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精选3篇)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诗歌《荷叶》的意境,感受其中的美好情感。
2. 能够准确朗读诗歌《荷叶》,并在朗读时注意抑扬顿挫、语调抑扬。
3. 能够理解诗歌《荷叶》中的一些生字词语,如“风吹”、“绿油油”等。
4. 能够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对诗歌《荷叶》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荷叶》的意境。
2. 准确朗读诗歌《荷叶》。
3. 掌握生字词语“风吹”、“绿油油”等的意思。
4. 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
1. 理解诗歌《荷叶》的抽象意境。
2. 准确把握诗歌的抑扬顿挫、语调抑扬。
3. 表达对诗歌的情感和感受。
【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复习生字词语“风吹”、“绿油油”,准备好诗歌《荷叶》的课件或挂图。
2. 师生互动:通过朗读诗歌《荷叶》,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和美好情感。
3. 拓展阅读:让学生自由阅读相关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或诗歌,增加对自然美的感悟。
4. 创意表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绘画、手工等,表达对诗歌《荷叶》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欣赏和讨论,分享对诗歌的感悟和体会。
6. 总结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诗歌《荷叶》的主题和意义,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朗读诗歌《荷叶》,并注意抑扬顿挫、语调抑扬。
2. 完成创意表达作品:绘画或手工表达对诗歌《荷叶》的理解和感受。
3. 选择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或诗歌进行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诗歌《秋天的童话》的意境,感受其中的季节变化和生命轮回。
2. 能够准确朗读诗歌《秋天的童话》,并在朗读时注意情感表达和语调抑扬。
3. 能够理解诗歌《秋天的童话》中的一些生字词语,如“霜柱”、“娇羞”等。
4. 能够通过表演、朗诵等方式表达对诗歌《秋天的童话》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秋天的童话》的意境和主题。
2. 准确朗读诗歌《秋天的童话》。
3. 掌握生字词语“霜柱”、“娇羞”等的意思。
4. 通过表演、朗诵等方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
1. 理解诗歌《秋天的童话》中的抽象意境和情感。
2. 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语调抑扬。
3. 表达对诗歌的情感和感受的深层次理解。
【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复习生字词语“霜柱”、“娇羞”,准备好诗歌《秋天的童话》的课件或挂图。
2. 师生互动:通过朗读诗歌《秋天的童话》,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和季节变化。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一些词语进行解释和讨论,增加词汇理解和应用能力。
4. 表演朗诵:让学生分组进行诗歌《秋天的童话》的表演朗诵,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5. 课堂练习: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读和情感表达练习,提高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诗歌《秋天的童话》的主题和意义,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作业布置】
1. 完成诗歌《秋天的童话》的朗读练习,注意情感表达和语调抑扬。
2. 完成课堂表演朗诵作品,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选择一首描写季节变化的诗歌进行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三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在学习中成长 11、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 教材分析: 《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以凝练、清新的语言写出了读书的乐趣与意义,激励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读书,在书中了解历史、了解古人、了解灿烂的文化,以便更好地面对现实,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写本课田字格里的十二个生字,会读文中八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阅读诗句,明白诗歌要表达的意境,体会小书橱和读书给“我”带来的 收获与快乐。 过程与方法: 1. 练习运用查阅课外资料的方法丰富对文章的理解,体会文中的情感。 2. 巧用归类识字的方法,让认读生字轻松有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学生实际,与文中的“我”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培养读书、爱书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分析: 课前预习,了解有关事例来理解诗句是学习这首诗的重点。课前让学生充分做好预习,一方面可以读读诗句,查字典、词典理解生字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搜集资料,尽可能多地了解诗句中涉及的名著人物、名著故事、历史人物及历史故事。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事例来理解诗句也是学习这首诗的难点所在。教学时可以把相关的故事、图片及音像带入课堂,这样就可以使抽象的文字生动形象起来,使诗句的理解充满乐趣。 课前准备: 1.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尽可能多地了解诗歌中出现的故事及典故。 2.老师准备和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籍、图片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 2. 教师导入:同学们,看到这样一个课文题目,通过阅读知道关于这个小书橱的哪些情况呢?学生回答。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 教师导入: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诗歌,感受作者的书香世界吧! 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查阅工具书解决。边读边思考自己的问题。 2. 指名认读生字新词。课件展示 三、再读课文、重点理解。 1. 自由读文,边读边将描写作者对小书橱喜爱的句子勾画出来。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勾画的句子(第四小节)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在读中悟出对书橱的喜爱即是对读书的热衷。 2. 指名读二、三小节,体会文字带给读者的独特感受。课件展示 此处可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将学生和老师搜集的故事、图片等资料一一展示,对文中的故事和人物了解得多了,朗读自然到位。 3. 再读第四小节,感受文字的魅力和读好书的畅快淋漓。 四、高声诵读、畅谈感受。 1. 将课文完整地高声诵读一遍,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读书的感受。 2. 将自己最心爱的书籍介绍给大家,说说读书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熟读成诵、即兴创编。 1. 在熟练朗读之后,完成背诵。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行即兴创编。 2. 课件出示,学生完成创编活动,并全班交流。 黛玉葬花,悟空习武; 琵琶舞,七色鹿等等。 二、写字。 1. 出示生字认读。 2. 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3. 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4. 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教师予以指导。 12 孔子学琴 教材分析: 《孔子学琴》的典故出自《史记》,讲的是孔子向师襄学习弹琴的一个小故事。表现了孔子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孔子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历史人物,对于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去认识他,了解他。或许,我们从孔子的经历中,会体会出一些面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写本课十一个生字,会读文中七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体会孔子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提高学生利用工具书和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重难点分析: 孔子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历史人物,对于学生来说容易感到陌生,个别地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依据本课提供的两条线索,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的为本课的一个难点。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 由孔子其人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课件出示孔子照片) 2. 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