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精选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 篇一
在地震中,一个父亲和他的儿子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地震发生时,他们正在家中,房屋开始剧烈摇晃,墙壁开始裂开,家具纷纷倒塌。父亲立刻将儿子抱在怀中,决定冒险逃生。
父亲快速思考后,决定先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尽量避免建筑物倒塌或物品掉落的伤害。他们沿着墙壁前进,小心翼翼地避开摇晃的家具和砖瓦。父亲心里明白,要保护好自己和儿子,必须保持冷静和清醒,不能被恐惧所驱使。
在逃生的过程中,父亲一直紧紧抱着儿子,给予他安全感和力量。他不停地安慰和鼓励儿子,告诉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父亲的坚定和温暖给了儿子勇气和希望,让他相信父亲可以保护他,一起度过这个危险的时刻。
最终,父亲和儿子成功逃出了危险区域,找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躲避。他们靠在一起,喘息着,感激着平安躲过一劫。父亲紧紧握着儿子的手,眼神中充满了爱和关怀。他知道,在地震中,他们只能相互依靠,共同面对生命的挑战。
地震中的父与子 篇二
地震中的父与子,不仅是生理上的保护和支持,更是心灵上的相互依靠和鼓励。在灾难面前,父亲和儿子之间的情感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和升华。
地震过后,父亲和儿子回到了安全的地方,开始慢慢回过神来。父亲抱着儿子,轻轻拍着他的背,安慰着他的恐惧和不安。他告诉儿子,虽然经历了一场惊险的地震,但他们相互支持和勇敢面对,最终安全脱险。
儿子抬起头,望着父亲的眼睛,看到了一种坚定和温暖。他感受到了父亲的爱和保护,知道自己在父亲身边是最安全和幸福的。父亲也感受到了儿子的坚强和成熟,他知道这场地震让他们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在灾难中,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升华和深化。他们学会了相互扶持和信任,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父亲和儿子之间的爱和亲情将永远存在,成为他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在地震中,父与子并肩作战,共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刻。
地震中的父与子 篇三
,是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 1 K
,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 地震中的父与子2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爱的伟大,感受父子深情。
2、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让学生品读,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当时的情境,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体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含义。
重点:
1、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让学生品读,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当时的情境,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
1、体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师口述发生在四川汶川地震中的一个感人的故事。生谈感受。
手机留下了: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一、衔接导入,引出课题:
师:母子之情,感人至深。父子深情,也同样能创造奇迹。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生齐读课题,师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口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师:通过读书,你感受到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引导学生感悟到: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师板书:了不起 父 子
3、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用铅笔划记下来(表现父亲了不起的用横线划记下来,表现儿子了不起的用波浪线划记下来),旁批自己的感受,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师巡视,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
四、抓重点段,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先读读划记的语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2、相机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生读句子,谈体会。教师相机板书:挖。
师:联系我们刚刚读过的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反馈。
师引读:
师:他挖了8小时,在寒风吹拂的中午,人们会看到在地震后的瓦砾堆中,一位父亲,他――――生接读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师:然而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儿子在等着我!
师:他挖了12小时,在夕阳照耀下的废墟里,你仍看到一个疲惫不堪但坚持不辍的身影,他――――生接读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师:然而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儿子在等着我!
师:24小时过去了,又一个黎明即将来临,在昏暗的废墟中,你仍然看到,一位父亲他――――生接读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师:然而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儿子在等着我!
师:36小时过去了,两个白天一个黑夜过去了,在一片废墟中,你依然看到,一位父亲他――――生接读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师:然而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儿子在等着我!
师:为什么父亲挖了36小时,挖得那么辛苦疲倦仍然不放弃?(因为儿子在等着父亲,父亲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指导朗读第3段,读出父亲的悲伤与坚定。
出示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板书:不论……总……
3、相机指名读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4、相机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很多人都来阻挡父亲的部分(第5-10段)。师:你觉得此时此刻父亲是怎样的心情?(恳切、期盼)
师生分角色读:从“段5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至段10精神失常了。师读众人说的话,生读父亲的话。
5、师:为了救出儿子,父亲克服了许多的困难呢。你能用“不论……总……”这样的句式把父亲遇到的困难表述出来吗?
