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桥之美》的教案设计(优秀3篇)

课文《桥之美》的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桥的种类和结构,培养学生对桥梁建筑的兴趣和热爱。

2. 帮助学生通过欣赏桥梁的美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学素养。

3. 启发学生对桥的寓意和象征的思考,引导他们运用桥的意象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不同种类的桥梁以及其结构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桥的美感和建筑艺术。

3. 学生能够理解桥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并能够进行相关创作。

教学内容:

1. 桥的种类与结构:拱桥、梁桥、索桥等。

2. 文学作品《桥之美》的赏析。

3. 桥的象征意义与创作应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桥梁,引起学生对桥的兴趣。

2. 学习:阅读文学作品《桥之美》,让学生感受桥的美感和建筑艺术。

3. 分析:讨论桥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桥的多重含义。

4. 创作:开展相关创作活动,让学生运用桥的意象进行文学创作或美术创作。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桥的种类、结构、美感和象征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种类的桥梁,理解桥的美感和象征意义,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激发了他们对桥梁建筑的兴趣和热爱。

课文《桥之美》的教案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桥的美感和建筑艺术,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学素养。

2. 启发学生对桥的象征意义和多重含义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探讨桥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的关注。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通过文学作品《桥之美》感受桥的美感和建筑艺术。

2. 学生能够理解桥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多重含义。

3. 学生能够思考桥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并进行相关讨论和探究。

教学内容:

1. 文学作品《桥之美》的赏析。

2. 桥的象征意义和多重含义。

3. 桥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音频或视频的方式欣赏桥的美感,引起学生对桥的兴趣。

2. 学习:阅读文学作品《桥之美》,让学生感受桥的美感和建筑艺术。

3. 分析:讨论桥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多重含义,引导学生思考桥的深层意义。

4. 探究:开展桥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桥的美感、象征意义和生活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感受桥的美感和建筑艺术,理解桥的象征意义和多重含义,思考桥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文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课文《桥之美》的教案设计 篇三

课文《桥之美》的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桥之美》的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整合设计中,有一项是桥的教学系列:《中国石拱桥》、《桥之美》以及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两篇文章,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从知识到审美,从课内到课外,再用课外的事例来检验课内知识,这样,对桥的文化更加深了理解。

  《桥之美》是带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与《中国石拱桥》这篇规范的说明文不同。《中国石拱桥》从桥梁专家的角度说明中国石拱桥的形式、结构、成就、发展等,让学生获得知识。而《桥之美》从画家的角度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写作目的不同,采用的写法也不同。这篇美学小品文,作者吴冠中以画家的眼光品评了桥之美。课文先抓住说明对象总的特征,即桥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然后通过具体丰富的例子验证了桥之美,文章语言画面感很强,极富诗意。

  当初选这篇文章作重点研讨,一是这篇文章语言很优美,师生都很喜爱。二是桥在从化并不少见,著名的桥有街口大桥、神岗大桥、流溪河彩虹桥等,容易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桥之美。因而,准备阶段,我除了上网下载风雨桥、索桥、南京长江大桥等图片外,还专门带着数码相机去拍一些从化有名的桥。最有收获的是在离街口城区不远的流溪河山庄荔湖桥发现一大群白鹭在湖面活动。以前在从化电视上看见山塘水库有很多白鹭,已深为从化自然环境的优越感到自豪,想不到这么近的地方也有白鹭,景色这么美。白鹭悠闲地在觅食、栖息、飞翔,那情景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灵感一来,觉得白鹭在我的图片中应占很重要的地位,桥有了白鹭就会更有生命力,我可把它引申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事实上在课堂里也这样做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利用本地资源进行学习,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从化的青云公园情人桥、街口大桥等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很有亲切感,因而对桥之美的理解也发挥得非常好。

  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说明性的美学小品文,了解一些美学常识。

  2、学会与文本对话,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理解文章内容 。

  3、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教学重点】

  与文本对话,品赏文中诗意的描写性文字。

  【教学难点】

  品赏文中诗意的描写性文字。

  【教学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自读课。多媒体展示各种桥的图片,直观形象,方便学生欣赏桥之美。

  《桥之美》涉及绘画与人生,是一篇耐人咀嚼的小品文。文章意蕴丰富,描写生动精彩,有很多新奇之处,适宜鉴赏性朗读。在朗读中贯穿课文内容的把握、对课文美点的鉴赏、对课文意蕴的深究,实施美育渗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步骤

  设计意图

  收到的效果

  一、情境导入:

  艺术大师罗丹说:我们的生活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你留意到我们周围事物的美了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图片上的桥美吗?说说你的看法。

  (多媒体出示从化青云公园的情人桥,让学生议论评点。)

  小结引出:桥,并非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筑物,它是充满魅力而又极具美感的。在画家眼里,桥的美又在哪里呢?让我们随着画家吴冠中先生的《桥之美》,一起来对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探求美的欲望。

  把我们的审美与画家的审美联系。学生果然很熟悉这座小桥,能用自己的观点评价桥的美,还注意到桥与周围景物的联系、配合。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放声朗读,思考:

  1、这篇写桥的文章和《中国石拱桥》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可从内容、语言、表现手法和阅读感受等方面谈,畅所欲言。)

  学生谈完后,老师着重指出两篇文章在语言上的不同:

  《中国石拱桥》说明为主,以科学、平实的语言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知识,而《桥之美》侧重于写景、抒情,诗意的语言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文中列举了哪些桥作为例子说明桥之美?

