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了》的教案设计【优秀3篇】
《风来了》的教案设计 篇一
教材简介:
《风来了》是一本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讲述了小女孩小蓝在家中等待风来的故事,通过她的等待和观察,描绘了风的各种形态和特点。
教学目标:
1. 了解风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风的形成原理;
2. 理解风的分类及特点;
3. 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
教学难点:
1. 理解风的不可见性;
2. 区分不同风的特点。
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探索风的特点;
2. 实验教学法:利用简单的实验展示风的形成过程;
3.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风的各种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
1. 风的形成原理(10分钟)
教师通过简单的实验向学生展示风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思考风的不可见性。
2. 风的分类及特点(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风,并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不同风的特点,加深对风的理解。
3. 阅读《风来了》(30分钟)
学生阅读《风来了》,理解小蓝在等待风的过程中观察到的风的表现形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风的特点。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风的认识和观察,分享彼此的见解和体会。
5. 总结反思(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表达对风的疑惑和感悟,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探索欲望。
课后作业:
1. 完成《风来了》的阅读笔记;
2. 到户外观察风的表现形式,并记录下来。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将在阅读《风来了》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风的形成原理和特点,还培养了观察和描述的能力,激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风来了》的教案设计 篇二
风来了,带来的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在小学三年级的自然科学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风来了》这本书,让学生深入了解风的奥秘。本文将介绍一节以《风来了》为主题的自然科学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风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 掌握风的分类及特点;
3.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1. 风的形成原理;
2. 风的分类及特点;
3. 风的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
1. 《风来了》教材;
2. 实验道具:风筝、风速计等;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播放风的视频或展示风筝等道具,引导学生关注风的特点,激发学生对风的好奇心。
2. 风的形成原理(15分钟)
通过实验展示风的形成原理,让学生亲身体验风的力量,理解风的不可见性。
3. 风的分类及特点(20分钟)
介绍不同类型的风,并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不同风的特点,加深对风的理解。
4. 阅读《风来了》(30分钟)
学生阅读《风来了》,理解小蓝在等待风的过程中观察到的风的表现形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风的特点。
5. 小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风的认识和观察,分享彼此的见解和体会。
6. 总结反思(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表达对风的疑惑和感悟,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探索欲望。
课后作业:
1. 完成《风来了》的阅读笔记;
2. 到户外观察风的表现形式,并记录下来。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将在阅读《风来了》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风的形成原理和特点,还培养了观察和描述的能力,激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希望学生在这节课中,能够感受到风的神奇与力量,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我们周围的一切。
《风来了》的教案设计 篇三
《风来了》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风来了。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风车的制作过程。
课前准备:
小黑板、剪刀、纸、大头针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
云儿见它让路,
小树见它招手,
禾苗见它弯腰,
花儿见它点头。
2、板书课题:6、风来了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些有关风的`知识。
二、新课
1、提问:风吹红旗,是旗动,还是风动?
2、
小实验:出示小旗,让学生观察,旗不动,打开窗户或用风扇扇风,旗在动。再让学生回答问题。3、你是怎样知道有风的?看得到吗?(通过观察、感受到的)
4、你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空气流动形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