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丰富的图形世界的教学设计【精简3篇】

数学教案:丰富的图形世界的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数学教学中,图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几何、空间、形状等方面的知识。如何设计一个丰富的图形世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知识呢?

首先,我们可以从基础的图形开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比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环境,找到这些图形的实际例子,并进行分类、比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其次,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图形拼图游戏。通过拼图游戏,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拼图游戏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另外,可以设计一些与图形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比如让学生用纸板、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图形的构成和变化。通过手工制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图形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最后,可以结合实际问题,设计一些图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比如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等方式,求解一些与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图形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数学教案:丰富的图形世界的教学设计 篇二

在数学教学中,图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几何、空间、形状等方面的知识。如何设计一个丰富的图形世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知识呢?

首先,我们可以引入一些与图形相关的数字游戏。比如让学生通过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等数值,来进行一些有趣的数字游戏,让他们在计算中感受图形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数字游戏,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他们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可以设计一些与图形相关的趣味竞赛活动。比如让学生分组比赛,通过回答图形知识相关的问题、解决图形问题等方式,来竞争得分。通过竞赛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竞争中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图形知识。

另外,可以引入一些与图形相关的实验活动。比如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观察等方式,研究图形的性质和规律,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实验活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图形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最后,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些与图形相关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各种图形的特点和性质,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感受图形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数学教案:丰富的图形世界的教学设计 篇三

  第一章教学评价指导

  一、总体设计思路:

  1、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认识基本几何体及点、线、面。

  2、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认识棱柱的基本性质。

  3、通过展开与折叠、切与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数学实践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通过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相互转换的活动过程中,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5、由空间到平面,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观察、操作、描述、想象、推理、交流.

  二、总体教学建议:

  1、充分挖掘图形的现实模型,鼓励学生从现实世界中“发现”图形.

  2、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其中动手操作是学习过程当中的重要一环---在学生学习开绐阶段,它可能帮助学生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以后,它可以用来验证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因此,学习之初,教师要鼓励学生先动手、后思考,以后,则鼓励学生先想象,再动手。

  3、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如开展正方体表面展开、棱柱模型制作等教学。

  几点说明:

  1、为什么安排展开与折叠、切与截、从不同方向看等那么多实践活动,目的是什么?

  2、教学中要处理好动手操作和思考想象的关系?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性质的认识过程

  用自己语言充分地描述----点、线、面之间的关系-----通过操作归纳出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更好地想象图形。

  4、展开与折叠的目的与处理(想和做的关系:先做后想----先想后做)

  三、总体评价建议

  1、关注学生在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数学活动中空间观念的发展。

  2、关注学生是否能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柱、锥、球的实物模型。

  3、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等数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的程度以及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

  4、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学习成长记录袋,让他们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情况和成长的历程。

  四、每一节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建议与评价方法

  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第一课时: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

  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3.了解圆柱与圆锥、棱柱与圆柱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重点:图形的识别。

  难点:图形的分类。

  教学建议:

  1.多给学生创设一些情境,使学生于这些情景中认识棱柱、棱锥、圆锥、球等几何体,学会从复杂的组合图形中把这些图形分离出来,或者让学生辨认复杂图形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

  2.这里对图形的认识是初步的,不必给予精确定义。

  评价建议:

  1. 过程性:关注学生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关注学生能否从

  现实世界中发现图形;

  2.知识性:正确辨认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和球这些几何

  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第二课时:

  1.通过大量的实例, 丰富对点、线、面的认识;

  2.体会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3.会识别平面和曲面、直线和曲线;

  4.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现象。

  重点:点、线、面的认识。

  难点:用运动的观点描述它们的形成过程。

  教学建议

  1.几何中的点只有位置,没有大小。当我们把日常生活总的某个物体看作点时,我们只是强调其位置,而忽略了它们的大小。对于线、面亦是如此。在教学时可以通过P5页下面一幅图说说这方面的思想,让学生领会即可;

  2.点、线、面间的关系,书上从静止和运动两个方面来说明的,可让学生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

  评价建议:

  1.过程性:关注并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通过自己的主动思考,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2.知识性: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了解点、线、面的关系,会识别平面和曲面,直线和曲线。

  第二节:展开与折叠

  第一课时:

  1.经历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 发展空间观念,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

  3.了解(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 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重点:通过活动认识归纳出棱柱的基本性质, 并能感受到研究空间问题的

  思维方法

  难点: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折叠为棱柱

  教学建议:

  1.做一做是了解棱柱特性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时应让学生动手折叠;

  2.建议先让学生观察折叠好的棱柱,说一说棱柱有哪些特点,再根据书上的问题串归纳;