师:总之,(生齐读)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总之,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齐读)儿子在等着我。
师:永远要跟儿子在一起的执着让这位父亲变得多么的了不起啊。所以父亲----(师范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6、师:(播放小提琴演奏《沉思》)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想到他为了找到废墟下的你,30多个小时,顾不上喝水、吃饭,更顾不上睡觉;没有人理解他,更没有人帮助他,他仍然在不停地挖呀,挖呀。此时此刻,你会怎样读这段话?
生朗读。师评价。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段话,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走入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生齐诵。
三、抓重点段,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1、接上文背诵,师引读“第12段他挖到第38小时至第23段”
2、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儿子呢?你找到了哪些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师板书:儿子
3、相机引导学生体会:“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阿曼达相信,只要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他。他对父亲特别的信赖。
师板书:只要……就……
师:当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阿曼达至少在瓦砾堆下等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师板书:等
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阿曼达,你会想些什么,又会与同学们说些什么呢?
师:8小时过去了,阿曼达,我又渴又饿――生接
师:12小时过去了,阿曼达,这里黑极了,我害怕――生接
师:24小时过去了,36小时过去了,阿曼达,我们都会死的,没有希望了,不会再有人来救我们了――生接
4、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让别
的孩子先出去,阿曼达是多么无私呀!
5、师:当父亲与儿子经过生离死别再次听到对方的声音,此时此刻他们是怎样的心情呢?(惊喜、激动)
6、分角色朗读“第12段他挖到第38小时至第23段”(一生读父亲的话,一生读阿曼达的话,其余学生读旁白部分)
7、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造出了地震中的奇迹。同学们让我们满怀激动、自豪与喜悦之情齐声朗读课文的结尾。
8、师:是什么把地震中的父与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呢?(是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是儿子对父亲的无限信赖,将地震中的父与子紧紧联系在一起。)
师板书:父子情深
9、师:(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类似的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话就像一根纽带,将地震中的父与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这句话,包含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包含了儿子对父亲无比的信赖。)
四、小结:
师:当父亲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师: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限的希望——
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师:让我们记住这对——
地震中的父与子 篇四
师:让我们记住这句话——
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同学们,请牢牢记住,在生命的旅程中,不论发生什么事,总有亲人、老师、同学、朋友和你在一起,总有许许多多深爱着你的人和你在一起。让我们告诉自己,告诉汶川的同胞们,不论生死,不离不弃。(播放由成龙演唱的歌曲――《生死不离》高潮部课件。)不抛弃,不放弃,生死不离。师生齐读《生死不离》高潮处歌词。
五、作业:完成课后的小练笔。
板书:
地震中的父与子 篇五
父亲: 挖 不论……总……
了不起 在一起 父子情深
儿子: 等 只要……就……
地震中的父与子 篇六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下面我先来说第一个板块: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记叙文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全文没有提及一个爱字,但字里行间浸润着的是父与子之间难以割断的.深情。“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先后出现了三次,一次次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就是这样朴实的话给了孩子爱的力量,让孩子对父亲无比信赖,在灾难面前勇敢、镇定,从容应对,充满生的希望。所以,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文章就是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由于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悟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爱的伟大。
第二个板块――说教学策略: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1、以读代讲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讲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去解决问题。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能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析词句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品评之后的积累,就是消化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剥。
本课教学还辅以直观法,情境教学法等等。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
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在反复朗读进入文中情景。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使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这一道理。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读”是学懂本文的关键,也是学习一切文章的主要方法。
第三个板块: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课伊始,我就用沉痛的导语来叙述:20xx年5月12日,是我们全中国人难以忘怀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四川汶川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现在,就让我们回到那一次的地震中去。(播放汶川地震录像)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也发生过一次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