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简案-教案(优质3篇)
《琵琶行》简案-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琵琶行》的背景知识,理解其主题和意义。
2. 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语感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重点:
1. 了解《琵琶行》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意义。
2. 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象,感受其中的美感。
3. 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讲解《琵琶行》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2. 朗诵与赏析相结合:让学生朗诵《琵琶行》,并进行赏析和讨论,提高语感和鉴赏能力。
3. 创作与表达相结合:让学生仿写《琵琶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音乐或图片引入《琵琶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介绍《琵琶行》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朗诵:让学生分组朗诵《琵琶行》,并进行赏析和讨论,提高语感和鉴赏能力。
4.仿写:让学生仿写《琵琶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表达能力。
5.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学习收获和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琵琶行》的背景知识,理解其主题和意义;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语感和鉴赏能力;培养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琵琶行》简案-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琵琶行》的艺术特点和意义,理解其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
2. 学会用音乐或舞蹈形式表现《琵琶行》,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琵琶行》的艺术特点和意义,感受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2. 掌握用音乐或舞蹈形式表现《琵琶行》的技巧,提高艺术表达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能够合作完成艺术创作。
教学方法:
1. 欣赏与赏析相结合:通过欣赏《琵琶行》的音乐或舞蹈作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2. 创作与表演相结合:让学生分组创作音乐或舞蹈作品,表现《琵琶行》的主题和意义。
3. 表演与评价相结合:让学生进行表演,互相评价和改进,提高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音乐或舞蹈引入《琵琶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欣赏:让学生欣赏《琵琶行》的音乐或舞蹈作品,感受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3.分组:让学生分组创作音乐或舞蹈作品,表现《琵琶行》的主题和意义。
4.表演:让学生进行表演,互相评价和改进,提高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团队合作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琵琶行》的艺术特点和意义,理解其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学会用音乐或舞蹈形式表现《琵琶行》,提高艺术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琵琶行》简案-教案 篇三
《琵琶行》简案-教案
天上的云
教学目的和要求:1:仔细品味诗的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2: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
教学难点:学生品味诗的艺术。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1:白居易简介(略);
2: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过程中音乐旋律与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3:学生找出与小序内容对应的部分并朗读,教师做讲解。
4:找出琵琶女三次演奏的句子并朗读。
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听到琴声(第一段);
第二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第二段);
第三次(明写):感言促弹(略写)(第五段)。
5:赏析第二段并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婉转流畅--沉咽凝滞--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
(1)身世共鸣:琵琶女被无情的岁月抛弃而诗人被上层社会抛弃:
(2)音乐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