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的名师教案【精选3篇】

游褒禅山记的名师教案 篇一

褒禅山,位于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题材之一。在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游褒禅山记》中,描绘了褒禅山的自然风光和禅意境,被誉为“中国古代游记文学的典范”。

在教学中,通过教授《游褒禅山记》,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及文人的生活情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以下是一份针对《游褒禅山记》的名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游褒禅山记》的作者王维及其创作背景;

2.使学生了解褒禅山的自然风光和禅意境;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游褒禅山记》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生平;

2.褒禅山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景观;

3.禅意境在《游褒禅山记》中的体现。

三、教学方法

1.导入:通过介绍唐代文学及王维的生平,引导学生对《游褒禅山记》的阅读产生兴趣;

2.阅读:让学生诵读《游褒禅山记》,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讨论:引导学生围绕褒禅山的景观和禅意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唐代文学及王维的生平;

2.阅读:指导学生诵读《游褒禅山记》,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感情;

3.讨论:让学生围绕褒禅山的景观和禅意展开讨论。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游褒禅山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启发了学生对自然风光和禅意境的感悟。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多地接触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游褒禅山记的名师教案 篇二

褒禅山,被称为“江南第一名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王维的《游褒禅山记》以褒禅山为背景,描绘了褒禅山的秀丽风光和禅意之美,被誉为唐代游记文学的杰作。

在教学中,通过教授《游褒禅山记》,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及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下是一份关于《游褒禅山记》的名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游褒禅山记》的作者王维及其创作背景;

2.使学生了解褒禅山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景观;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游褒禅山记》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褒禅山的自然风光和禅意境;

3.禅意在《游褒禅山记》中的表现。

三、教学方法

1.导入:通过介绍唐代文学及王维的生平,引导学生对《游褒禅山记》产生兴趣;

2.阅读:让学生诵读《游褒禅山记》,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讨论:引导学生围绕褒禅山的景观和禅意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唐代文学及王维的生平;

2.阅读:指导学生诵读《游褒禅山记》,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感情;

3.讨论:让学生围绕褒禅山的景观和禅意展开讨论。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游褒禅山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启发了学生对自然风光和禅意境的感悟。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多地接触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游褒禅山记的名师教案 篇三

游褒禅山记的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其”字在文中有二十处之多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①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②人称代词,相当于“它”(他)。③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它(他)的”讲。④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我们”、“自己”。⑤语气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如“其孰能讥之乎”。

  二、讲读课文第3段:

  (一)导入:

  第二段详写游后洞的经过,着重写在力尚足、火尚足明的情况下,竟随“怠者”而返的遗憾心情。还有前洞与后洞的对比,都为第3、4段的议论打下伏笔。

  1.提问,回答第2自然段的层次。

  第一层:开头到“遂与之俱出”记游洞经过。

  第二层:“盖余所至”到段末,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达遗憾的心情。

  (二)指名朗读、口译第3段:

  重点掌握如下词、句:

  1.一词多义:

  (1)“观”:①观察、看。“古人之观于天地……”②景象。“非常之观”。③建筑物的一种,读 ,“大王见臣列观”。(《廉颇简相如列传》)

  (2)“得”:①能够。“不得极夫游之乐”。②心得、收获。“往往有得”。③融洽。“与公甚相得”。④得到,获得。“某得八焉”。(③、④均《王忠肃公翱事》)

  (3)“夷”:①平坦。“夷以近”。②铲平、削平。“今操芟夷大难”(《赤壁之战》)。③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一种蔑称。“南抚夷越”。(《隆中对》)

  (4)“相”:①帮助、辅佐,读 。“无物以相之”。②宰相、丞相,读。“操虽托名汉相”(《赤壁之战》)③互相,读 。“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

  2.古今异义:

  “非常”:本文义为“不寻常”、“非同一般”,是两个词。如:“非常之观”。不同于现代汉语表程度的副词。

  3.虚词:

  “以”:作介词用:①因、由于。“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用来、拿。“无物以相之”。作连词用,相当于“而”:①表并列。“险以远”。②表承接。“由山以上”。

  4.句子:

  (1)“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双重否定句,强调“志”的重要。

  (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中间省略了“而不至”之类的话,翻译时要补出,否则意思不连贯。

  (三)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l)教师范读并穿插评点。

  (2)①问:古代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例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说说本文的主旨可用哪句话来概括。

  对学生回答的不同答案稍加讨论,对不确切的应作分析,然后总结,作者此次游褒禅山的主要目标是游洞,他的主要感受由此而生。因此主旨是:“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②问:作者说“不能至”是针对什么说的?

  不能到达洞的深处,见不到“非常之观”。

  ③这本来是件有“悔”的事,为什么作者又说“可以无悔”呢?

  因为已经“尽吾志”了。

  ④“尽吾志”是什么意思?

