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6 实验化学教案【通用3篇】

高中化学选修6 实验化学教案 篇一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的观察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酸碱中和反应,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器材:试管、滴管、PH试纸、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

1. 取一只试管,加入少量盐酸。

2. 用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值,记录下来。

3. 在另一只试管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4.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同时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

5. 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PH值中和为止,记录下滴加的次数。

实验结果:

1. 盐酸的PH值为1,呈酸性。

2. 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为14,呈碱性。

3. 当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盐酸中时,PH值逐渐提高,直至中和点为7。

实验结论: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当酸和碱按化学计量比混合时,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在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中和生成氯化钠和水。

实验拓展: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浓度的酸碱溶液进行中和反应,观察中和点的变化,并讨论影响中和点的因素。

高中化学选修6 实验化学教案 篇二

实验二:气体生成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气体生成实验,让学生了解气体的性质和生成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器材:氢氧化钠固体、醋酸溶液、试管、塑料瓶、导管。

实验步骤:

1. 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2. 加入少量醋酸溶液。

3. 将试管倒立放入装有水的塑料瓶中。

4. 用导管将试管口与水中的塑料瓶底部连接。

5. 观察气泡生成情况,记录下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

1. 在试管中生成了气泡。

2. 气泡通过导管进入水中的塑料瓶,在水中上升。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和醋酸反应生成乙酸钠和水的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密度大,因此可以观察到气泡上升的现象。

实验拓展:可以让学生尝试其他酸碱反应或金属与酸反应,观察不同气体的生成情况,讨论不同反应条件对气体生成的影响。同时,可以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气体生成实验,并分享给同学们。

高中化学选修6 实验化学教案 篇三

高中化学选修6 实验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6实验化学教案 第一单元从实验走进化学 ◇课题一实验化学起步 ◇课题二化学实验的绿色追求 第二单元物

质的获取 ◇课题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课题二物质的制备 第三单元物质的检测 ◇ 课题一物质的检验 ◇课题二物质含量的测定 第四单元 研究型实 ◇课题一 物质性质的研究 ◇课题二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课题三综合实验设计 第四单元 研究型实验 ◇ 课题一物质性质的研究 ◇课题二物质含量的测定 ◇ 课题一物质的检验 第三单元物质的检测 ◇课题二物质的制备 ◇课题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第二单元物质的获取 ◇课题二化学实验的绿色追求 第一单元从实验走进化 ◇课题一实验化学起步

相关文章

苦斋记教案设计参考【通用3篇】

篇一:《苦斋记》教学设计 一、作者 刘基(1311——1375),元朝末年进士,明初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朱元璋称帝,把他比为诸葛亮。 二、解题 “在旧社会,士大夫阶层生活优越,常常在住室之外,另辟一...
教案大全2016-06-08
苦斋记教案设计参考【通用3篇】

中班绘画活动喷画教案(优选3篇)

教师应该多利用廷伸活动把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接下来是小编给大家搜集的中班绘画活动喷画教案,欢迎大家借鉴,希望帮助到大家! 设计意图 平常我们在美术活动的绘画工具都是...
教案大全2016-08-02
中班绘画活动喷画教案(优选3篇)

《中庸》教案设计【优选3篇】

《中庸》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庸》的写作背景及作者 2.理解其中经典名句的含义 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精神 重点:...
教案大全2014-03-01
《中庸》教案设计【优选3篇】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经典3篇)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1什么叫机械 课型 新...
教案大全2016-09-07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经典3篇)

珍珠鸟的小学语文教案(精简3篇)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
教案大全2015-09-04
珍珠鸟的小学语文教案(精简3篇)

《共产儿童团歌》教案及教学反思【经典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共产儿童团歌》教案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教案大全2011-05-02
《共产儿童团歌》教案及教学反思【经典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