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三教案(推荐3篇)
分数乘法三教案 篇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数乘法是一个比较难以掌握的概念,学生往往容易出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案例。
第一节课:引入概念
在第一节课中,我会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分数乘法的概念。比如,让学生想象一个场景:有一块巧克力被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1/4,如果有3个人每人吃2份,那么他们一共吃了多少巧克力?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即将分数进行相乘,得到新的分数。
第二节课:练习运算
在第二节课中,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例如,计算1/2 × 3/4等。同时,我也会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小明买了1/3千克苹果,小红买了2/5千克苹果,他们一共买了多少千克苹果?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分数乘法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节课:应用拓展
在第三节课中,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应用题,如:某商店举办活动,全场商品打8折,小明购买了1/4件上衣和3/8条裤子,他一共花了多少钱?通过这些综合应用题,学生可以将分数乘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算能力。
通过以上三节课的设计,我相信学生对分数乘法的理解和掌握将会有所提高,希望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分数乘法三教案 篇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数乘法是一个较难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容易混淆或出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案例。
第一节课:概念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会通过图形的方式引入分数乘法的概念。比如,让学生画一个4×1的矩形,然后将其分成4份,每份为1/4,让学生思考这个矩形的面积是多少,如何用分数表示。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分数乘法的概念。
第二节课:练习运算
在第二节课中,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数乘法的运算练习。例如,计算2/3 × 4/5等。同时,我也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小明有1/2小时的自习时间,如果他每次自习用了3/4小时,他一共可以自习多少次?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提高分数乘法的计算能力。
第三节课:应用拓展
在第三节课中,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应用拓展题,如:某商店每件商品都在原价的基础上打7折,小红买了1/3件上衣和2/5双鞋子,她一共花了多少钱?通过这些综合应用题,学生可以将分数乘法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算能力。
通过以上三节课的设计,我相信学生对分数乘法的理解和掌握将会更加深入,希望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熟练地运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分数乘法三教案 篇三
分数乘法(三)教案
《分数乘法(三)》 教案 8班 干川全 教学内容(课题)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第7—9页 《分数乘法(三)》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的基础上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让学生通过折纸来解决,这一动手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了分数乘法的算理,帮助学生推导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 2、每人准备2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直接引入庄子这个故事,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PPT出示。让学生紧接着思考这个问题“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到底是什么意思。在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之后,提问:“庄子老人家这句话到底对不对呢?”“我们能不能来验证一下呢?”。 ⑴拿出一张纸条当作一尺之捶,同学们先把纸条对折了一次。 师:“现在的一半我们可以用多少来表示啊?” 生:“ ” 师:剪去一半,还剩下多少? 这时“ ”表示什么意思呢?剩下的占这张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