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的优秀教案【优选6篇】
《氓》的优秀教案 篇一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设计一份优秀的教案对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至关重要。今天我们将针对莫言的小说《氓》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设计一份优秀的《氓》教案。
首先,教师在设计《氓》教案时应该重点关注小说的主题和意义。《氓》讲述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个庄稼汉因为欠债而被迫背井离乡,最终流落北京的故事。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主人公的命运,探讨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变革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来设计教学内容。小说中的主人公阿Q,是一个身处困境却不失乐观的人物形象。通过对阿Q的细致描写,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生存状态。教师可以设计讨论活动,让学生就阿Q的性格特点、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小说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设计相关教学活动。《氓》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方式,穿插了现实与回忆的情节,这为教师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可能。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小说的结构布局,分析作者运用回忆插叙的目的和效果,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展示、写作练习等形式进行。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于《氓》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设计一份优秀的《氓》教案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小说的主题、人物、结构等方面,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氓》这部文学作品。
《氓》的优秀教案 篇二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常常为如何设计一份优秀的教案而苦恼。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份优秀的《氓》教案,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启发。
首先,这份教案的设计重点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和意义。《氓》通过主人公的命运变迁,生动展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引导他们思考时代背景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其次,这份教案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除了传统的课堂讲解外,教师还设计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文学赏析等形式的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参与互动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氓》这部文学作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这份教案还注重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教师通过让学生模仿阿Q的行为、进行情感体验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这份《氓》的优秀教案在设计时注重了主题突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情感态度的引导。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氓》这部文学作品,提高学生成绩和文学素养。希望广大教师可以借鉴这份优秀的教案,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文学教育。
《氓》的优秀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背诵、默写《氓》。
2、掌握《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变化,感受诗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歌谣,富有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雅”是宫廷乐歌,分大雅、小雅,共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中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风雅、颂三种诗歌体制和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称为“《诗经》六义”。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写作背景
春秋以前,原始的平等观念仍残存于人们头脑中,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相对后来社会较少。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的社会现象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作品通过一位被遗弃的妇女的自述,描写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三)《诗经》名句
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5、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黍离》)
二、学习过程
任务一:诗情深处是故事
任务设计:
请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梳理行文脉络。
行文脉络:
第一章写了相识与允婚,第二章相思与成婚,第三章相爱与新婚,第四章写遭弃与离婚,第五章忆苦自伤,第六章表明情断义绝,展现了女主人公曲折的人生经历。
小结:《氓》以一个弃妇口吻讲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展示了她从情意绵绵到悲伤无助,再到激愤决绝的心路历程,体会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变化,但面对不幸婚姻她又清醒倔强刚强,感受诗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
任务二:赏析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任务设计:
1、诵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谈谈女主人公和氓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学生探究总结:
女主人公(弃妇形象)
一二章面对男子的追求,热烈回应,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子无良媒”遵守婚嫁礼法,表现出端庄的一面;“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好言劝慰男子,温柔善良体贴;“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涕泣言笑,沉醉爱情,热情纯真;“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不乏警觉,自我反思,聪明伶俐;“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说明她勤劳持家;“亦已焉哉”的呼喊,更表现出她倔强刚强的一面。
氓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为了追求爱情,可以置生意于不顾,表现出对爱情执着的一面;“将子无怒”急于成婚,至于发怒,表现出急躁的性格特征;“二三其德”,又表现出他品德的败坏;“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婚后的暴躁,婚前的热烈,婚后的离弃,两相对照,则揭示了他的虚伪自私。
总之,氓是个性情狂暴、违背诺言、始爱终弃、不负责任、自私的负心汉。
2、活动设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想对女主人公和氓说……、
学生自由发言。
3、探究《氓》中造成女子婚姻悲剧和痛苦的原因有哪些?
