苹果或香蕉...
教案大全2014-09-08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最新3篇)

小学语文《瀑布》教案(推荐3篇)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会本课10个生字,重点指导“瀑”字的书写;朗读课文,能读出自己的感受。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生字,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理...
教案大全2019-01-02
小学语文《瀑布》教案(推荐3篇)

历史八年级下册《经济体制改革》教案设计【精简3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与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
教案大全2018-09-03
历史八年级下册《经济体制改革》教案设计【精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