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经典6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一
标题:认识图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并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2. 能够准确描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能够描述它们的特征;
2.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避免混淆。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数学》下册;
2. 黑板、彩色粘土、图形卡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图形卡片,让学生观察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形状,并引导他们发现不同之处;
2. 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让学生用彩色粘土模仿正方形和长方形,通过观察、比较和描述,帮助他们理解两者的区别;
3.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然后相互交流,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应用:让学生到教室内外寻找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实物,并进行比较和分类。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能够准确描述它们的特征,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和比较。
六、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寻找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实物,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标题:认识数字——百以内的数比大小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百以内的数,掌握其大小关系;
2. 能够通过比较大小,准确排列数的大小顺序;
3.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认识百以内的数,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数学》下册;
2. 数字卡片、比大小符号卡片、实物道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通过比大小符号卡片,让学生猜测不同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2. 学习比较大小: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比较大小的练习,帮助他们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3. 拓展应用:通过实物道具或图片,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大小,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比较大小,进行大小顺序的排列。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比较百以内的数的大小关系,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布置作业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相关练习,并自行编写几道比较大小的题目,交给同学做作业。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谈话导入:今天,我是来和大家交朋友的,欢迎吗?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们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呢?老师倒听过这么一句话:读书的女孩最美,读书的男孩最帅,读书的小孩子最可爱。你们喜欢读书吗?那好,今天呀,老师想带你们去逛书城,愿意吗?
2、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要做对我出的题目才可以去,现在我们一看都有哪些题(多媒体出示口算)
(1)20×3040×5070×20xx×20
(2)12×4013×7060×5080×40
3、师:同学们表现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书店看看吧!
4、出示主题图(点击课件,进入书城。)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图意。
(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观察后回答:小红买故事书,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出问题。
师:要求: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3、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列式:24×12)
(2)提问:谁能帮小红算出应付的钱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展示做题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做出。
5、并揭示知识课题。
(1)师:刚才同学们在帮小红计算的时候也学习了新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板书知识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师: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哪些事情?
(3)生回答: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
(三)巩固提高。
1、师:同学们帮小红算好了价钱,她很高兴。为了感谢大家她给我们介绍了买一些好书,你喜欢买哪一种书?请就把价钱算出来吧:
(1)多媒体出示:
学生可以小组内完成,小组长检查,选出最优秀的作业。
(2)展示汇报,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师:同学们真聪明!可是粗心的小明还没买到书哦!这是怎么回事?(多媒体出示“改错题”)
(四)拓展应用。
1、师:大家都买到自己满意的书,开心吗?逛书城真开心,不但买到了好书,还可以抽奖。
(1)看图,介绍游戏规则。
(2)师生游戏。(得分最高者胜出)
2、师:你们中上了大奖了吗?我们也回家吧,今天的逛书城活动到此结束。再见!
(五)课堂。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你表现怎么样?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四
教材简析:
这局部内容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外表和平面图形的大小。教材中的例题第一道是让同学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先比较黑板的外表和课本封面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其他物体外表的面积大小,从而使同学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第二道例题是让同学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图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使同学进一步丰富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同学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即用相同的单位直接计量。
目标预设:
1、使同学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同学的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
认识面积,理解面积的含义,能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设计理念:
本节课要充沛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协助同学认识面积的含义。对物体外表大小的认识,同学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在教学中要注意选择同学身边熟悉的物体,让同学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在这个基础上,适时地揭示面积的初步含义,并利用“面积”这个词语去观察、比较和描述。本课还要重视对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在比较中完善和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由于同学对物体外表大小的认识是有较多生活经验的,但是对平面图形大小的认识却不太熟悉,因此在建立面积概念要更多的涉和平面图形的的大小,并启发同学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比较,协助同学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掌握面积的含义。
设计思路:
根据由直观到笼统的原则,首先认识物体外表的面积,通过摸手掌,数学书封面,课桌面,到观察黑板面,认识到什么是物体外表的面积;再由涂树叶引入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接着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比较分几个层次来,第一层次用视觉直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第二层次用重叠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第三层次用工具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最后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在最后总结全课时,根据刚才的数方格的方法为下面学习面积单位做铺垫。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乘法估算方法的过程,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2、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能较准确的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我国人口十五亿,我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我校有0多人,刘老师大约40岁等等,这些值都是估算值。
现在丫丫就遇到了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帮忙估算一下,一起看看好吗?
学生读题并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事情中的数学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
买门票大约要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帮忙估算一下吧!