个人原因:
①氓的三心二意,不负责任。文中说“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子怨恨的正是自己甘心贫困,辛苦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
②女子在经济上政治上处于附属地位。她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③性格悲剧。在男权社会中,女子在婚前行为草率,她与氓的恋爱缺乏牢固的思想基础,对氓的人品认识不足,认人不清导致的悲剧。
社会的原因:
这一婚姻悲剧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娘家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中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任务三:感受艺术特色
任务设计
1、三四章运用哪种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比兴手法。
表达效果:
①内容上,比兴句的运用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用女子熟悉的桑树作比,富于生活气息,同时暗示了她的勤劳。
②结构上,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起了暗示和过渡作用。
具体分析:
内容上:
①用比兴句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容颜的润泽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子和氓之间情意正浓之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比喻女子容颜衰老,如同两人感情枯竭之时。
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子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结构上:
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
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到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
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2、淇水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
①贯穿全诗,展现了情节的发展。三次写到淇水,显示了女主人公生活经历的三个阶段。“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是恋爱中的淇水;“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这是婚变时的淇水;“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是女主人公清醒时的淇水。淇水见证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的变化。
②暗示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三次写淇水,也为我们揭示了女主人公的感情轨迹。女主人公送氓过河,淇水和缓,暗示了两人情意绵绵、依依惜别之情。而婚变时的“淇水汤汤”,暗示了女主人公心中无尽的悔恨甚至愤怒;“渐车帷裳”则暗示了女主人公暗自落泪,伤心断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当所有的誓言成空,还有什么可留恋的?淇水以其无声的浸润让她在痛楚中走向决绝。
③前后照应,使叙事更加紧凑。这首诗以淇水为背景,开头、中间、结尾都提到了淇水,每一次提到都代表着主人公爱情婚恋生活的某个阶段,正好对应了全文的“恋爱一婚变一决绝”的情节线索。这样就在结构上做到了前后照应,使叙事更加紧凑。
三、总结
《氓》通过描写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婚姻破裂的经过,塑造了一个性格直爽、温柔、勤劳、坚强的女子的形象和一个用情不专、性情暴躁的负心汉的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妇女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生活的愿望,揭示了我国古代妇女在婚姻问题上的悲惨命运。
四、作业
背诵默写《氓》
《氓》的优秀教案 篇四
1、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
2、《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二、文言知识:
1、注音并解释:
氓(méng)淇水(qí)愆期(qiān)将子无怒(qiāng)
乘彼垝垣(guǐ)(yuán)载笑载言(zài)体无咎言(jiù)
尔卜尔筮(bǔ)(shì)于嗟鸠兮(xū)(jiē)其黄而陨(yǔn)
无食桑葚(shèn)犹可说(tuō)自我徂尔(cú)淇水汤汤(shāng)
来即我谋(jí)言既遂矣(suì)无与士耽(dān)以我贿迁(huì)
女也不爽(shuǎng)渐车帷裳(jiān)(cháng)士也罔极(wǎng)
夙兴夜寐(sù)(mèi)靡有朝矣(mǐ)(zhāo)抱布贸丝(mào)
咥其笑矣(xì)及尔偕老(xié)隰则有泮(xí)(pàn)
言笑晏晏(yàn)亦已焉哉(yān)躬自悼矣(gōng)(dào)
2、通假字:
例句假借字本字意义
氓之蚩蚩蚩蚩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将子无怒无毋不要
于嗟鸠兮于吁唉
犹可说也说脱脱身
隰则有泮泮畔边岸
不可说也说脱脱身
3、古今异义: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到达今义:连词,表另提一事)
(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你今义:儿子)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请今义:副词,即将)
(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多年今义:表年龄)
(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差错今义:爽快)
(古义:不专一,有二心今义:数词)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义:快乐今义:宴席)
(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古义:民今义:流氓)
(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卜筮的卦象今义:身体)
(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标准今义:程度副词,很)
(古义: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今义:数词)
4、词类活用:
(1)其黄而陨(名词作动词,变黄)
(2)士贰其行(数词作形容词,不专一)
(3)二三其德(数词作形容词,不专一)
(4)夙兴夜寐(名词作状语,早;晚)
5、学成语识文言:(解释成语意思)
(1)毫厘不爽:丝毫差错也没有。形容非常准确。
屡试不爽:多次验证都准确无误。
(2)载歌载舞: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的欢乐。
(3)忠贞不贰:忠诚坚贞,没有二心。
(4)白头偕老:指夫妻相亲相爱,共同生活到老。
(5)信誓旦旦:形容誓言说得非常诚挚。
(6)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不懈。
6、文言句式:(翻译下列诗句,尽量保留原诗的韵味)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译文: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作为婚期。
②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译文:不是我拖延时间,你没有好的媒人。
7、固定句式
①载笑载言(载……载……,固定句式,译为“一边……一边……”)
②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焉哉,固定结构,语气词连用,表示强烈的感叹,可译为“了吧”。【合作探究】
1、《氓》是以谁的口吻写的?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式?叙述了哪些经历?你能从中感受到主人公怎样的内心情感?
