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漂亮的石头路【精彩3篇】
小班数学教案:漂亮的石头路 篇一
在小班的数学教学中,老师们常常面临如何让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具体形象化的挑战。在这篇教案中,我们将介绍一个有趣的数学活动——漂亮的石头路,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简单的数学概念。
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理解数字的大小和顺序。
2. 帮助幼儿进行简单的数学计数。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每位幼儿准备10块不同颜色的小石头。
2. 教师准备一条直线图示,代表一条石头路。
3. 准备一些小动物或玩具作为可视化道具。
活动步骤:
1. 引导幼儿坐在一起,讲解今天的活动内容。让幼儿每人手中拿着10块不同颜色的小石头。
2. 通过直线图示展示一条石头路,让幼儿按照图示的顺序在桌子上摆放自己的小石头,形成一条“漂亮的石头路”。
3. 让幼儿观察石头路上的颜色和数量,并回答相关问题,比如“第一块石头是什么颜色的?”、“第三块石头比第五块石头多几块?”等等。
4. 鼓励幼儿用小动物或玩具沿着石头路走,帮助他们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5.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数学计数,比如“数一数石头路上有几块石头?”、“数一数红色石头的数量。”等等。
6.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幼儿自由发挥,创造更多有趣的数学活动。
通过这个简单而有趣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够在玩耍中学习,还能够培养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概念的理解。希望这个教案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数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小班数学教案:漂亮的石头路 篇二
在小班数学教学中,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本篇教案将介绍一个以“漂亮的石头路”为主题的数学活动,帮助幼儿掌握数字的大小和顺序。
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理解数字的概念和大小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幼儿的数学表达和沟通能力。
活动准备:
1. 准备一块大型白板或黑板。
2. 准备10块不同颜色的小石头。
3. 准备一些小动物或玩具作为可视化道具。
活动步骤:
1. 引导幼儿坐在一起,介绍今天的数学活动内容。让幼儿手中拿着10块不同颜色的小石头。
2. 在白板或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代表一条“漂亮的石头路”,让幼儿根据颜色和数量的提示,在石头路上摆放自己的小石头。
3. 引导幼儿观察石头路上的颜色和数量,并提出相关问题,比如“第一块石头是什么颜色?”、“石头路上一共有几块石头?”等等。
4. 让幼儿用小动物或玩具沿着石头路走,帮助他们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5. 鼓励幼儿进行简单的数学计数,比如“数一数石头路上有几块石头?”、“数一数红色石头的数量。”等等。
6.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幼儿自由发挥,创造更多有趣的数学活动。
通过这个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不仅能够在玩耍中学习,还能够培养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概念的理解。希望这个教案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数学,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小班数学教案:漂亮的石头路 篇三
小班数学教案:漂亮的石头路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数学教案:漂亮的石头路,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学习按石头的特征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3、发展幼儿的数数和分类、排序的能力
教学准备:
石头若干,每人一只筐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回忆故事,引导幼儿一起去铺路
(活动一开始通过老师简短的话,既帮助幼儿复习了有关故事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和去帮兔姐弟来引起幼儿铺路的兴趣。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捡石头
1、观察石头
1)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
2)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
3)原来石头是各种各样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为后面的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埋下了伏笔。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答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更加体现了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可见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整合的目标。使整合真正落实、体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整合而整合。)
2、捡石头——能数量捡石头
1)听口令捡石头
2)听拍手声捡石头
3)石头排队,你捡了几块石头?
(第一次让幼儿捡石头的环节中老师给了幼儿多种的刺激,通过听口令、拍手、小铃的声音等不同的方法来让幼儿捡相应的石头。然后又让幼儿自己数数捡来的石头一共有几块。同时老师又把石头的数量控制在6以内。使的幼儿能数的清楚、正确。然后让幼儿根据石头的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使得幼儿对于石头的这两个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了解,又为下一环节的捡石头奠定了物质的准备。)
3、分类
把捡到的石头送回家:光滑的石头放在红筐里,粗糙的石头放在绿筐里
4、捡石头
1)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捡不同的石头
2)数数你捡到了多少石头?
(再一次让幼儿来捡石头,而这次捡石头老师充分的放手,让幼儿自由的捡石头,但是在放手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让幼儿一块一块的捡不同的石头,主要是为后面的排序作好准备。由于幼儿动作有快慢,捡的时候有的幼儿一块一块的在挑选,有的则见一块捡一块。因此幼儿捡的数量都不一样,这样在数数的时候也显示了差距。同时每位幼儿不同数量的石头也为后面的排序铺路造成了数量上的差距。但是在教学的时候,老师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控制,给幼儿的时间稍长了点,导致有的幼儿捡了17、18块石头,数量过多。不仅为数数带来了难度,更影响了后面的排序。)
(三)铺路
1、幼儿自由铺路
2、交流:你用石头是怎么铺的?(老师把幼儿的铺法陈列在黑板上)
3、学别人的方法铺路
4、学习按间隔的方法进行铺路
(用石头铺路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有了前面对石头特征的了解的铺垫,因此在幼儿自由铺路的时候,有的幼儿是按照大的石头排好再排小的石头,有的幼儿则是先排光滑的石头再排粗糙的石头。而有的幼儿虽然整条路是没有规律的,但是在路的某一段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幼儿用大小间隔的方法拍了四块石头。有的幼儿用光滑粗糙间隔的方法拍了三块石头。老师在孩子自由铺路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到孩子的排序方法。在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们把好的方法说给同伴听,并通过在黑板上的现场图示,让幼儿更加的看清楚排序的方法。在图示的基础上让幼儿根据图示来进行对应的排序。在幼儿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提升,让幼儿学习间隔的排序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显得着急了点,如果在提升的时候能更仔细、详细就更加完美了。)
(四)延伸
活动
1、今天我们一起铺了一条石头路,上次我们去哪里走过?
2、一起去踩踩自己铺的石头路
(最后通过回忆在梅苑公园走石头路的经历,再次激发幼儿走石头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