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将《阿细跳月》、《转圆圈》对比,进行音乐文化扩展与渗透。通过学唱和欣赏哪个本课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各族民歌、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激发他们学习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歌曲教学着重于歌曲意境的表现,注意力度,适度,记号.
2、体会我国各民族的民歌,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
教学难点: 歌曲采用变换拍子,歌唱时要注意拍子,并要唱好倚音与反音记号.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两节课所学的内容,体会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丰富多彩 。(用多媒体介绍云南的少数民族及其歌舞,导入彝族支系——撒尼族的'相关文化及载歌载舞的场面。)
二、新授歌曲《转圆圈》
1、播放歌曲录音,听后谈谈感受(主要是歌曲的意境)
2、指导学生分析歌曲旋律。(多媒体显示歌谱,根据每一句的情绪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 讨论:
(1)歌曲主要由哪几个音组成?(回答:d 、 i、 sl ,教师可介绍彝族歌曲的特点)(2)分析各个乐句所表达的意境。
(3)找出旋律中出现的音乐记号,并
能说出他们的名称。3、视唱歌谱
(1)分乐句学唱歌谱,要求学生画出每个乐句的旋律线,知道旋律的走向,帮助解决音高的演唱。
(2)巩固音乐知识: 延长音记号、反复记号、倚音、力度记号等(多媒体显示这些音乐记号的相关知识及演唱方法,可以要求学生试着用生活中的声音来表示这些记号)
(3)解决2/4、3/4拍号。引导学生找出变化拍子部分并视唱讨论:2/4、3/4拍使音乐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回答:拍号、旋律音的结合,形成了它独特的民族风格,——彝族歌曲的舞蹈性。)
(4)分声部学唱歌谱。(可先用小乐器吹(弹)奏,再来合唱)
4、小组活动:
(1)请两组合作,共同用d 、 i 、 sl 三个音创作几组和声
(2)大家唱一唱合作的成果,谈谈感受,教师随时指导纠正
5、歌曲处理,指导学生按歌谱中的音乐记号演唱。
(1)第一乐段:这部分表现的是什么时候的意境,应该怎样处理?(节奏自由,速度缓慢,力度)
(2)第二乐段:如何表现彝族同胞召唤伙伴加如舞蹈队伍的喜悦心情?(指导学生处理好变化拍子带来的节奏变化“X X | X X X ” → “X X X X X”)
(3)后面三个乐句:描绘了什么样的场面,如何才能唱好孩子们嬉戏玩耍的欢乐心情?(指导学生唱好倚音和反复记号,并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三、完整的演唱歌曲
1、在钢琴伴奏下分声部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创作律动表现歌曲。
3、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围成圆圈唱起来,跳起来。
第四课时 欣赏《阿细跳月》
一、欣赏《阿细跳月》 (多媒体播放彝族传统舞会“跳月”的场面)
1、导入欣赏民乐合奏曲《阿细跳月》,播放乐曲,学生初次欣赏。提问:(1)乐曲的演奏形式是独奏还是合奏?(回答:合奏) (2)你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回答:有高音笛、低音笛、大小三弦)
2、复听乐曲 提问:乐曲的旋律由哪几个音组成?旋律有和特点?(回答:旋律主要由 5、1、3三个音组成,旋律在不断的反复。) 思考:在旋律特点上《阿细跳月》与《转圆圈》进行比较教师归纳小结:两首曲子都有较强的舞蹈性,《阿细跳月》欢快活泼,《转圆圈》柔美抒情,《阿细跳月》是5/4拍子,《转圆圈》是2/4 、3/4拍子,它们的旋律都是以5、3、1为主音 。
3、分段欣赏,对乐曲作进一步的感受。 (1)出示音乐主题,学生模仿老师哼唱。讨论:请学生能将《阿细跳月》的主要特点归纳出来吗? 老师小结:旋律主要由5、3、1三个音组成,每句的句末相同
4、再次欣赏《阿细跳月》 教师首先示范“跳月的舞蹈动作让同学们欣赏,然后在引导学生跟老师一起集体跳起来。
5、播放音乐,学生再次唱起《转圆圈》,感受彝族歌曲的热情、欢乐
二、课堂小结:教育学生学习、继承祖国的传统音乐艺术,并使其发扬光大。 (播放音乐,师生一起岁音乐“跳月”出课室,在欢快的歌曲中结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