以女子的口吻,自述的方式,叙述了她自己的婚恋悲剧。
恋爱(热情、幸福)——婚变(怨恨、沉痛)——决绝(清醒、刚烈)
2、本文在表现手法上以叙述为主,这种手法在《诗经》里称什么?赋
3、除了赋的手法,你还了解了《诗经》的哪些手法?举出文中例子,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比兴。详见《教参》。
4、你还能从平素所学的文章或歌曲里举几个用了比兴手法的例子吗?请以“爱心”或“感恩”为话题,尝试用比兴手法写一段话。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比手法的运用。
⑴“我”婚前和婚后的生活的对比。
⑵“我”婚前与婚后的思想变化的对比。
⑶“氓”婚前和婚后的态度的对比。
(4)“我”和“氓”对婚姻的态度的对比。
【课堂达标】
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和释义有错的一项(A)
A、氓(méng民)之匪我愆(yan拖延)期体地咎(ji灾祸)言
B、靡(mǐ没有)室劳矣躬自悼(dào伤心)言笑晏晏(yàn欢乐的样子)
C、隰(xí低湿的地方)则有泮(pàn通畔)渐(jīan渐湿)车帷裳(cháng布幔)
D、将(qiāng请)淇水汤汤(shāng水势很大的样子)其黄而陨(yǔn落)
2、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句(A)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下面诗句中没有用“兴”的手法的一句是(D)
A、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B、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C、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之于归,宜室其家。
D、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4、对下列各句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终于又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
C、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劝说了。
D、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
5、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D)
A、为了赶在学术会前完成论文,他夙兴夜寐,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
B、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C、商店经理信誓旦旦地说:“我们的商店无假货。”但一检查,几乎全是假货。
D、香皂买回来后,屡试不爽,气得我奔向商店,大呼:“退货!”
6、填空、默写。
(1)(《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2)《氓》中表现女主人公对氓的思念的句子是:乘彼危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等到氓后的无比喜悦的心情的诗句是: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女对爱情有什么深刻的认识?请用原文回答: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表现女对爱情的忠贞及氓的负心的句子是:女也不爽,士二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表现女的勤劳的诗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5、、语言知识表达与运用:
(1)前段时间,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日前在欢迎新党主席郁慕明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后引来一片非议,原话如下:“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今天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的师生以火一般的热情在这里欢迎郁慕明先生一行。”请问问题出在哪里、
“七月流火”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两句话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可见,此词意是指天气渐冷,而不是望文生义的天气炎热、。
【拓展延伸】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礻颉⑦之。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李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
⑥袺:手持衣角盛物。
⑦礻颉: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赋。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答: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答: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氓》的优秀教案 篇五
《氓》教案
一、教学目标 :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5、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品位诗歌的语言,体会比兴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
分析《氓》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比兴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3、讲解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国古代诗歌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优秀的诗人如群星灿烂,众多体裁、风格、流派则如众芳斗艳,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了解和继承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将进一步激发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诗歌知识
1、诗歌起源:
诗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和生活,原始祖先的口头创作。
据说,周王朝有一种“采诗”制度,朝廷派人采集民间歌谣和乐章,借以了解民间习俗和政治得失。另有公卿列士向朝廷“献诗”制度,表达贵族阶层对政事的歌颂和批评。这些诗歌汇集至朝廷乐官“太师”手中,经太师整理编纂成书。
一般把编定于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距今2500多年的诗经,看作是我国诗歌史上的起点。
2、简介《诗经》
(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六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又名诗三百。
(2)分类:
按音乐内容分:
A、风:国风,共160多篇,多是民间歌谣,富思想意义、艺术价值。真实反映了当时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真切地表达广大人民,自己的感受,爱憎和愿望。开创了现实主义传统。
