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案(优质6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 篇一
主题: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目标:
1. 了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差异
2. 掌握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各自的功能
教学重点:
1.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
2.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功能比较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探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不同之处。
2. 概念讲解:讲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重点突出两者之间的差异。
3. 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样本,比较它们的结构特点。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各自的功能,并总结归纳。
5. 知识巩固: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了解。
评价方法:
1. 在实验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表现,看是否能准确区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2. 考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看是否能清晰描述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功能。
扩展活动:
1. 让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组织的细胞结构,探讨其特点。
2. 组织实验,让学生自行制作植物细胞模型,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七年级生物教案 篇二
主题: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目标:
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意义
2. 培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分类
2.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丰富多样的生物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2. 概念讲解: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思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
4. 实践活动:组织实地考察或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5. 总结归纳:总结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极保护生物多样性。
评价方法:
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够发现并欣赏生物多样性。
2. 考察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发言和思考,看是否能理解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
扩展活动:
1. 邀请生物学家或环保专家到班级进行讲座,深入探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 组织学生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志愿活动,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
七年级生物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理解组织的概念。
2、识别人体和动物的四种基本组织的细胞特征。
3、说出绿色开花植物的主要组织。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归纳出陈述性知识,培养概念内化能力。
情感目标:
领悟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重要原理。
重难点及关键:
1、重点:细胞分化、组织形成概念的掌握
2、难点:人体和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的细胞特征、功能及功能与结构的相互适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一个成年人大约由60万亿个细胞组成,而人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一个细胞是怎样变成60万亿个细胞的呢?通过细胞分裂,可以使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相同的细胞,而组成人体的细胞都一样吗?例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骨细胞等等,它们的形状、结构、功能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些问题。(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尝试探究:
(自主探究)
师: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分化的定义。
2、组织是如何形成的?
3、人和动物有哪四种基本组织?
4、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是什么?
(合作探究)
师:借助小组的力量解决下列较为疑难问题:
1、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位置和功能是什么?
2、当你吃甘蔗时,首先你要把甘蔗茎坚韧的皮剥去;咀嚼甘蔗茎时会有很多的甜汁;那些咀嚼之后剩下的渣滓被吐掉。试从组织构成器官的角度,说一说甘蔗茎是由哪些组织组成的?
质疑互探:
师:就前面所学问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请踊跃提出,我们共同探讨解决。
生1:细胞分化与细胞分裂的区别?。
生2:结缔组织为什么分布最广?
三、应用示范:
1、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主要原因是()
A、细胞的分裂和体积增大B、细胞数目的增多
C、细胞体积不断增大工业D、营养状况的好坏
2、下列组织中,不属于植物主要组织的是()
A、保护组织B、基本组织C、上皮组织D、分生组织
3、下列组织中,具有营养、连接、支持、保护功能的是()
A、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C、肌肉组织上D、神经组织
4、植物体的各种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大差异,与其相关的是()
A、细胞的分裂B、细胞的分化
D、细胞的生长C、细胞的增值
四、训练深化:
1:如果你的皮肤不慎被划破,你会感到疼,会流血。
这说明皮肤可能含有哪几种组织?(学生讨论后检查)
答案:皮肤分布在人体表面,有保护作用,说明皮肤中有上皮组织,如果皮肤被划破,我们会感觉疼,说明皮肤中有神经组织,皮肤划破会流血,说明皮肤中含有结缔组织。
五、总结体会:
师:同学们,本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感悟、和发现呢?
