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推荐3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一

本文将为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教授学生们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十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内容:1. 复习十以内的加减法运算;2. 探讨进位与退位的概念;3. 练习加减法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进位与退位的应用。

教学难点: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十以内的加减法运算(10分钟)

1. 让学生口算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加深对基本运算的理解。

2.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几道十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题。

二、探讨进位与退位的概念(15分钟)

1. 通过实物教具或图片让学生理解进位与退位的概念。

2. 举例讲解进位与退位的运算方法。

三、练习加减法的应用题(20分钟)

1. 布置一些加减法的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让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补充。

四、总结归纳(5分钟)

1. 总结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2. 强调进位与退位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展开,通过实例讲解和应用题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一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二

本文将为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教授学生们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图形的认识和性质,能够正确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

教学内容:1. 复习各种几何图形的名称和性质;2.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尺规绘制简单的图形;3. 探讨几何图形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性质、尺规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几何图形的名称和性质(10分钟)

1. 让学生回顾各种几何图形的名称和性质。

2. 通过图片展示和互动问答,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二、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尺规绘制简单的图形(20分钟)

1. 讲解尺规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让学生动手练习,在小组内相互帮助。

三、探讨几何图形的应用题(20分钟)

1. 布置几道几何图形的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让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补充。

四、总结归纳(5分钟)

1. 总结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应用。

2. 强调正确使用尺规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绘制展开,通过实例讲解和应用题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一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尺规工具,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三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辅 导 讲座 一、教材内容安排 本册教科书共安排八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 (一)数与代数(共五个单元) 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主要内容: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根据给定的字母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第三单元——乘法 主要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和估算,结合具体事例,探索乘法运算律和积、商的变化规律,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第四单元——分数的认识 主要内容:认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乘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最简分数和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小数的认识 主要内容:小数的意义;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小数的读、写;小数的性质和用小数表示较大的数。 第七单元——小数加、减法 主要内容: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小数加减计算和加减混合运算。 (二)空间与图形(共2个单元)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主要内容:结合实例,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个物体组成的事物;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由4个以上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 第六单元——多边形 主要内容: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简单的组合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1个单元) 第八单元——统计 主要内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事物;能读懂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综合应用(共安排4个活动) 果园收入预算——结合“乘法”单元设计 选择果农估算果园收入的事情,给学生提供借助计算器,综合应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素材,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结合“分数的认识”单元设计 选择“六一”儿童节期间学生经历过的熟悉的活动情境,鼓励学生提出关于分数的问题,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 做镜框——结合“多边形”单元设计 通过给一幅漂亮的风景画制作镜框这个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综合应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等知识,解决做镜框这件事中选材和镜框的构造问题。 测量身高——结合“统计”单元设计 通过测量全班同学身高的实践活动,经历简单数据收集、分段整理、用条形统计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 根据教育部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比例,数学课程占学校总课时数的13%~15%,每学期可安排68~79课时。本册教科书共编排九个单元(包括整理与自评),共52课时,机动课时最少16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使用。 二、 教 材 分析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本单元是本套教材第三次安排观察物体的内容。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知道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经历了从不同方向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球和由三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并能辨认所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二、观察由四个、五个小立方体组成的立体,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 《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学段“观察物体”的具体要求是:“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这就是说,对“观察物体”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从某一面观察物体,描述看到的形状”这一基本层面,而要求学生“能够辨认、想象从不同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和物体的相对位置,这对学生的数学思考、空间观念、空间想象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极好机会。 本单元教育目标 1.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2.经历按要求搭立体的过程,能按要求用若干个小立方体搭成立体,能描述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3. 能根据平面图形来判断对应物体和观察方向,获得立体和平面视图的直观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挑战性,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本单元教材共安排2课时。 第1课时(P1-P3),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一,设计了一个充满童趣的四个“小狗回家”的情境和四幅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画。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再辨认教材中提供的四幅图分别是谁(或

