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苏武牧羊作文教案

改写苏武牧羊作文教案 第一篇

【活动设计】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新课改形式下的这句话成了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也成了幼教界教育理念的一大主流。幼儿不感兴趣的事物,即使我们教师花的心思进行揣摩,那也只能算是灌输式教育模式,到头来仍是事倍功半的成效,且有悖于新《纲要》精神。

《孤独的牧羊人》以其有趣、形象的木偶为素材,通过欣赏木偶剧的形式,融音乐于剧情的发展中,让幼儿在欣赏木偶剧的同时,主动接受了音乐信息,潜移默化进入音乐氛围中,为音乐教育开启了另一种形式的门。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处理,如:拎出音乐中诙谐有趣的“衬词”部分,进行细致分析,并赋予其角色形象,使音乐教育摆脱以往听赏式的传统教育模式,符合大班幼儿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有助于音乐活动的开展。

【活动目标】

1、能用不同的速度、音色表现歌曲中高音区和低音区两种不同音区的衬词分。

2、根据音符的高低位置,掌握衬词旋律,按角色的形象特点用相应的歌声演唱。

3、在学唱过程中体验师生合作的协调和快乐。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活动准备】

歌曲图谱、视频材料、钢琴、老山羊、小山羊图片;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之声》插曲《do,re,mi》营造音乐气氛

播放音乐,教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室,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调动气氛;

二、介绍剧情,观看视频材料

1、今天老师不仅给你们带来了好听的音乐,还有一样好玩的东西呢!

2、教师出示木偶,提问:这是什么东西?知道它是怎么玩的吗?你们有没看过木偶剧?

3、教师介绍剧情:老师今天带来的这个木偶人是有个牧羊人,他个他的羊群——老山羊和小山羊住在一个高高的山顶上,他没有朋友,觉得自己很孤单。但是他有一样爱好,就是喜欢唱歌,他的羊群们看到主人唱歌,也跟着唱了起来。他们的歌声非常好听,吸引了王子,登山的人们,旅店里的人,酒店里的人,小姑娘。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歌声吧。

4、播放视频,完整欣赏;

三、欣赏木偶剧,感知衬词旋律

1、完整欣赏后,提问:音乐里,唱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

2、你们的耳朵真灵,老师送你们两个大拇指。“来伊噢嘟”在这首音乐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衬词”。这首音乐里,好多地方都出现“来伊噢嘟”,那它们在每一个地方唱的都是一样的吗?

3、幼儿自由讨论,并尝试学一学;

4、播放两句衬词,让幼儿感受衬词的旋律;

5、幼儿模唱衬词,教师伴唱;

四、借助图谱,学唱衬词

1、老师还请来了五线谱和音符宝宝来帮助我们学习这些衬词。这五条线放在一起叫做五线谱,像豆芽一样的叫做音符。我们来跟它们打声招呼。

2、教师把这些音符请到了五线谱上,就能变出好听的音乐来。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音高。现在请你们猜一猜,位置高的音符唱的音乐高还是位置低的音符唱的高?

3、请你们比较这两张音符的位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音符往上爬的我们叫它高音区,它唱起来就像爬楼梯一样,一级一级往上爬。音符*过去的我们叫它低音区,唱起来像走路一样,**稳稳的。

5、幼儿与教师一起做手势看图谱演唱一次。

6、这两句衬词分别表示赡养公公和小山羊唱歌的声音,请你们猜一猜哪句是老山羊唱的,哪句是小山羊唱的?为什么?

7、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老山羊老了,嗓子会发出怎么样的声音?小山羊呢?

8、用不同的速度、音色来表现衬词

A、高音区——小山羊

B、低音区——老山羊

9、观看视频,并模仿一下老山羊和小山羊的声音。

10、请孩子们到钢琴旁边,分别学习老山羊和小山羊的声音,男孩子当老山羊,女孩子来当小山羊,并请个别幼儿模倡;

五、师幼合作表现衬词,体验师生合作的乐趣。

1、小朋友们刚刚唱得特别棒,老山羊的声音都表现出沙哑、粗重、慢吞吞的样子,小山羊也表现出欢快、明朗、悦耳的样子了。下面老师请你们跟老师来合作,你们唱衬词的地方,老师来唱牧羊人的声音。

2、播放视频,师幼合作演唱歌曲;

3、有些小朋友还不知道地方是牧羊人唱的,哪些地方是羊群们唱的,不要紧,老师也请来了五线谱和音符宝宝来帮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4、出示音乐图谱,请幼儿找出老山羊和小山羊演唱的地方,并贴上相应的图片;

5、教师当牧羊人,男孩子当老山羊,女孩子当小山羊,一起演唱歌曲;

六、结束部分。

1、牧羊人现在还孤单吗?为什么?