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和动物的四种基本组织,以及植物体也有四种主要组织。
七年级生物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以酸雨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4、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酸雨探究实验,其他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
2、难点:设计酸雨探究实验的方案,掌握实验的注意要点,进一步提高实验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知识、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有关废电池的资料。
(2)设计并制作课件(图片、资料、探究提示、练习设置、数码相机拍摄的实验前后材料变化情况)。
(3)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需要,准备投影或多媒体设备。
[教学方法]
探究解决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
1课时(培养、观察、记录等过程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导入]
向学生展示一些“温室效应”与“酸雨”带给环境危害的图片和没污染环境图片,以对比的形式展现,呈现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之大,引起学生对环境污染危害的共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北极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白雪茫茫,北极熊等。
教师:冰天雪地,就像图片这样对吧?但是啊,它也有可能是这样子的,雪地融化掉了,北极熊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我们想象中的森林应该是这样子的,茂密葱郁,但是它也有可能是这样子的。在欧洲的建筑上他们经常会采用一些雕塑使到建筑更加华丽美观,大家看一下这些雕塑,经过了60年的变迁,已经可以说是面目全非了。还有我国著名景点乐山大佛,非常雄伟、壮观,但是随着时间的迁移,它从当初的炯炯有神变得千疮百孔。有些同学可能会说“老师是你的打开方式不对吧”,并不是,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有时候却牺牲了环境作为代价,同样环境也将反作用于我们,大家刚才看到的图片就是“温室效应”和“酸雨”带给我们危害。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一下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采用小组竞赛的课堂形式,答对一题加一分,答错一题倒扣一分。让学生阅读实验探究和PPT图片上的信息,完成给出的两道填空题。
教师:讲解PH值(酸碱度)的相关知识,并对两种溶液作酸碱判断。结合图片描述酸雨的形成原理以及过程,普及我国酸雨类型以及分布地区。分析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原理。适当提问学生,并且与学生一起探究实验原理。再让学生了解完整实验过程,鼓励学生有兴趣可以回家去做实验。提问“如果将实验中的20颗绿豆改为5颗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不好,因为5颗绿豆实验结果有随机性。
教师:结合实验数据表格,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酸雨对植物有抑制作用。讲解酸雨的危害以及控制酸雨问题的相关措施。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1、模拟的酸雨和真实的酸雨有什么差别?
2、酸雨一定是由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吗?
学生:
1、成分有差别,真实酸雨由水、硫酸、硝酸所构成。模拟酸雨由水和食醋构成。
2、不一定,那些物质会随着大气流动,到其他地区形成酸雨。
教师:点评答案,再用两道练习巩固。
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分析回答。
教师:讲解废旧电池给环境带来什么危害,还有如何控制废旧电池污染的措施。随意丢弃废旧电池的危害,以及普及两个废旧电池危害的例子(水俣病、痛痛病)。教育学生环境与我们息息相关,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给予练习巩固。
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回答。
教师:除了刚才说的全球性污染问题“酸雨”和“废旧电池污染”,还有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讲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和其导致的危害。再给予同学两个思考讨论问题,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生答完之后点评答案。讲解“臭氧层破坏”的成因和它导致的危害,再给出练习巩固。
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对整个课堂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从表格填空中重新回顾所学的知识内容。播放“保护环境公益视频”,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对整个课堂的表现给予点评,赞扬第一的小组并鼓励其他小组继续努力。
课堂结束,布置作业。
七年级生物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营养繁殖的概念和用茎繁殖的主要方法;
2、了解嫁接的意义;
3、了解组织培养的意义、原理和在实践上的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植物营养繁殖操作的实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组织培养技术所取得的成果及其应用实例,增强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继续树立生物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嫁接的概念、方法和意义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
从茎繁殖的种类看:嫁接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但是,和其它两种比较(压条、扦插)操作起来较复杂,技术性相对较强。
从嫁接的意义上看:嫁接又是果树栽培上一种广泛运用的方法。它能使一些通过种子繁殖不能保持亲本的优良品质的植物,利用嫁接而保持下去。还可以通过嫁接提高植物的抗寒力、抗旱力和抗病虫害的能力,此外通过嫁接还可以改善果实的品质。所以说:嫁接的技术在农村是有用武之地的。
