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 教案【实用3篇】
<<人生的境界>> 教案 篇一
人生的境界,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对人生境遇的超越和升华。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生的境界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的追求,更应该注重精神层面的提升。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感人的故事、传达一些正能量的信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只有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清晰。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人生的境界需要不断地创新和突破,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发现、探索和创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人生的境界不是孤立的,只有懂得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合作他人,共同提升人生的境界。
总之,人生的境界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明晰。
<<人生的境界>> 教案 篇二
人生的境界,是每个人在追求自我提升和价值实现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种境界。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境界,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的方向。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生的境界需要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反思性学习、自我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人生的境界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应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提升人生的境界。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生的境界需要与社会和他人良好地沟通和互动,只有懂得与他人合作、交流,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情感沟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提升人生的境界。
总之,人生的境界是一个全面的概念,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明晰。
<<人生的境界>> 教案 篇三
<<人生的境界>> 教案
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1.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3.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产生思考,明白身处平凡也应该有精神追求,明白“人人可以为尧舜”,只要认真做好自己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就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深刻理解四种境界。 2.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产生思考,明白身处平凡也应该有精神追求,人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导读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建筑工地上,三个泥水匠正挥汗如雨地干活。 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 “在砌砖。”第一个泥水匠随口答道。 第二个泥水匠回答说:“我在挣钱呢。” “我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第三个泥水匠很自豪地说。 十年后,第一、二个泥水匠仍然在砌砖,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是什么给三个泥水匠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遇?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在砌砖”、“在挣钱”还是“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我们又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 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人。1915年入北大学习,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北大、清华等学校任教。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曾以“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释今古,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纪贞元”总结了一生的学术成就。他继承和阐发了程朱理学的传统,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一代哲学宗师。他的主要论著收入《三松堂全集》。 三、整体感知,筛选信息,了解文章大意,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一)提出默读要求: 1.从文章形式上,力求搞清文章的结构; 2.从文章内容上,力求搞懂文章的主题; 3.默读时对重点地方做出标注。 (二)教师设疑导引,学生讨论交流 1.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明确:人生的境界 2.什么是人生的境界?找出文中的阐释。 明确: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3.人生的境界有哪几种? 明确: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4.人生的境界依据什么来划分? 明确:“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所以,人对所做的事情的觉解程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境界的高低。 5.文章是怎样阐释四种人生境界的? 明确: 自然境界:一个人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功利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其动机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道德境界:一个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 天地境界: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6.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四种人生境界的? 明确: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 7.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表格并列举一到两位属于不同境界的典型人物。 觉解的程度 做事的动机 做事的意义 自然境界 最低 蒙昧的 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功利境界 较低 利己的 有功利的意义 道德境界 较高 为了社会的利益 有道德的意义 天地境界 最高 为了全宇宙的利益 有超道德的价值和意义 8.中国哲学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中国哲学是既入世又出世的。 9.文章是按什么思路来行文的? 明确:文章先阐述什么是人生的境界,有几个等级、有什么不同,从而明确了哲学的.崇高任务是教人怎样成为圣人,于是顺理成章的提出如何成为圣人的方法问题,然后从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角度阐述,总结了中国哲学的特征,展望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从文章的整个思路看,是层层深入的纵向思路。 四、重点揣摩,难点突破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贯串了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而决定了人生境界的高低。请问它是哪个词? 明确:觉解。它在文中共出现了十三次。 2.请依据下面两个语句对“觉解”—词作出自己的解释。 ①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②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地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提示:“觉解”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品故事,加深对“觉解”的理解。 《值钱的东西》 有一个小偷到良宽禅师的茅庐偷东西,结果发现没有一样值钱的。 良宽禅师被小偷惊醒,脱下身上的衣服,递给小偷,说:“你远道而来,不该让你空手而回,这件衣服你带走吧。” 小偷大惊失色,落荒而逃。 良宽禅师叹道:“可怜的家伙,可惜我不能把这美丽的月亮也送给他。” 讨论明确:在小偷眼里,值钱的东西是金银财宝,而在禅师眼里,星、月、山、水、花、草、树、木,无不可贵。对事物不同的体会与觉解,使事物有了不同的意义。 4.“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这样就构成了人们不同的人生境界。请说说下面的事例各属于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⑴一名儿童趴在地上观看草间的昆虫;一名昆虫学家也同样地俯伏在地上观看草间的昆虫。 ⑵开头故事里的三个泥水匠。 ⑶儿童仰望天空数星星;诗人张若虚仰望月亮;思索着“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讨论明确: ⑴儿童是顺着本能做事,对他所做的事并无觉解,属于自然境界,而昆虫学家则是在进行观察和研究,是在为社会的利益做事,属于道德境界。 ⑵第一个泥水匠属于自然境界,第二个泥水匠属于典型的功利境界,第三个泥水匠也属于功利境界,但他的功利超出了一般的物欲。 ⑶数星星的儿童属于自然境界;而张若虚因为诗句中所显现的对宇宙、世界的追问和哲思而使他达到了天地境界。 5.结合你对四境界的理解,谈谈你对下面文字的认识。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B.“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明确:A句反映了古人遵循自然法则,但对这些法则并无觉解,其境界属于自然境界。B句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为读书目的,其动机是利已的,其境界是功利境界。C句表现了作者不以己悲,不以物喜,心念天下苍生,是道德境界。 6.课文里说,达到道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哲学上的觉解使他们的行动和生活有了道德的意义,使他们达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中国历史上涌现过无数这样的志士仁人,请写出浓缩了他们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 示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李广——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岳飞 。 顾炎武 。 文天祥 。 林则徐 。 谭嗣同 。 周恩来 。 提示: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7.儒家所提倡的“正其义不谋其利”,将“义”与“利’完全对立起来,冯友兰先生又将这一套奉为道德境界的要义。在当今市场经济下,是不是把义和利结合起来,求得二者的一致才现实? 明确:把义和利绝对对立起来,认为“正其义”就绝对不能“谋其利”,反而使某些人嘴上一套心里一套,口是心非,导致人格分裂。还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说得合情合理:“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8.文中说“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是什么意思?“人应该成为的人”又该怎么理解? 明确: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自然的产物。没有受过道德教育、哲学教育的人,就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所谓“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意思就是应该把成为贤人、圣人作为自我修养的目标,应该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 9.怎么理解“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