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优质3篇)

《琵琶行》教案 篇一

在教学《琵琶行》这首古文诗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教案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琵琶行》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

2.掌握《琵琶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理解并朗读《琵琶行》;

4.通过学习《琵琶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琵琶行》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难点:理解《琵琶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音乐、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背景知识:介绍作者白居易、《琵琶行》的创作背景;

3.理解诗歌内容:逐句解读《琵琶行》的文字和意义;

4.情感表达:让学生通过朗读、演讲等形式表达对《琵琶行》的感悟和理解;

5.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相关作品,如续写、改编等;

6.总结回顾: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和诗歌内容;

2.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琵琶行》的意义;

3.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4.创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朗读、讨论、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琵琶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琵琶行》教案 篇二

在教学《琵琶行》这首古文诗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教案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琵琶行》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

2.掌握《琵琶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理解并朗读《琵琶行》;

4.通过学习《琵琶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琵琶行》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难点:理解《琵琶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音乐、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背景知识:介绍作者白居易、《琵琶行》的创作背景;

3.理解诗歌内容:逐句解读《琵琶行》的文字和意义;

4.情感表达:让学生通过朗读、演讲等形式表达对《琵琶行》的感悟和理解;

5.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相关作品,如续写、改编等;

6.总结回顾: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和诗歌内容;

2.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琵琶行》的意义;

3.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4.创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朗读、讨论、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琵琶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琵琶行》教案 篇三

《琵琶行》教案

原文地址:《琵琶行》教案作者:小韩《琵琶行》教案小韩一、解题1.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2.《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文体。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展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3、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夸大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4、《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元和三年(808),白居易任“谏官”(即左拾遗);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无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二、简析诗前小序:1、留意几个字词: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贬官。明年:第二年。今指今年下一年。委身:托身。嫁的意思。命酒:叫(手下人)摆酒。命,叫;酒,名词作动词。因:于是;为:作,写。命:命名,取名。2、小序有何作用?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述琵琶女身世;③点明写作动机;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三、赏析诗歌: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京倡 商妇 怨2)谁解青衫泪[提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眼前泪洒青衫呢?读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尽,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官谪官 恨3)[明确]  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叫,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板书]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烧过,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 ,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勾)留江上别离情。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6.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1)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冷”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回客不发”。  2)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出色诗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分层导读,达到背诵)  ① 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② 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  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穷;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展垫。  ③ 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  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  对照注释,结合作比事物特点,体会比喻所表现的乐声特点;  依据乐声特点体会乐曲的发展变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试画曲线图示乐曲发展变化)旋律变化,心潮起伏。乐声造像:琵琶女身怀尽艺,心怀哀怨。④谁解琵琶声  [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众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明确]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浔阳江边,风冷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进第二部分“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动听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往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进第三部分“沉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尽,凝尽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尽”,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进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叫。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尽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看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叫”。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众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板书]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说明]这一问使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往体味音乐的艺术魅力。音乐的描写已经超出了艺术欣赏的范畴,蕴含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命运的揭示。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题目,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他们的爱好。 3)三闻琵琶,为何“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4)谁解风物意  [提问]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串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  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楚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透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感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冷”,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

境恍若沉醉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板书]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说明]设计这样一问,能够使学生明确,鉴赏诗歌一定不能忽视诗中风物描写的文字,它们也是诗歌思想感情的载体。三、整合小结,强化感受  全篇写音乐三个回合: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

相关文章

教案-搜搜问问

[url=javascript:;]分享[/url][url=javascript:;]转载[/url][url=javascript:;]复制地址[/url]日志地址: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
教案大全2011-06-09
教案-搜搜问问

“说课”与教案和上课的关系【实用3篇】

“说课”与教案和上课的关系 一、“说课”和“教案” 的关系 “说课”和“教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教学概念,但两者有着极其紧密的相互联系,也存在有许多共同点,我们有些青年教师往往分不清“说课...
教案大全2015-05-03
“说课”与教案和上课的关系【实用3篇】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经典3篇)

【滕王阁序教案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要求学生理解和积累掌握故、...
教案大全2017-02-03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经典3篇)

初三上册《致女儿的信》教案(通用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三上册《致女儿的信》教案,欢迎大家分享。教学目标:1、积累...
教案大全2015-09-09
初三上册《致女儿的信》教案(通用3篇)

<<圆的面积>>教案

教学准备: 1、复习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2、教具学具:课件、生活中呈圆形的物品、直尺、三角板、棉线、剪刀、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多媒体出示:学校草坪中间的“喷...
教案大全2019-01-01
<<圆的面积>>教案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小孩不小歌》(实用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小孩不小歌》,欢迎大家分享。教材分析《小孩...
教案大全2016-04-08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小孩不小歌》(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