  为实现自己的`愿望作最大的努力。

  小结:“尽吾志”是这句话的要害。

  (3)①“尽吾志”这句话跟前段记游中哪句话是前后照应的?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②“极夫游之乐”是针对什么说的?

  至洞之深处。

  ③为什么到了洞的深处才能“极夫游之乐”呢?

  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可以看出,再看下文“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也表明了这样的意

思。

  ④作者“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随之止。

  小结:“随之止”是放弃自己的意愿,不做最大的努力而屈从别人,这正是本句的要害。

  (四)总结:

  作者揭示了“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从这里大家受到了什么启发?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谈一下。

  三、讲读第4段:

  (一)指名朗读、口译。

  重点掌握如下词、句:

  1.一词多义:

  (1)“悲”:

  ①感叹、叹惜。“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②悲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③哀怜。“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2)“胜”:

  ①尽 。“何可胜道也哉”。

  ②能承担,禁得起, 。“沛公不胜杯构”(《鸿门宴》)。

  ③优美的,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④胜利, 。“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词性活用:

  (1)“谬”:弄错,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世之谬其传……”

  (2)“传”:流传下来的文字,动词活用为名词。“后世之谬其传……”

  (二)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教师范读,提问“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

  其文漫灭。

  (2)“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3)这样说来,这两句话是不是专指碑文字迹模糊和“花山”被误传为“华山”这两件事说的呢?为什么?

  不是,它既是专指,又是泛指,而且重在泛指。

  从“何可胜道也哉”中,看出它是泛指文字流传或刊印的讹误。

  小结:这就是从个别引申出一般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的阔大胸襟,看问题有思想高度。

  四、讲析第5段:

  这一段是补叙,交代同游者籍贯、姓名和写作本文的时间并署名。思考: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节。

  五、问题讨论:

  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系的?(试从①过渡衔接;②两部分在文字上的前后呼应;③游山与治学处世两者的内在联系这三方面思考)

  提示:①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第二段最后一句“不得极夫游之乐”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前后衔接,过渡自然。

  ②文字上前后呼应,意思贯通,起照应作用的句子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和“其下平旷……记游者甚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来而记之者已少”;“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和“其见愈奇”;“非有志者”和“怠而欲出者”;“随以止”和“遂与之俱出”;“可讥”和“人咎”;“在己为有侮”和“悔其随之”;“仆碑”和“有碑仆道”;“古书之不存”和“其文漫灭”;“谬其传”和“音谬”。前文的记叙正是为议论部分埋下伏笔,使议论有依据。议论部分是记叙的深化,是从具体事物中悟出来的含有哲理的感想。

  ③作者把治学处世比作游山,抓住它们之间的共同点: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

  六、全班齐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解释下列句中的虚词: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之”字:

  (1)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鱼虫、鸟兽,往往有得

  (2)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4)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5)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6) 其孰能讥之乎

  (7) 此余之所得也

  2. 解释下列句中的“其”字: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那,代指慧褒埋葬的时间。)

  ②距其院东五里(那,代指慧空禅院)

  ③独其为文犹可识(它,代仆碑)

  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它,代穴;那些,代指游客)

  ⑤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那,代指后洞;那,代指游客)

  ⑥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自己,代作者)

  ⑦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们,代指古人)

  ⑧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表反诘)

  3. 解释下列句中的“以”字: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作介词用:因、由于。)

  ② “无物以相之”。 ( 作介词用:用来、拿。)

  ③“夫险以远”。(作连词用,相当于“而”,表并列。)

  ④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作连词用,相当于“而”,表修饰。)

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复习要点【实用5篇】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复习要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
教案大全2013-04-01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复习要点【实用5篇】

《心存感激,学会感恩》班会课教案 郑楚洁(通用3篇)

《心存感激,学会感恩》班会课教案 华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 郑楚洁 授课对象:高一学生 授课时间:待定 课程名称 感恩 授课题目 心存感激,学会感恩 活动背景...
教案大全2015-06-06
《心存感激,学会感恩》班会课教案  郑楚洁(通用3篇)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精彩6篇)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精选1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案大全2019-01-01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精彩6篇)

《外星人你好》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体验扮演外星人的乐趣。 2、感受到创作外星人语言和动作的快乐. 3、充分感受乐曲的旋律。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活动准...
教案大全2014-08-08
《外星人你好》大班音乐教案

中班故事《想飞的小象》【精简3篇】

设计意图:《想飞的小象》这个故事主要的情节易于幼儿理解,思路清晰,构思也很新颖,能够让幼儿容易接受,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可以引起幼儿的好奇,有利于幼儿拓展自己的思维和经验,让幼儿大胆的猜测与想象。而同时...
教案大全2019-05-01
中班故事《想飞的小象》【精简3篇】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实用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热胀冷缩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
教案大全2017-02-04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实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