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优选6篇】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 篇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通过这些题型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份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教案,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
2. 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3.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加减混合题型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练习题等;
2. 学生准备:学习工具、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 拓展:设计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我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同时,我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 篇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通过这些题型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份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教案,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
2. 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加减混合题型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练习题等;
2. 学生准备:学习工具、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 拓展:设计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理解还有待加强,需要我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同时,我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35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的编排主要是对本单元所学过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
【学情分析】
学习完这一单元,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因此,复习笔算时,教师注意先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比较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作为复习笔算的准备。接着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最后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式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提高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题卡等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
复习整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
↓ ↓
巩固应用→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泳吗?(喜欢)游泳是一个很好的健身运动,老师也非常喜欢。老师的家就住在维多利亚度假村附近,所以也经常去游泳。(出示游泳池情境图)
看!他们游得多快活呀!
出示问题:游泳池里原来有41个人,上来18个人后,又下去16个人,现在游泳池里有多少个人?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学生汇报:39人。
师:太正确了!你能说一下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学生高兴地说:原来有41个人,上来18个人后,游泳池内还有41—18=23个人,又下去16个人,那么现在游泳池内还有23+16=39人。
师:太棒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哪些知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进行整理和复习。看谁不仅会算,而且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复习整理】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师:情境图中,同学们在干什么?
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
师:根据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吗?
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整理得最全面。
(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对学生予以肯定。
(5)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得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来进行复习。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整理得结果。
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
连加连减:计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算,可以分步笔算,也可以两步连在一起用简便写法算。
加减混合:分带括号和不带括号两种情况:如果不带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算;如果带有括号,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加减混合的应用:先找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关键词语和要解答的问题,再根据关键词语选择合适的列式方法,最后利用已知条件得出答案。最后不要忘记写答语。
对学生的整理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独自思考加减法、连加、连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
(1)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说一说每道题的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根据例2的计算方法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七第2题。
【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36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七第3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断结果及方式。
3、完成练习七第4、5题。先读题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回答解题思路。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能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
3、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4、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及应用。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在个性化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
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今年农场的南瓜丰收了,同学去帮助收南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第一组28人
第二组34人
第三组22人
二、新课学习
1、教师: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学生:28+34+23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
教师:这个算式该怎么算呢?
同样是加法,它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进位加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说出:
前面我们学习进位加法只有两个数相加,这里有三个两位数相加,是一道连加算式。
教师:再比较一下28+34+22这个算式和我们黑板上的8+4+2这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出:
两道都是连加,只是连加的范围不同而已。
教师:那它们的计算方法是否一样呢?
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计算方法可能是一样的,都要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加起,相加满10都要向前一位进1。
教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合作,比一比,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更多、更好!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后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汇报。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种算法进行汇报:
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
学生汇报后教师整理在黑板上并追问:
除了这些算法,我们可不可以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竖式来计算呢?
用竖式又该怎么算呢?
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竖式后并抽其中的两个同学投影展示。
主要引导学生列出右面的竖式:
2 8 6 2 2 8
+ 3 4 +2 2 +3 4
6 2 8 4 6 2
+2 2
8 4
如果有学生能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就请学生列出后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学生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教师则作如下的引导:
教师:其实这种竖式还有另外一种写法,大家想知道吗?
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后再抽一学生投影展示。
教师:竖式的这两种写法是一样的吗?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竖式,其实计算过程是一样的,但相比之下,第二种写法更简单一些。
教师:不管是用哪种方法计算,你觉得三个数连加与两个数相加相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
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说出三个数连加比两个数相加要复杂一些,特别是涉及进位的问题,因此要特别注意。
2、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算连加的算式了,根据这个情景图,你又能列出怎样的算式?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这是一个什么算式?
学生:连减算式。
教师:这个连减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比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是20以内的,85—40—26是100以内的连减,并且需要退位。
教师: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经验,你能试着计算这道连减算式吗?
教师放手让学生试着计算,教师巡视观察,发现不同的算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尽量指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后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连减的算法,主要引导学生列出以下两种竖式计算:学生列出竖式后请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教师:在做这道题时哪个地方最容易做错?能给其他的同学提个醒吗?
让学生发现最容易做错的地方就是两次相减时都要退位,因此要按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步一步地思考每步的计算结果。
教师:在做连加连减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在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中依然要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
三、结论总结
1、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
3、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
四、全课小结
教师: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上,你都学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重点难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36+28+17= 65—25—21=
说一说你的计算的方法。
2、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
2、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
A、先算下来25人,车上有多少人。
B、再算现在有多少人。
C、列综合算式。
还有其他算法吗?
3、总结算法:
说一说,在做加减混合计算时应该怎样做?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
三、强化练习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渗透教学:
一、要善于欣赏他人;
二、要及时地反思,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手段:
投影片、有条件的可采用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式引入
1、(出示图片1)教师叙述例1的已知条件。
2、提问
(1)听完老师的叙述,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
(3)待学生回答后,完整的出示例1
同学们到西瓜园里摘西瓜,第一组摘了28个西瓜,第二组摘了34个,第三组摘了23个。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4)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你准备怎么列式?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提问引导
①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
②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③这道题的数比较大,口算起来比较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2)分组讨论试做
要求
①先分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你们组准备怎么做)。
②把本组讨论出的方法做在练习本上。
③如果一个组讨论后得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把这几种不同的方法都记录下来。
交流三种方法
[讨论过程中,重点提示学生:①首先,在别的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地倾听同学的发言,找出其他同学的优缺点。②其次,在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要善于给同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③要善于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好思路、好习惯等。]
方法一
对比三种方法,选择最优方法
问:谁来说说,这三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学生回答:
优点
1、同学们比较熟悉这种竖式的书写方法。
2、在计算过程中,难度较小,不易出错。
缺点
1、费时间。
2、这两个竖式不太好安排格式,如果写不好,容易显得很乱。
优点
1、写起来会比第一种方法省点时间,少写了一个62,竖式由两个减少到了一个。
2、这个竖式写起来会比较美观。(相对于第一个竖式而言)
缺点
容易丢掉第二步的加号。
优点
1、更省时间。
2、计算时比较简单,只要一位一位的计算就可以了。
缺点
1、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丢掉进位。
2、对于一些计算不熟练的同学来说,计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师:这三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在同学们自己做题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最省时的方法。
(5)小结
问:做完这道题,大家有什么收获?
[学生:1、在计算时,要努力思考简便的方法,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2、最简单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3、要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正确率。]
(二)教学例2
(1)直接出示例252—20—18=
(2)对比
问:这道题与例1有什么不同?
[生:例1:是一道连加的两步式题。能得到三种不同的算法。例2:是一道连减的两步式题。只能用例1中的前两种方法。]
(3)师生、生生多边交流
问:这道题怎么算最好?
[生:用两个竖式计算最保险;第一步口算,第二步用竖式算。]
(4)小结:哪一步如果能口算,就可以口算,在计算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
完成P2、做一做(略)
四、总结、质疑、发展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1、大家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问题吗?
3、除了同学们总结出来的方法,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同学们到西瓜园里摘西瓜,第一组摘了28 例2 52—20—18=个西瓜
第二组摘了34个,第三组摘了23个。
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28+34+23=85(个)
方法一:竖式略
方法二:竖式略
方法三:竖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