2、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和意义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从概念上讲,组织培养指的是:在人工配制的营养物上(培养基)、在无菌的条件下,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并使其生长、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术。这种技术虽然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研究,但真正成熟和大规模发展及利用还是近几十年的事。它是植物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植物生物技术的组成部分。
从原理上讲: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离体情况下,培养植物体上的一个体细胞使其生长发育成为一株完整的植物体。
从意义上讲:组织培养可以广泛的应用在:植物学基础理论研究、植物快速繁殖、植物品种改良和细胞大量培养上。
3、理解“细胞的全能性”和准备营养繁殖的教具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学生一般认为: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是由种子发育而来的。而植物体上的一个细胞在特定的环境中也能培养出一株植物体,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教师要设法使学生能够明白:植物体上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含有全部的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下,这些信息可以表达出来,从而使植物细胞产生完整的植株。
教法建议
本节课的重点,不是要求学生学会营养繁殖的具体技术,而是把营养繁殖与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联系起来。例如,扦插时为什么要选择健壮的枝条?这可以联系有机物的贮藏。
关于扦插的直观教具,可以提前剪取健壮的月季、天竺葵等的枝条,将枝条的下部浸在清水里,在温暖向阳的条件下,不久就在枝条下部长出不定根,上课时可以展示长有不定根的枝条。
关于嫁接的直观教具,可以提前对红梅、碧桃、菊花等进行嫁接,上课时展示嫁接成活的植物体。
为了让学生初步掌握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本章还安排了一节实习。为了便于上好实习课,也可以指导学生用番茄、菊花以及仙人掌科的植物等进行操作练习。
关于组织培养,最好在课前收集一些图片资料,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组织培养具有多项用途,千万不能让学生得出片面的结论,以为组织培养只是一项用来进行营养繁殖的先进技术。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嫁接的概念、方式和意义;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和在生产实践上的意义。
难点:通过演示实物或直观教具,让学生增加对营养繁殖和组织培养的感性认识。
手段:教师讲解与学生观察相结合。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录像介绍让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了解,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营养繁殖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
提出问题:“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绿色开花植物是靠种子来繁殖的。那么,你能举出不靠种子繁殖的例子吗?”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引入新课题:植物体依靠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的繁殖,称为营养繁殖。
二、讲授新课:
(一)用茎繁殖:
播放录像:介绍扦插、嫁接、压条的具体操作方法。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
讲解三种营养繁殖的特点。
提出问题:你认为这种营养繁殖的方式具有哪些特点?
组织学生讨论。
总结:用营养繁殖可以保持植物体的优良特性,加速繁殖的速度。
(二)植物的组织培养:
讲解: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任何一个植物细胞内都含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下,这些遗传信息可以表达出来,从而使植物细胞(或组织)产生出完整的植株。
播放录像:介绍组织培养的过程。
讲解:
组织培养是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并使其生长、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术。
提问:你认为组织培养的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哪些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讲解:
1、利用组织培养,快速、大量地生产有经济价值试管苗,移入苗圃栽培,供应市场需要。
2、利用组织培养进行工厂化育苗。
3、大量生产无毒苗,改善苗木的质量,提高经济产量。
板书设计:
营养繁殖
一、用茎繁殖:
1、扦插
2、嫁接
3、压条
二、植物的组织培养:
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探究活动
植物部分器官的生根
用一花盆装入潮湿的沙子,并放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另外要保持沙子的湿润,你可以在沙子中栽上下面的任何一种植株:
(1)各种球茎;
(2)切一段秋海棠或天竺葵埋于沙中;
(3)切下一块甘蔗茎埋于沙中;
(4)一段竹子,把节埋在沙里;
(5)胡萝卜、小萝卜和甜菜每样都要带些根;
(6)一个洋葱头;
(7)一段鸢尾属植物的茎;
(8)含有芽眼的土豆块;
(9)一根柳枝等。
观察根的生长情况。
七年级生物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根的功能和形态特点以及根系的类型。
2、知道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根的组成,培养学生对植物结构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使学生建立起植物体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建议
