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活动《小兔捉迷藏》教案(优质3篇)
中班音乐活动《小兔捉迷藏》教案 篇一
在中班的音乐活动中,通过《小兔捉迷藏》这首儿歌,可以让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中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同时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和动作协调能力。下面是针对这首儿歌的教案设计:
一、活动目标:
1. 让孩子们熟悉并喜欢这首儿歌《小兔捉迷藏》。
2. 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知能力,让他们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
3. 培养孩子们的动作协调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意识和身体协调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准备音乐设备,播放《小兔捉迷藏》的音乐。
2. 准备一些小道具,如小兔、树叶等,用于活动中的角色扮演。
3. 整理好活动场地,确保孩子们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三、活动流程:
1. 入场音乐欣赏:播放《小兔捉迷藏》的音乐,让孩子们先听一遍,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氛围。
2. 游戏介绍:老师向孩子们介绍《小兔捉迷藏》的歌词和规则,让他们了解游戏内容和玩法。
3. 角色扮演:老师分发小道具,让孩子们扮演小兔、树叶等角色,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游戏氛围。
4. 开始游戏:按照音乐的节奏,孩子们做出相应的动作,如跑动、躲藏等,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5. 游戏总结:结束游戏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游戏的过程和感受,让孩子们能够从中获得乐趣和启发。
通过这样的音乐活动,《小兔捉迷藏》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中享受游戏的乐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和动作协调能力,是一次寓教于乐的活动体验。
---
中班音乐活动《小兔捉迷藏》教案 篇二
在中班的音乐活动中,选择《小兔捉迷藏》这首儿歌进行教学,可以让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中感受游戏的乐趣,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和动作协调能力。下面是一个针对这首儿歌的音乐活动教案设计:
一、活动目标:
1. 让孩子们熟悉并喜欢这首儿歌《小兔捉迷藏》。
2. 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知能力,让他们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
3. 提高孩子们的动作协调能力,加强他们的身体协调和空间意识。
二、活动准备:
1. 准备音乐设备,播放《小兔捉迷藏》的音乐。
2. 准备一些小道具,如小兔、树叶等,用于活动中的角色扮演。
3. 整理好活动场地,确保孩子们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三、活动流程:
1. 入场音乐欣赏:播放《小兔捉迷藏》的音乐,让孩子们先听一遍,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氛围。
2. 游戏介绍:老师向孩子们介绍《小兔捉迷藏》的歌词和规则,让他们了解游戏内容和玩法。
3. 角色扮演:老师分发小道具,让孩子们扮演小兔、树叶等角色,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游戏氛围。
4. 开始游戏:按照音乐的节奏,孩子们做出相应的动作,如跑动、躲藏等,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5. 游戏总结:结束游戏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游戏的过程和感受,让孩子们能够从中获得乐趣和启发。
通过这样的音乐活动,《小兔捉迷藏》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中享受游戏的乐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和动作协调能力,是一次寓教于乐的活动体验。
中班音乐活动《小兔捉迷藏》教案 篇三
中班音乐活动《小兔捉迷藏》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感受ABA三段体的音乐结构,能跟着音乐合拍地做蹦跳步。
2、能与同伴合作表现花的不同造型。
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1、录音机、磁带。
2、小兔头饰和玩偶小兔各一个。
3、幼儿认识过各种花的名称和特征。
三、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玩偶小兔,讲述故事(配合音乐)。
今天小兔子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兔捉迷藏。有一天,小兔子一蹦一跳地出了家门,来到花园里。这时,兔妈妈来找它。小兔子想和妈妈玩捉迷藏的游戏。于是,它就变成一朵小花的样子,一动也不动地躲在花园里。果然,兔妈妈怎么找也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后来,小兔子玩累了就和妈妈一蹦一跳地回家了。
2、幼儿完整倾听音乐(ABA)(根据幼儿理解情况增加欣赏次数) 。
指导语:刚才讲的故事就藏在这首曲子里。请小朋友们听听看音乐有几段,每段说的是小兔子在干什么?小兔子变成小花时音乐有什么变化?
3、教师示范跟着音乐合拍做蹦跳步。(强调幼儿要跟着音乐有节奏跳)
4、幼儿跟着音乐练习。(针对幼儿情况进行再练习)
5、学习表现花的造型。
指导语:小朋友都认识很多的花,谁来说说看你知道什么花?还要用动作来做出这种花的样子。(个别幼儿回答并表现花的造型)
6、请全体幼儿表现不同的花的造型(做在椅子上) 。
7、幼儿跟着音乐做蹦跳步和变花(教师提醒小花不能动,以及提醒幼儿音乐变化时要马上变成花。“小兔子要先想好你要变成什么花?”)
8、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表现花。
指导语:花园里有很多花,有的花有很多花瓣,有的花还有叶子,那一个人表现不出来,怎么办呢?(几个人合作)
(1)请一组幼儿示范。
(2)引导幼儿找自己的同伴一起表现花,教师说1——5的时候,幼儿就要表现出花的造型不动。
9、跟着AB 段音乐合作表现花。
10、完整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