  (让学生按顺序找,并给找到的桥一个名称。)

  明确:课文提到的桥有小桥流水人家(诗中桥)

  乌镇芦苇石桥、江南乡间石桥、长桥、山区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小桥、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鹊桥(文学作品中的桥)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理解。

  不限制学生的回答,有道理即可。

  教师总结时强调从语言上去比较,因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品赏诗意的描写性文字。

  找准这些桥,为下一步围绕这些桥而进行的品读感悟作好准备。部分同学还没有显示自己的朗读个性。

  学生的回答各个方面的都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学生基本上能找到这些桥,并能给它一个名称,但有时需教师适当的提示。

  三、品读感悟

  选读自己喜爱的描写桥之美的句段,边读边在文中写桥之美的地方做上记号。

  研讨:你能理解画家为什么说它美吗?如不理解,你的疑问是什么?

  给出示例: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品味理解: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让学生依靠文本,尽情畅谈。可单纯说自己的感受,也可结合自己掌握的绘画或者美学知识来说,更可提出自己的疑问,深入理解吴冠中文章人生小品的特色。)

  小结:桥之美表现在哪里呢?(出示几幅图片重现桥的形象小桥流水人家之桥、芦苇石桥、江南乡间石桥、南京长江大桥,风雨桥。)

  美点赏析:文章第4段

  板书归纳:

  芦苇石桥(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令人销魂)

  桥之美长桥卧龙(宛如史诗)

  风雨廊桥(形式独特)

  ──桥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从第5段开始,桥之美的含义丰富了,由桥的形式美说到了内涵美,要引导学生发现。然后,再出示一系列的图片加深印象《清明上河图》(有桥的局部图)、索桥、钱塘江大桥、街口大桥、神岗大桥,从课文的桥说到学生熟悉的当地的桥,图上标上课文提示性的关键语句。这也是自由开放的活动,好像范围很阔,但师生交错地说,将很有意思。

  让学生有话可说,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指导学生学会归纳。

  直观形象,方便理解。从课内到课外。

  用课外的、学生熟悉的桥引证课文的美学观点。

  学生能说自己理解的话,课堂气氛很活跃。

  但多数学生不敢提出自己的疑问。

  学生的叙述能力还需训练,个别同学能理解,但表达不出。

  如有时间,让学生归纳效果会更好。

  学生好象对精美的图片兴趣较大。特别是本地的桥,眼神流露出兴奋、自豪。

  四、赏美活动

  出示从化的流溪河山庄荔湖桥的图片。图片上有湖水、长直桥、湖边住宅、背景还有山,其中最显著的中间部分有一大群白鹭在栖息、觅食、翱翔。

  让学生运用课文所学的知识和得到的启示谈谈自己对这幅图的看法。

  教师启发引导:画面上的桥也许不美,但平静的湖水,宁静的住宅和山配合着桥给人多么舒适的感觉,特别是一群白鹭给整个画面增加活力,使画面更美。白鹭能悠然地生活在我们的周围,那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保护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那才是最美的。进行审美活动,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

  理解美的深刻含义。

  强调21世纪的主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学生的想象能力还算丰富,从化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能影响孩子们。五、小结归纳

  桥之美的含义:(关键句)

  1、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2、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源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3、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

  4、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形式美内涵美)让学生从文本中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领悟桥之美的深刻含义。如时间充裕,让学生去归纳效果也将会更好。

  六、拓展延伸

  画家吴冠中先生的文章具有人生小品的特色,有人说:人生如桥,学了《桥之美》,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或认识谈谈。从生活中桥的联结、沟通的作用,赋予桥这个词语以联结、沟通的意义。学生也是有话可说,阐明的意义较大。

  七、学习总结

  《桥之美》是一篇说明性的美学小品文,作者吴冠中以画家的眼光品评了桥之美。课文先抓住说明对象总的特征,即桥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然后通过具体丰富的例子验证了桥之美,文章语言画面感很强,极富诗意。

  要学会品赏文章的语言,能用自己的知识和体验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提高艺术审美能力。指导学生学会总结,掌握方法。

  【本课教学成功之处】

  1、准备充分,制作的图片吸引学生,比单纯由文字去说效果更好。

  2、师生配合较好,放得开,拓展延伸不离文本。

  3、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师的特长去设计,展示师生的特色。

  4、教师导的技能有了进步。

  不足之处:

  1、朗读活动还不够充分。

  2、能让学生说的最好不直接由教师推出答案(担心时间问题)。

  3、教师的普通话还需改进。

相关文章

小班综合《爱吃水果的牛》教案(最新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综合《爱吃水果的牛》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
教案大全2013-09-02
小班综合《爱吃水果的牛》教案(最新6篇)

小学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推荐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教案大全2015-07-01
小学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推荐6篇】

老师领进门教案

1、老师领进门 教学目标: 1、知道识字要求的变化,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 2、会用“娓娓动听”或“恭恭敬敬”造句。 3、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2节。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
教案大全2013-07-01
老师领进门教案

青山不老教案设计(推荐5篇)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
教案大全2012-06-05
青山不老教案设计(推荐5篇)

买菜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经典3篇)

一、活动目标 1.唱清歌词,唱准曲调,初步表现歌曲的说唱风格。 2.愿意在集体前大胆表演,体验活动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布织布各类小菜、教学图谱等。 2.经验准备:幼儿认识各类小菜。 三...
教案大全2015-06-01
买菜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经典3篇)

《画大熊猫》大班美术教案【经典3篇】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大熊猫的简单知识,能简单的画出大熊猫的体态,形状。 2、增强幼儿爱护大熊猫的情感。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教...
教案大全2011-06-08
《画大熊猫》大班美术教案【经典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