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米用米量优秀教案【优秀3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米用米量优秀教案 篇一
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认识米用米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实际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我们设计了以下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米的基本单位,了解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米和米量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米量转换。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米的实物模型或图片,以及相关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尺子等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米的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衣服的长度、书桌的宽度等。
2. 概念讲解:教师介绍米的基本单位,并与学生一起讨论米和米量的换算关系,如1米等于100厘米。
3. 案例分析:教师给学生出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如某条裤子长2米,问一共有多少厘米。
4.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应用: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更多米量换算的实际问题,并帮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米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他们不仅掌握了米和米量的换算关系,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他们将更加自信和熟练地应用米量知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米用米量优秀教案 篇二
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认识米用米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实际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我们设计了以下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米的基本单位,了解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米和米量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米量转换。
3. 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米的实物模型或图片,以及相关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尺子等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米的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衣服的长度、书桌的宽度等。
2. 概念讲解:教师介绍米的基本单位,并与学生一起讨论米和米量的换算关系,如1米等于100厘米。
3. 实践操作:学生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实际操作测量教室内一些物品的长度,将测得的长度转换成米和厘米。
4. 问题解决: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测量和计算来解决问题,如某个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是8米,宽度是2米,求其长度。
5.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检查掌握情况。
6. 总结回顾: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米量的认识和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米的认识和应用水平得到了提高,特别是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将更加熟练地运用米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米用米量优秀教案 篇三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米用米量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学具和教具
投影片、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
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
1.认识米
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
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学生提问题.(如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4)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s
(5)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6)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7)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用米量
(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初步质疑.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
师: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
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5)教师出示卷尺.说: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二、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高90().
2.操作性练习.
(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兴趣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三、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
1厘米长的线段
1米长的线段
1米=100厘米探究活动
四、测量与统计
活动一:
(1)量一量家人的身高,记录下来.
(2)交流每个家庭的身高.
(3)把各个家庭成员的身高分类汇总制成统计表.(教师要加强指导)
表一:学生身高统计表;表二:妈妈身高统计表;表三:爸爸身高统计表.
(4)综合分析三个统计表,看有什么发现?
(可能:父母身高越高,子女的身高相应的也越高.)
活动二:
(1)测量学生们的体重,制成统计表;
(2)与身高统计表一起进行分析,看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
(身高与体重呈正比,即身高越高,体重也相应的越重.)
(3)根据统计数据可以提出一些什么建议?
(建议超重的同学减肥;建议不达标的同学注意饮食习惯,不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