2、教师小结:牧羊人再也不孤单了,因为他不仅有羊群们陪他一起唱歌,还有我们小朋友跟呢。现在老师请你们跟牧羊人一起表演吧。

播放音乐,教师摆弄木偶,幼儿边唱,边随意做动作,出活动室。

【课前反思】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选自堪称经典之作的影片《音乐之声》。音乐以木偶为主要线索,贯穿始终,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各种形象,并通过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来提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这首音乐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它的衬词部分,诙谐、有趣,又朗朗上口,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从幼儿角度出发,木偶剧的欣赏恰好是“投其所好”,木偶剧间接成为一种教学手段。从教师角度出发,要剖析音乐内部结构,找出幼儿的兴趣点——衬词进行模仿、创造,并帮助和引导他们领悟到音乐的深层结构(这首音乐表现的是牧羊人和羊群们之间的事情),挖掘幼儿的兴趣所在,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主动接受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生出新的课题。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揣摩,《孤独的牧羊人》向幼儿展示的是一幅富有童趣的画面:一个孤独的牧羊人,通过自己那清脆而嘹亮的歌声吸引了王子、登山人、旅店里的人、喝酒的人、小姑娘等。为什么他的歌声能达到这种效果呢?就是因为他的羊群们为他的歌声进行了伴唱,这句是其中的衬词部分。于是对衬词的学习便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单单学习衬词的演唱,形式过于单一,再继续深入挖掘其教材,我们会发现,原来可以赋予衬词相应的角色形象——老山羊的歌声和小山羊的歌声。从两种形象其自身的形象特征出发,以声音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对音乐理解的升华部分。让幼儿在学习掌握衬词演唱的基础上进一步创生出新的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的“指点迷津”了。

从幼儿的情感体验来分析,与教师合作完成一样东西,便是一次愉快的体验,由此也可以达到师幼互动的良好氛围。“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必要的,师幼师幼合作演唱歌曲,也将成为歌唱艺术中不容忽视的一种手段。

以上便是本人对此活动教材的粗浅分析,并在基础上做的一些艺术处理。可能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改写苏武牧羊作文教案 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能自学生字,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语境理解“恭恭敬敬、怒目圆睁、置之度外、屈指计算”等词。

2、尝试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苏武的思想品质,知道可以根据句子间的联系来体会句意。

3、感受苏武在困境中宁死不屈、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歌曲《苏武牧羊》

1、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坚贞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板书课题:苏武牧羊)

2、故事发生在20xx多年前,西汉时期,那时汉朝和匈奴经常发生战争。有一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苏武出使匈奴。为了和平,汉武帝派苏武为使者出使匈奴。那一年,苏武恭恭敬敬地接过汉武帝手中的旌节,离开长安——出示课文的第1小节;19年后,他怀揣着旌节又回了故里——出示课文的第6节。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比较第1和第6小节内容,发现“变化”。

1、认真读这两小节,你发现写苏武出使前后内容有些什么变化?(满头白发,旌节脱光了毛) (学生交流时,出示媒体,相机介绍“旌节”——古代用彩色羽毛装饰的旗子。)

2、19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因而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快速读课文思考。(受了很多折磨)

3、在第一节里,我们了解到,苏武是代表汉朝的使者啊,怎么会受折磨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了解苏武牧羊的内容,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评价之心。

自由读课文,简单交流“变化”的原因。

学习第4节和第5小节 出示:课文第四、五小节。指名读。

心坚如铁具体表现在哪里?

1、指名读课文第四小节,思考,匈奴王的“计”是什么?

