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案(最新3篇)
《灰雀》教案 篇一
在教学《灰雀》这部小说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教案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灰雀》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3.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2.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3.掌握文学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
1.小说《灰雀》的背景介绍。
2.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介绍。
3.小说的主题和意义分析。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解读文本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来启发学生思考。
3.阅读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引言或相关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介绍小说《灰雀》的背景和作者,讲解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
3.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4.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5.作业:布置相关阅读和写作任务,巩固学生对《灰雀》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案设计,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灰雀》,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灰雀》教案 篇二
在教学《灰雀》这部小说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教案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和批评,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小说《灰雀》的主题和意义。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掌握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技巧。
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分析小说《灰雀》中的主题和意义。
2.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运用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深入阐释。
三、教学内容
1.小说《灰雀》的主题和意义分析。
2.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解读。
3.文学批评方法和技巧介绍。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解读文本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来促进学生思考。
3.写作法:通过写作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引言或相关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深入分析小说《灰雀》的主题和意义,解读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技巧。
4.写作:布置相关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对小说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和批评。
5.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以上的教案设计,相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灰雀》,提高其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为其今后的文学研究和创作奠定基础。
《灰雀》教案 篇三
《灰雀》教案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纵览课文内容,采用了明线和暗线相结合的写法,写列宁喜爱灰雀,寻找灰雀,再见到灰雀,这是一条明线。文章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发现灰雀不见了,怀疑可能是男孩抓走了,诱导他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第二条暗线才是文章的用意和中心所在,作为从低段向中段过渡的三年级起始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若不细细品味,就很难理解其中韵味,因此好文章要多读、多品,方能明其意,知其味。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难点:使学生通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都知道列宁的故事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指名说一说)
师概括介绍列宁的生平。
师:学习这样一位伟人的故事,一定会受益匪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灰雀》,看看文中的小男孩受到了哪些教育,你又能得到哪些收获。(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在生字词下面画横线,并将所画的字词多读几遍。
2、逐个认读生字词,注意"渣、胸"等字的读音,用以前学过的识记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3、逐节读课文,要读得准确、流利。
4、把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给同桌听一听。
5、读了课文后,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初步体验
1、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并与同学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质疑,教师见机存疑。
3、引导学生通过找相关的语句和联系上下文,与学生合作解疑。
重点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师:列宁在养病期间,有一天到公园散步,来到一棵白桦树下,看到了三只什么样的灰雀?
(1)找出文中描写灰雀的的句子。
(2)学生合作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
师:(出示)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读黑板上的练习要求:读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句子: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生自由读句子,并思索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小组讨论交流体会。)
(3)组织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说的可真有道理。灰雀是那么的活泼可爱,以至于列宁"非常喜爱"(师板书),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画出列宁喜爱灰雀的词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4、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句子与学习伙伴交流。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是,有一天,当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时,却发现了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那么可爱的灰雀不见了,列宁是怎么做的呢?
二、自读自悟,层层深入
(一)学习第3-10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
列宁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
(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用""画一画列宁说的话,再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
师板书(旁批):读、画、体会
(师巡视,辅导)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学生读出3、5、7、9自然段中列宁的话。师相机出示字幕:课文3、5、7、9自然段。)
2.自读体会。
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怎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
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
(学生有感情朗读)
3.师相机评价指导学生读的四句话,进一步体会列宁的心情。
4.比较体会。
老师也仔细体会了这四句话。来,仔细听听老师读的哪句话更能表达列宁失去鸟儿非常惋惜的心情。(师范读)
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
5.引导概括。
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
(师板书:爱)
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孩子为什么捉走灰雀?
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爱?请大家讨论讨论。
(师巡视,并加入讨论,然后检查讨论情况。)
小结: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6.导读激情,深入体会。
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
(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内容。)
(师导读,生接读。)
7.分角色朗读:咱们来读好这段话,体会这种爱。
(1)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列宁说的话,一组读男孩说的话,师读叙述语。
(2)去掉叙述语,直接朗读对话。
(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去掉叙述语言。)
(3)两生分角色朗读。
(4)同桌对读
(二)、学习第11一13自然段
(多媒体动画:列宁和男孩在看三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唱歌。)
1.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不过,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
(多媒体字幕: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
(师叙述12自然段。)
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2.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讨论讨论吧。
(生同桌讨论,师巡视并加入讨论。)
三、总结升华,导之以行
学完课文,你想说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生认真书写,师巡视辅导。)
小结:列宁、男孩、灰雀、人与人、人与大自然,这原本就是一个爱的世界!
四、《灰雀》作业设计
(一)、轻松练习。
1、快乐结识新词语朋友。
jiāo wài chéng shísàn bùhuòzhě
()()()()
2、比一比,再组词。
低()惜()脯()
底()借()捕()
3、对号入座。
惜:①爱护;珍视。②舍不得。③感到遗憾;表示同情。
(1)我们从小就要爱惜公物。()
(2)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3)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依依惜别。()
(二)、快乐闯关。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句子模仿秀。
例:灰雀歌唱。
灰雀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
(1)列宁散步。
(2)同学们听讲。
2、、、这些词语表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程度。
3、先填入自己的理解,再试着回答问题。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这句话中"它们"是指,"歌唱"是指,这样的描写你喜欢吗?为什么?你能仿照着写一句话吗?
4、把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5、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灰雀读、画、体会
列宁男孩
非常喜爱
MSN(中国大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