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经典5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一

在数学教学中,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基础几何图形,学生需要通过认识和理解这两种形状来建立几何概念。本篇将介绍一份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讲解: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并介绍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掌握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技巧。

4. 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点,强化学生的理解。

四、教学手段

1. PowerPoint课件:用于展示图片和讲解内容。

2. 教学实例:设计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发学生兴趣。

3. 计算器:辅助学生进行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考试:设计一份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综合题目,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全面认识和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二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数学中的基础几何图形,学生在初中阶段就需要掌握这两种形状的定义、特点和计算方法。本篇将介绍一份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并讲解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强化学生的理解。

四、教学手段

1. 实物模型:用于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立体图形。

2. PowerPoin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知识点。

3. 计算器:帮助学生进行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小测验:随堂测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评价学生在应用实例中的表现,评估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全面认识和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几何图形,但是很多学生对它们的概念、特点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混淆和困惑。通过本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和几何图形的认知水平。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它们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提高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点;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和联系;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举例。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激发兴趣: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或实例引发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2. 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点,让他们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 实例演练:设计一些实例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加深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5. 总结梳理: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方法:

1. 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模拟、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和特点。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视觉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和区别。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和应用,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四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五

  教科书第10-11页的例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5题。

  [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学生在低年级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本节课就是要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继续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长方体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直观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关系。

  [教学准备]每生带一个长方体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请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的物体(课件呈现),提问: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说明:通过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长方体的直观经验,通过交流不断积累长方体表象。]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观察物体,理解直观图。

  (1)师激疑: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生试着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实物。

  汇报交流,达成共识: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

  相机呈现长方体直观图(动画演示:先画出能够看到的面,再勾出不能看到的面)。

  (2)认识面、棱、顶点。

  观察直观图,说说从一个角度看到了哪些面?哪些面不能看到?

  结合长方体直观图,师向学生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课件同时在图中作出标注)

  结合直观图中棱和顶点,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些面(或棱)在此相交得到的?

  在小组里互相摸一摸,指一指长方体物体的面、棱和顶点。

  [说明: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演示,理解长方体的直观图,认识它的`面、棱和顶点,这样既遵循了他们的认识规律,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2.探究长方体特征。

  (1) 分小组研究长方体特征,填写“长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

  “长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

  面

  棱

  顶点

  研究小组:

  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课件出示研究提纲)

  ①长方体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

  ②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③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2)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师提问:

  ①面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你们是如何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②棱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你们又是如何发现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的?

  ③顶点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交流方法,同时配课件演示。

  引导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也可能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认识长、宽、高

  师: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课件演示)

  拿长方体模型横放、竖放、侧放,并让学生指出在不同摆放的情况下的长、宽、高,告诉学生不管相交于哪个顶点的三条棱,都可以叫做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题。

  [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操作,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交流反馈时老师又一次提醒学生“是怎样数的”、“如何发现的”,目的是把握一切机会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3.探究正方体特征。

  课件演示长方体渐渐变成正方体,认真观察,发现了什么?

  (师述: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由于长、宽、高都相等所以称棱长)

  根据刚才研究的方法,请你们小组讨论研究出正方体的特征,填写“正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

  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

  [说明:让学生把学习长方体的特征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学习正方体的特征上来,使他们又对又快地达到学习目标。]

  4.比较长、正方体的特征,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老师引导学生按照面、棱、顶点的次序,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整理成表格。

  形体

  相同点

  不同点

  面

  棱

  顶点

  面的形状

  面积

  棱长

  长方体

  6个

  12条

  8个

  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每一组互相平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正方体

  6个

  12条

  8个

  6个面都是正方形

  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短歌行》教案设计(推荐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语文《短歌行》教案设计(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教案大全2017-08-08
高一语文《短歌行》教案设计(推荐6篇)

小班安全教育教案大全【最新5篇】

小班安全教育教案活动内容:玩得健康好成长活动目的:1、初步懂得要注意安全,保护自己,知道不做危险动作。2、学习履行一些简单的安全行为。活动准备:提供若干组成对的安全行为与危险动作的图片如:“用树枝打闹...
教案大全2015-01-06
小班安全教育教案大全【最新5篇】

《首页图版》教案【优质3篇】

一、教学目标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青铜雕塑,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直观地了解青铜雕塑的造型与色彩。 2.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美好...
教案大全2016-04-04
《首页图版》教案【优质3篇】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优质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
教案大全2014-05-05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优质6篇】

粤教版科学五下教案 简案3(精彩3篇)

11.植物生长靠什么 教学目的 1. 认识植物生长不仅需要水分,还需要养分。 2. 知道砂土、黏土、壤土的不同特性对植物生长会产生影响。 3. 知道影响植物...
教案大全2019-09-09
粤教版科学五下教案 简案3(精彩3篇)

小班美术教案苹果树【精彩5篇】

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小班美术教案苹果树范文,为大家推荐。小班美术教案苹果树一:设计意图:孩子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全方位感知了水果,认识了常见水果的形、色、典型特征,因此...
教案大全2017-03-09
小班美术教案苹果树【精彩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