一、本节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1、根的组成和根系的概念及根系的种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
(1)根的形态主要由根的组成决定。只有分清根的组成,才能理解根系分类的标准,才能更好地了解根系的特点。
(2)根系的概念作为教学重点,原因有二。其一:根系是指,一棵植物生有的所有根的总和。它包括植物地下部分的所有根,也包括地上部分的根,如气生根、不定根等。其二: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应该是很广泛的,所占的体积应超过地上部分的体积(实际往往受地下环境的影响,而没有达到应有的体积),至少应该是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根系的支持和吸收的作用。
(3)根系的种类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因为:根系的种类可做为植物分类的一个依据,了解这一依据,对认清植物的属性是有帮助的。
2、须根系与不定根的关系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因为: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学生往往容易把须根系误说成"须根",或认为须根系主要是由"须根"组成的。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说明:主要由茎基部节上产生大量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叫须根系。也可比喻为:须根系中的根彼此间几乎没有粗细之分(与直根系相比),外观似胡须,故称之为须根系。强调:植物的根主要有三类,即主根(由胚根发育而成的根)、侧根(长在主根上的根)、不定根(长在茎、叶上的根),没有"须根"。
三、教法建议
由于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根的形态,所以必须通过大量的实物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感兴趣。所以本节课要充分利用实物和挂图,通过观察、对比、讨论和讲解进行教学。
由于主根、侧根的概念联系到种子萌发、种子的结构等内容,所以可以利用上节课种子萌发的实验材料,通过复习、巩固胚根的发育,过渡到主根、侧根的知识上。
上课之前,提早栽种一些容易长出不定根的枝条(如彩叶草、玻璃翠、柳树、天竺葵)和容易长出不定根的叶(海棠、落地生根),使其长出不定根,供上课时使用。
关于根系的实物可以临时采集一些具有直根系的植物(如小白菜、香菜)和具有须根系的植物(如葱),供学生观察。不过,在制作根系实物标本时,必须要注意根系的完整性,以免导致学生的误解。通过一棵较为完整的根系,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的体会到直根系和须根系的特点,同时还可以明显地看到植株的根系要比地上部分发达,一般都大于主茎高度。由此再让学生联系高大的乔木,可以推想出它们的根系有多么庞大,从而有助于理解这节教材的中心问题:庞大的根系适于使植物体稳固地固定在一个地方,从土壤中吸收充足的水分和无机盐。
这一节的某些内容,要注意不能讲得绝对化。例如,课本里提到双子叶植物的根系大都是直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系大都是须根系,不能讲成双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是直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是须根系,因为这是有例外的。
通过"实验十"和设计其他实验,探究根的向水、向肥、向地性。如果课时不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或通过课外小组活动,进行实验设计,并在以后的课上汇报实验结果。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根的组成;根系的概念及种类
难点:须根系与不定根的关系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知识相对来讲都比较抽象,所以可以通过不同根的实物,让学生直观的学习根的组成和根系的特性,分析根的生长特性,并利用探究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提问:种子萌发时,哪部分最先发育出来?
2、组织学生回答。
3、组织学生分析根的功能。
4、总结,引入新的课题。
根有固定植物于土中,并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作用。无论什么形态的根,它们的作用基本相同。根为什么能吸收水和无机盐?根的结构是怎样的?要想弄清这些问题,就要先了解根的形态。
二、讲授新课:
(一)根的形态:
1、组织学生观察课前准备好的根的实物样本,让学生认识主根、侧根和不定根的特征。
2、利用实物投影出示菜豆、小麦的根,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二类幼苗的根在形态上有什么不同?
(2)二类幼苗的根主要是由什么种类的根组成的?
3、总结:
(1)主根是由胚根生长发育而成的根;侧根是在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时,在主根上生出的许多的分枝根;在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为不定根。
(2)直根系:主根与侧根有明显的区别。
须根系:主要是由不定根组成。
(3)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是直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为须根系。可作为鉴别不同类型植物的依据之一。
(二)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
1、实物投影出示完整的根系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根系有向地生长的特性--向地性。根系地下分布的深度甚至可以超过地上主茎的高度。
2、提出问题:根系的这种特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3、组织学生分析原因并设计有关探究根的生长与水的关系的实验。
4、讲解:
根除了具有向地性,还有向水性和向肥性。这样有利于根广泛的吸收营养物质。如果土壤中的水分、肥料不均匀,就会引起根系生长不均匀。所以在灌溉和施肥时,不仅要使水分和肥料在土壤中分布均匀,而且一次灌溉要浇透、施肥要深层,这样有利于根系的生长。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探究各种变态根的形态和功能
植物能适应不同的生活条件。根的形态发生变化,使它们具有了其他的功能。当我们走进大自然,潜心探索,就可以找到这样的具有各种功能的变态根。
(1)试找出具有下列功能的变态根的植物:
①贮藏根:
②气生根:
③呼吸根:
④支柱根:
⑤寄生根;
⑥着生在茎节上的根:
(2)试从以上变态根的结构和功能上,举例说明生物形态结构与其生理功能是相适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