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通用3篇】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 篇一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 熟悉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3. 提升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现代文的定义和特点。
2. 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现代文的常见题材和风格。
三、教学内容
1. 现代文的概念和特点
现代文是指20世纪以来产生的文学作品,其风格多样,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现代文注重表现现实生活,关注社会问题,强调个人情感和思想体验。
2. 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1)整体把握:在阅读现代文时,要先整体把握作品的结构和主题,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细节分析:重点关注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塑造,理解作者的语言运用和意象表达。
(3)情感共鸣:通过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与作者进行情感共鸣,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在意义。
3. 现代文的常见题材和风格
现代文的题材广泛多样,包括都市生活、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社会现象等。风格上则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抒情主义等不同表现形式。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例分析:通过教师讲解现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
2. 学生阅读和讨论:组织学生进行现代文作品的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小组合作研讨: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共同研讨现代文作品,交流彼此的阅读体会和感悟。
五、教学反馈
通过课堂讨论、作业批改和小组展示等形式,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提升阅读能力。
六、教学设计
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现代文作品的插图,引发学生对现代文的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现代文的定义、特点、阅读方法和常见题材风格。
3. 学生阅读:让学生阅读一篇现代文作品,并进行个人理解和分析。
4. 小组研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所阅读的现代文作品,交流彼此的阅读体会和感悟。
5.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现代文的重要性和阅读方法。
七、教学反思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 篇二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 熟悉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3. 提升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现代文的定义和特点。
2. 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现代文的常见题材和风格。
三、教学内容
1. 现代文的概念和特点
现代文是20世纪以来产生的文学作品,具有多样的风格和形式,内容丰富,体裁灵活。现代文注重表现现实生活,关注社会问题,强调个人情感和思想体验。
2. 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1)整体把握:在阅读现代文时,要先整体把握作品的结构和主题,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细节分析:重点关注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塑造,理解作者的语言运用和意象表达。
(3)情感共鸣:通过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与作者进行情感共鸣,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在意义。
3. 现代文的常见题材和风格
现代文的题材广泛多样,包括都市生活、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社会现象等。风格上则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抒情主义等不同表现形式。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例分析:通过教师讲解现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
2. 学生阅读和讨论:组织学生进行现代文作品的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小组合作研讨: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共同研讨现代文作品,交流彼此的阅读体会和感悟。
五、教学反馈
通过课堂讨论、作业批改和小组展示等形式,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提升阅读能力。
六、教学设计
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现代文作品的插图,引发学生对现代文的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现代文的定义、特点、阅读方法和常见题材风格。
3. 学生阅读:让学生阅读一篇现代文作品,并进行个人理解和分析。
4. 小组研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所阅读的现代文作品,交流彼此的阅读体会和感悟。
5.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现代文的重要性和阅读方法。
七、教学反思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 篇三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
作者:深圳 曾甜甜 现代文阅读作品赏析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1、感受考点 2、加强答题方法的指导 3、从不同的角度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教学重点:作品赏析方法及规范化答题的指导 教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题型感知考点。 2、要点概括,知能储备。 一、简介导入 对文学作品的赏析,是中考中现代文阅读的特色题之一,最突出的表现在于主观性,答题灵活,主要考察我们对文学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等的领悟程度,来评价我们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今天,我们将对这一内容进行专题复习。 二、考点感悟 (一)中考回顾 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深入,欣赏品味类的试题越来越多地呈现在考生面前。 例如:2002年中考卷第15题,是从生动、细腻的人物描写角度去品味;第17题是从人物的形象去分析(阅读文本为《走一步,再走一步》)。第21题从抒发情感入手,去辨析文章的表达技巧;第22题是结合表达意图去品味内容(阅读文本为《青菜》)。 2003年中考试卷第29、30题是从句子的表达作用和语言、行动、环境描写的作用方面进行品析(阅读文本为《送报的少年》)。 2004年中考试卷第23题,品析某一段落在全文所起的作用(文本为《有趣的种子旅行》);第27题是抓词语品读,第28题是抓人物语言研读,第29题从结尾内容进行赏析(阅读文本为《蝈蝈》)。 (二)角度例说 1. 请从语言的角度品析下面语段。若从别的角度呢?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查尽力刺去,那查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2. 请从文体知识的角度品析下面文段。从别的角度呢?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3.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品析下面文段。从别的角度呢?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和“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直,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好丈夫。 4、请从层次结构角度品析下面的文段。若从别的角度呢? 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5.请自选角度品析下面文段。 暮春,中午,踩着畦垄间苗或者锄草中耕,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