因是人民的口头创作,口头相传,作者已无所考。惟有《鄘风 载驰》为许穆夫子所作,她可说是我国最早的一位女诗人。
(雅颂中标有作者姓名有五篇)
B、雅:宫廷乐曲,
大雅:用于诸侯相会。
小雅:用于贵族宴享。
(另有观点:按产生先后:旧为大雅,新为小雅)
C、颂:用于周天子及诸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
(4)诗经的表现手法:
朱熹: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铺陈)直陈其事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联想),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风雅颂赋比兴:六义)
(5)形式特点:
A、多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多数为隔句用韵。
B、多采用赋比兴手法。
C、以四言诗为主,而又灵活多变。
三、朗读诗歌
四、疏通字词
1、正音
氓 愆 垣 载 筮 咎 陨 隰
2、多音字
渐 jian(1)浸湿(渐染)流入(东渐于海)
将qiang(1)愿,请(将进酒)
靡mi(3)倒下(望旗旗靡)mi(2)奢侈(奢靡)
载zai(4)一边一边(载歌载舞)装载 充满(怨声载道)
zai(3)一年半载 记载刊载登载
3、通假字
匪:非 于:吁 说:脱 泮:畔
五、理顺思路
1、按表达方式分这是首什么诗?按第几人称叙事?采用了什么手法?
叙事诗 第一人称 对比
用第一人称“我”回忆追述婚恋生活。
2、讨论本诗思路情节是怎样的?
恋爱(第一二章) 婚变(三至五章) 决绝(六章)
六、学习“恋爱”部分
1、重点字词
2、男女主人公在恋爱中有怎样的表现?
氓:求——怒——卜——娶
我:送——劝——盼——嫁
3、从中可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
女主人公:温柔多情,善解人意,天真活泼 真诚热烈
氓:急躁 任性 (没有男子汉的胸怀,不大度)热情 向往
明确:第二章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少女的心理及表现,可见其用情之深,思念之诚。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尔卜”句,神灵显示是一段天赐良缘。“以我贿迁”娘家以丰厚的嫁妆祝佑着女儿的幸福,姑娘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给了男青年。
4、用一两个词概括这段恋爱的特点。(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
热情、幸福。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七、 学习“婚变”部分(三 四五章)
⑴ 请一学生朗读,提问:开头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
[明确]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⑵文中的比兴有何特点?
[明确]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3)第三章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由前两章的叙事转入这一节的抒情和议论,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了明显的停顿和隔离,暗示着女主人公悲惨命运已经开始。
(4)结合三四五章考虑,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议论的方法回顾了自己几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她的思想感情如何?
悔恨、沉痛、但是不哀伤。
集体朗读这部分。
八、学习“决绝”部分(六章)
⑴自由朗读,注意感情基调:悔恨但不哀伤。
⑵提问:女主人公最后做出怎样的选择?从中反映出什么性格特征?
[明确]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其清醒 刚烈的性格特征。
九、 从文中可以看出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教师强调概括人物性格特点,要从课文出发。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加以总结)
特点:勤劳 温柔 善良 坚强
十、如何看待诗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
观点一:他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因素决定。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得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家庭、对感情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难以避免。
观点二:男女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虽有它的社会原因,但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也是不可忽略的。从他们的恋爱过程看,两人虽是自由恋爱,但女主人对男主人公缺乏必要的了解,被他忠厚的表象所蒙蔽,轻率地答应了他,种下了日后悲剧的种子。
板书 氓
(情节) 恋爱 婚变 决绝
(基调) 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烈
《氓》的优秀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 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 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 《氓》的情节和主题。
重点难点
1、 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 《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过程
一、 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二、简介《氓》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三、诵读诗歌,然后根据课后的注释来翻译课文。
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注意一些重点字词的注音和解释。
四、情节和主题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全诗分六章,第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情节)恋爱婚变决绝 (章句)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 (诗句)秋以为期无与士耽亦已焉战 载笑载言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基调)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 诵读全诗,要安排好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反映情节发展的节奏,表现女主人公感情的基调。
五、鉴赏要点
1、回忆和对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等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2、《诗经》开创比、兴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