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 教案(优秀3篇)

在山的那边 教案 篇一

探索自然,感受山的韵味

导语:山,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它给人们提供了登山、徒步、摄影等多种活动方式,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感受自然的魅力。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们一起去山中探索,感受山的韵味。

一、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山的形成原因和地貌特征。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安排

1. 展示图片和视频,介绍山的形成原因和地貌特征。

2.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山的植被和动物,感受山的气息。

3. 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制作山的模型或画山的风景。

三、教学重点

1. 让学生了解山的形成原因和地貌特征。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懂得爱护自然资源。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图片和视频展示法:通过图片和视频,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山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实地考察法: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山的韵味。

3. 手工制作法:通过手工制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山的理解。

五、教学反馈

1.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2. 评选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3.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山的魅力,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和收获。

在山的那边 教案 篇二

探秘山中的文化遗产

导语:山不仅是自然的美景,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山中,有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品、神秘的传说等,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探索和珍惜的宝藏。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们一起探秘山中的文化遗产,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智慧的传承。

一、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山中的文化遗产,包括建筑、工艺品、传说等。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活动安排

1. 展示图片和视频,介绍山中的文化遗产,如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品、神秘的传说等。

2.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山中的文化遗产,了解其历史和价值。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山中文化遗产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重点

1. 让学生了解山中的文化遗产,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让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文化遗产。

3.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动力。

四、教学方法

1. 图片和视频展示法: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山中的文化遗产,引发他们的兴趣。

2. 实地考察法:带领学生到山中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促进思想交流和碰撞。

五、教学反馈

1.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表现,了解他们对山中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建议。

3. 鼓励学生保持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山中的文化遗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让他们在探秘山中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得到启迪和成长。愿我们一起在山的那边,发现更多的文化宝藏,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智慧的传承。

在山的那边 教案 篇三

在山的那边 教案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训练诗歌的朗读能力。 2.品味诗中重点字词及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文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点: 1.理解“山”和“海”的深刻含义。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已经从小学进入了中学,这个时候就是你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相信你们都有着新的憧憬和希望。作为现代化都市中的孩子,你们追求的是一种什么东西呢?(请1、2位同学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共同的目标。 二、朗读 那么,处在崇山峻岭当中,几乎是与外面的世界隔绝的孩子们,他们所追求的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家新的这首诗歌《在山的那一边》,一起来探讨他们的理想,看看从中能得到什么对我们实现人生理想的启发。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的听朗读(可放朗读带,也可由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朗读),认真地想一想,在这首诗中,有哪些句子、词语是值得我们三思的,把它们找出来。 播放(朗读)完后,说明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字音,词意和句子停顿。然后由学生自己朗读一遍。 三、合作探究,品味诗歌 (一)课题 1.这首诗歌的题目是《在山的那边》,那么看到这个题目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在山的那边是什么?【课件4、5】 2.为什么作者会这样想?(即:什么原因使作者去想在山的那边是什么?)【课件6】 从表面上来说,“山那