什么方向)看到的。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小动物回家时,会看到什么,再判断。活动二,呈现了三个小朋友画暖瓶和杯子的情境图以及他们画的三幅图画。教学时,可采取不同的方式组织进行。如,准备实物,先让学生讨论从不同方向观察,会看到什么,再判断给出的三幅画是谁画的。然后,提出兔博士的问题,让学生想象并交流“从上面看到的会是什么样的图形”。也可以教师给学生分组并提供实物,让学生实际画出自己所看到的暖瓶和杯子的平面图,然后再判断教材上三幅画是谁画的`,是从哪个方向看的,最后讨论兔博士提出的问题。 第2课时(P4-P5),观察由四个和五个小立方体组成的立体。用4块小立方体搭立体,教材设计两个层面的活动,活动一,让学生把4个小立方体任意搭在一起,在交流学生不同搭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自己搭的立体,并说出看到的各是什么图形。活动二,把4块小立方体搭在一起,但提出了从前面看、从左面看所看到的图形的要求。也就是让学生根据图形想你搭成的立体。在学生动手搭和交流各自搭法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立体和平面视图之间的联系。教材在“试一试”中安排了用5个小立方体搭立体的活动。先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从前面看、从左面看所看到的图形,把5个小立方体搭在一起。该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挑战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广泛交流和展示,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式与方程”部分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4—6年级学段提出了三条具体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3)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本套教材关于“式与方程”的内容安排两次落实三条标准要求。第一次,本单元的“用字母表示数”,主要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第(1)条目标;第二次,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方程”,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第(2)、(3)条目标。 在过去的教材中,用字母表示数主要被作为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强调字母代替数在运算中的作用。在生产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特别是数学与计算机的结合,使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所以,数学的应用或者说数学建模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了。那么,什么是数学模型呢?按照徐利治先生的提法,可以做这样的解释:所谓数学模型,是指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的特征或数量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徐利治先生还对数学模型作了广义的解释:凡一切数学概念、数学理论体系、各种数学公式、各种方程以及由公式系列构成的算法系统等等都可称之为数学模型。由此看来,数学模型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来讲也不是很神秘的,如,自然数、分数、因数、倍数等概念,周长、面积公式,简单的数量关系,运算规律、计算法则等都可看作数学模型。 《数学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教学建议中提出: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本单元教材内容的设计思路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背景下,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抽象出简单数量关系并用字母表示的过程,经历由数的计算、图形代数、字母代数等探索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的数学化过程。所以,新教材的用字母表示数,不单是代数运算的基础,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数学思想方法,尤其强调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教材编写的特点是: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过程。3.给学生创造充分的独立思考、自主尝试、交流讨论的空间。 本单元教育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简单数量关系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过程。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加法运算定律,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2.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在具体情境中,能对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思作出说明,能根据给定的字母表示的数,求出式子的值。 3.在探索、验证运算定律和解决用字母表示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初步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并可以借助含有字母的式子来交流。 本单元教材共安排3课时。 第1课时(P6-P7),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用字母表示数,因此教材在设计上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从丰富的、具体的数与数的关系逐步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教材设计了

相关文章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案及教学设计

本节课设计坚持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为核心,以学生练习实践为主线,着力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去理解、认识等式的意义与方程的意义!以下内...
教案大全2015-08-05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案及教学设计

《沙之书》教案(精彩3篇)

《沙之书》教案作者:曾源语文工作室《沙之书》教案 【知识目标】 掌握本篇小说中出现的重要字词 了解博尔赫斯及其创作 领会《沙之书》的内容与题旨,理解...
教案大全2018-07-04
《沙之书》教案(精彩3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鲸》教案【最新3篇】

比较是一种常用的说明方法,《鲸》一文在介绍鲸的特点时就使用了这种说明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式: 一、鲸与人、猪比较,突出鲸体积大、体重沉的特点。 课文在说明鲸身体如何庞大时,将鲸与人作了比较:“...
教案大全2012-07-05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鲸》教案【最新3篇】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3篇)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引导学生综合评价...
教案大全2012-03-09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3篇)

好玩的地垫大班体育教案【通用3篇】

活动目标: 1、体验一物多玩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及合作能力。 3、探索地垫的多种玩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提供地垫与幼儿人数相等、音乐伴奏《踏浪》及播放器 活...
教案大全2015-02-08
好玩的地垫大班体育教案【通用3篇】

小班教案语言飞机(经典4篇)

让我们展开飞翔的翅膀,玩着飞机,一起飞向未来,飞向我们的理想,飞向快乐的世界吧!小班教案语言飞机范文,欢迎阅读,小班教案语言飞机。小班教案语言飞机一:活动目的:1、制作飞行玩具,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
教案大全2011-04-09
小班教案语言飞机(经典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