你还有其它方法吗?(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约需900元。10×90=900(元)
(2)把92看作90,需810元。9×90=810(元)
(3)把9看成10,需920元。10×92=920(元)……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把你估算的方法向你小组的同学介绍介绍好吗?一定要说清楚你估算的过程呦!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计算一下,看实际需要多少元?
想一想为什么有的估算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差比较多,怎样做到合理地进行估算。
1.小组内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共同算法。
2.小组内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准备作补充。
3.9×92=828(元)
把92看成90只不过少看了两个9,而把9看成10却多看了1个92,所以把
92看成90更接近计算结果。
四、实践与应用
1.估算一下:在大桥上观察,1分钟过去了38辆车,大桥上1小时有多少辆车通过?
2.估算一下这文章大约有多少字?
3.小组合作,估计1千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4.作业:书上45页第2题。
板书设计
估算
(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约需900元。
10×90=900(元)
(2)把92看作90,需810元。
9×90=810(元)
(3)把9看成10,需920元。
10×92=920(元)……
实际计算:
9×92=828(元)
教学随笔: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结合旅游团住宿问题,经历小组合作,一起设计、交流、讨论住宿方案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并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考过程。
3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出去旅游过吗,都去过哪里呢?
(鼓励学生把自己与家长旅游时的经历说一说。)
师:同学们,在旅游过程中,你注意过你们是怎样住的房间吗?(学生讲述情况)
师:“同学们,河北国际旅行社今天带我们出去,让我们看一看去哪儿玩,好吗?”(出示图片、学生猜)。
(在交流谈论的基础上,引出书中的住宿问题。)
“河北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叔叔在去北京旅游过程中,也遇到了住宿问题,咱们一起看看吧。”
(出示情景图)
2、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从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些什么?了解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3、提出问题,提出小组制定一个住宿方案的要求。
师:你们能帮导游设计几个住宿方案吗?小组合作完成。
二交流与内化
1、小组合作设计住宿方案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勇于表现自己的想法,并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
2、全班交流
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交流住宿的方案,给各组充分表达方案的时间,并注意把不同的方案记录下来。
住宿的方案多种多样,只要孩子能说出理由,合理就可以了
3、在充分交流住宿方案的基础上讨论评价哪种方案最好。
4、拓展思考:“实际生活中有家庭一起出门旅游时,是可以一起住在一起的。”(男、女可以同住)。
利用课下时间,考虑以上问题,看还有哪几种分配方案。
三、课堂练习
第一题,师生共同观察情景图,了解图中小朋友所遇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提出解决方案。(出示情景图)
第二题,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各自的方案。第(2)小题思路比较开放,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和交流个性化算法的空间。(出示情景图)
四、课外作业
1、某校三、一班举办联欢会准备买30千克苹果,请大家设计一个购买方案。
购买方案
每千克5元
3千克7元
5千克10元
2、一个80人的旅游团去保定白洋淀游玩,请你设计一个租船方案。
租船方案
8人快艇240元
4人渔船100元
30人观赏船450元
学生很喜欢旅游,而且父母经常带孩子出去玩,有过亲身经历,以其作为教材素材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发现的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事物的意识和能力。
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上,经历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合作与交流。
通过交流回顾,展示自己的自主学习成果,分享学习他人的学习成果,体验想法的多样化,获取个性化的想法。
住宿的方案很多,但在现实生活中一般都会选取最合理的方案实施,让学生在理解这些方案的基础上经历、选取最好方案的过程,从而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真的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消费意识。
拓展学生思维,进一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进一步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我们去过北京、天津、青岛……)
1、和家长一起出去,全家住在一起。
2、全家随团一起旅游,但分开住。
3、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男、女同学分开住。
在学生只涉及到个人家庭旅游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想想随旅游团时的住宿情况。
孩子们不知道从何入手适当的进行讲解。提示学生,在男女住宿方面应注意的问题。(男女分住)
方案1:男:
160×2+150+120
=590(元)
女:
160×3+120+150
=750(元)
方案2:男:
160×3+120=600
(元)
女:
160×4+120=760
(元)
方案3:男:
150×4+120=720
(元)
女:
150×5+120=870
(元)
方案4:男:
120×7=840(元)
女:
120×9=1080(元)
一题:方案1:调换一篇短一点的文章。
方案2:删掉一些字
620÷4=105(个)
二题:第(2)小题:
方案1:
90×8=720(元)
方案2:
90×7=630(元)
(两种方案都符合题意,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