边还是山”这样的发现,自然不过是“山那边是海”一类幼稚幻想的破灭。然而,“山”在诗中,是阻碍诗人通向他无比向往的“大海”的一个屏障,是一种阻碍他梦想实现的现实存在。所以,这种挫折也就预示了诗人生活中所有的伤痛和失败,它超越了具体的生活经历而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情感经验的象征。 3.【课件7、8】作者介绍 王家新,出生在湖北省的武当山下,在他童年的'五六年里,一直没有走出那山的世界。一片寂静的校园,一条清澈的小溪以及无数座环抱着的群山,便构成了他幼小的心灵世界。而作为一个充满着强烈好奇心的少年,决不会满足于这片小小的天地。于是他产生了一种想法,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并为着这一个理想进行艰苦地探寻,甚至影响了作者的一生。后来,他把在探寻和奋斗过程中的所有感受和体验写成了一首诗,于是就有了这篇课文《在山的那边》。 因此我认为这篇课文对于大家树立正确的理想,并培养自己为理想不懈努力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扫清词语障碍。[课件9、10]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接着,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要注意:[课件11] 给大家一个示例:[课件12] 1.范读、自读、领读、齐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 2.读后讨论:[课件13、14] ①找一找诗歌中反复出现了哪些意象。 ②诗中“山”与“海”蕴涵着什么意思? 采用讨论的形式,深刻理解“山”和“海”的含义。 ③作者通过“山”“海”两个意象向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写作意图? ④“爬过山就能见到海”,作者借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课件15、16】见图片 (三)理清文章的结构。【课件17、18】 全诗可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童年的一次生活经历说起,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小时候”到“山那边是海吗”)写自己神往山那边的新天地,妈妈唤起了“我”的想望。 第二层:(“于是”到 “打了一个零分”),写自己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海,一旦望不见海,望见的依然是山,便大失所望。 第三层:(最后一句),写自己童年 时的疑惑。 第二部分揭示了诗歌的象征意义,诗中自然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一小节)承接第一部分结尾的疑问,写诗人长大后领悟了妈妈所说的海是信念凝成的海这一道理。 第二层(第二节),诗人以“山”和“海”为喻,形象地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于实现。 (四)研读课文,探究问题。【课件19—26】 (品味重点句子。由学生自己来找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并补充其他没有找到的。) 在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后,你对这首诗的内容、语句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列出,我们共同解决(学生提问或老师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其主动探究的习惯,学生回答或老师点拨,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 示例: 1.为什么说是“隐秘想望”? 作者创作谈中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我‘小时候’的真实写照。我想几乎在每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我小时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影响到我的一生”作者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愿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2.“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一词有何作用? “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了“我”从小就不愿意困居于狭小的天地,想探索未知的世界。表明了我希望看到山那边的愿望极其强烈。 3.为什么说“山那边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句诗用寥寥数字,就将作者翻过山后幻想破灭时的克服心情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写大山好像人生气时那样“铁青着脸”,是诗人将大山拟人化了,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上是写自己的难过心情,这样写既形象又生动。这正是诗的语言特点: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诗人主观的感受。 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中“种子”指什么?为何说是“飘来的”?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种子 ”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了深根。 5.“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 重重的“大山”挡住了我的眼睛,却让我更加渴望看到“山”那边的风景。 6.“因为我听见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句话什么意思?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了,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7.“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话蕴涵作者怎样的情感? 由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照亮前后的心情是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便人兴奋、惊喜。 小结:【课件27】 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读诗应在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揣摩诗句的含义,辨别诗句运用的修辞及重要词语的语境义。 (五)回味课文 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选择你最欣赏或喜欢的一段诗句或全文来读一读,要求读准语气、语调。读完后探究本诗的主旨。[课件28] 四、体验 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结合本诗给你的启示,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与同学们分享。 【课件29】

相关文章

六年级《走进家乡》开题指导课教案【精选3篇】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本次研究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并将研究问题进行鉴别和筛选。: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了解家乡的概况、主要特产、旅游文化、经济发展等一...
教案大全2015-02-09
六年级《走进家乡》开题指导课教案【精选3篇】

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第四节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2.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
教案大全2018-01-08
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华中师大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

(华中师大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第一课民族软件的骄傲 (华中师大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第2课神奇的金山文字 (华中师大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第3课国产“幻灯机” (华中师大版)六年级信息技...
教案大全2016-09-02
华中师大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案设计参考【优选3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次、瓜、燕、什、么、样、得、再”等12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二、教学重...
教案大全2018-06-01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案设计参考【优选3篇】

小学英语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英语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英语教案 篇1  一...
教案大全2016-08-06
小学英语教案(优秀6篇)

体育篮球教案【通用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体育篮球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
教案大全2015-05-08
体育篮球教案【通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