  3.想一想应让学生先猜想说明理由后再操作确认;

  4.棱柱、直棱柱、正棱柱这三个概念不必向学生说明,教师叙述时注意不能混为一谈。

  评价建议:

  1.过程性:关注学生在做一做中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在观察、想象、归 纳等活动中合作交流意识的形成。

  2.知识性:了解棱柱的有关概念以及基本特性,能应用棱柱的基本特性

  解决图形折叠的某些问题。

  第二课时:

  1.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会把正方体的表面展开为平面图形,

  进而会把棱柱表面展开成平面图形;

  2.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

  3.通过展开与折叠实践操作,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平面图形与空间几

  何体表面转换的过程当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重点:会把正方体表面展开成平面图形。

  难点:按照预定的形状把正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

  教学建议:

  1.对棱柱的各种展开方式不必求全;

  2.注重对图形的辨别,不必侧重于十一种平面展开图的分类。

  评价建议:

  1.过程性:关注学生在正方体表面展开活动中空间观念的发展,鼓励学生

  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等几何体的模型。

  2.知识性:能把正方体表面展开成平面图形,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

  开图。

  第三节:截一个几何体

  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对几何体切截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体验面与体之间的转换,探索截面形状与切截方向之间的联系;

  2.于面与体的转换中丰富几何直觉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理解截面的含义。

  难点:根据所给的条件做出它的截面。

  教学建议:

  1.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识图能力不强,讲截面问题时,必须充分运用实物和动手实验;

  2.由于截面形状与截面的位置密切相关,教学时必须把截面的位置交代清楚。

  评价建议:

  1.过程性:注重学生在对几何体的切截过程当中空间观念和创造性思维

  能力的培养。

  2.知识性:了解截面的意义以及截面的形状是由几何体的形状与截面的位置决定的。

  第四节:从不同的方向看

  第一课时:

  1.学生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

  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体会物体三视图的合理性;

  3.会由实物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

  4.渗透图形的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转换。

  重点: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

  难点: 能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

  教学建议:

  1.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于观察、交流中体会不同方向看某个(或某组)物体时看到的图像可能是不同的;

  2.由于学生想象能力薄弱,建议多利用实物模型帮助学生认识三视图。

  评价建议:

  1.过程性:注重学生通过观察等活动自己认识到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看

  2. 知识性:认识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能看到的图形往往是

  不同的。正确认识三视图的意义。

  第二课时:

  2.能根据正方体所搭的几何体的俯视图, 画出相应几何体的主视图

  3.会根据(由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三视图去辨认该物体的形状。

  重点:根据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相象出实物图形。

  难点:确定组合体中小立方块的个数。

  教学建议:

  1.做一做部分建议按先摆、再看、后画的方

式进行处理;

  2.例1建议先让学生猜想,再通过摆一摆验证,最后归纳一般方法。

  评价建议:

  1.过程性:关注学生在画三视图过程当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以及在观

  察、想象、交流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

  2.知识性:会画由立方块组成的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俯视图正

  确画出主视图和左视图。

  第五节: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扇形,了解圆与扇形的关系;

  3.通过对多边形的分割,感受把复杂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的方法;

  4.在丰富的活动中发现有条理的思考。

  重点:多边形、弧、扇形的概念。

  难点:把复杂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的方法。

[数学教案:丰富的图形世界的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99页,分数混合运算相关复习。 教学提示: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系统过程,提高归纳、整理知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案大全2019-07-06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有趣的水大班科学教案【通用4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有趣的水大...
教案大全2013-05-01
有趣的水大班科学教案【通用4篇】

《短文》优秀教案(最新3篇)

◆自读导言 1、本课拟用1课时自读。 2、《〈鲁迅诗稿〉序》一文,要求在整体感知郭沫若对鲁迅诗歌创作和书法艺术的评价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全文,重点领悟其丰富的内涵,咀嚼其精美的语言。 3、《我为何而生》一...
教案大全2018-06-04
《短文》优秀教案(最新3篇)

中班《秋天》音乐教案(优选3篇)

设计意图: 秋天到了,大自然中的万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水果成熟、农作物的丰收,随处可见的就是落叶。落叶随着秋风飞舞,飘落,这是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景象。这样的平常中也蕴含了大自然的美。所以我选...
教案大全2014-06-02
中班《秋天》音乐教案(优选3篇)

数学教案-10以内连加连减(优质3篇)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
教案大全2016-06-06
数学教案-10以内连加连减(优质3篇)

论语十二章优质教案【优秀3篇】

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论语十二章优质教案。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那么论语十二章优质教案怎么写,以下是unjs小编精心整理的相...
教案大全2016-05-09
论语十二章优质教案【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