2、匈奴王借这件事想告诉苏武什么?(要么投降,要么就老死在异国他乡,无法回去) 北海:现在俄罗斯的贝尔加湖

3、苏武明白了一切,指的是苏武明白了 ,但是他 。 积累词语:和心坚如铁相似的词语: 挥金如土 铁证如山 身轻如燕 恩重如山 健步如飞 坚硬如铁 坚强如钢 洁白如雪 粉红如霞

4、读读课文第五小节,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苏武心坚如铁?(野草遍地、没有人烟、渴了、饿了、冷了„„)

5、想象苏武还会面临哪些困难?(生理上的,精神上的)

6、面对种种磨难,苏武心坚如铁,顽强地忍受着种种折磨(配合读)

理解“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

1、“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 置:放;度外:部放在心上。“置之度外”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

2、是什么使苏武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回归祖国)

3、师生配合读

4、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具体的事例告诉了我们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学习第2和第3小节

1、交流事例。 匈奴王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抽刀自尽,宁死不受辱。 匈奴王早已投降汉使卫律劝苏武投降,苏武痛斥卫律。

2、当匈奴王要苏武认罪的时候,苏武的表现是怎样的? 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苏武当时是怎么想的?(我是汉朝的使者,诬陷我,让我认罪就是对汉朝的侮辱,作为代表国家的使者,不能让国家蒙羞) 师生配合齐读: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苏武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说完话就“抽刀自尽。顿时鲜血直流,幸好被人救下。” 苏武是怎样接过旌节的? 教师补充资料:当时出使的使者或被除死,或倒在途中,无一人能生还。 那苏武为什么还要接过旌节?(避免战争,国家的安宁,义无反顾) 因此当苏武接过旌节时,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过渡:一计不成,匈奴王又生一计,他派了已经投降的汉使卫律来劝降。苏武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3、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苏武是国家的使者,见了卫律似乎应该这样说:“我是汉人的儿子,我不会背叛„„,不会„„” 比较两种说法,有何不同? 后一句中“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这里的“我”指谁? (通过变换说话的角度,体悟苏武对背_家的叛徒的憎恨。) 过渡:看来,这两次斗争无论匈奴王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无法使苏武屈服。在这种情况下,他又生出了一计。那便是——让苏武到北海牧羊,匈奴王明白苏武的决心,知道威权、富贵无法征服他,便要

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

感受苏武坚贞不屈的气节。

1、(师生配合读):北海是一个“野草遍地,没有人烟”的地方,自然环境非常恶劣,陪伴苏武的,“就是那支旌节”。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因为这个时候,旌节已经成为了他精神上的寄托,所以他不论“白天放羊,晚上睡觉总不离手”。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

2、汉朝在南方,南方代表祖国,苏武多想成为一只自由的大雁,早日回到祖国。所以他“屈指计算日子”:真是归心似箭啊。“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真是望眼欲穿,归国心切。

3、小结:在文章的字字句句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苏武就是这样一个坚贞不屈,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他的气节令人敬佩。

4、过渡:整整19年啊,这19所使苏武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这19年让旌节脱光了羽毛,一切都变了,然而苏武那种坚强不屈,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节却没有变。 看到苏武含着热泪坐在车上,怀里紧紧地揣着那支脱光了毛的旧旌节,人们没有一个不感动,没有一个不落泪的。 “揣”是什么意思?(塞、抱)表现出了苏武对旌节的重视,对能回到祖国的激动。 看到满头白发的苏武,听着他在匈奴年的艰辛历程,人们被苏武的精神所感动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相机板书)

5、小结: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他不愧为中国历的一位爱国志士。后人是这样评价他的。牧羊十九年,留胡节不辱。任海枯石烂,心如铁石坚。

三、总结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像苏武那样的民族英雄,有收复中国台湾的郑成功,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有血战吴淞口的陈化成,还有誓死不投降的文天祥,我们不仅要敬佩他们,而且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忠诚祖国,报效祖国。

附板书:

苏武牧羊

气节 坚强不屈 贫贱不移 坚忍不拔

改写苏武牧羊作文教案 第三篇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了解乐曲基本的节奏型,能够看指挥用打击乐器为乐曲配伴奏。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重点难点:

欣赏乐曲,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环境与材料:

1、幼儿已有了牧羊的概念,了解牧羊人。

2、播放这首乐曲,使幼儿熟悉旋律。

3、自制大乐谱,大羊、小羊、牧羊人、牧羊鞭图片若干。铃鼓、镲、双响筒、碰铃、三角铁。

4、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

了解乐曲基本的节奏型

一次备课

一、看图讲故事

教师结合音乐,边摆图片边讲故事(图片摆放格式按乐谱的格式):

[1—2]小节:_草地上走来四只羊_。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1—2]小结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每拍摆一个大羊图片,并试着拍一拍。

[3—4]小节:_草地上又走来七只小羊_。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3—4]小结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相应的位置,每半拍摆一个小羊图片。

[5—6]小节:同[1—2]小节。

[7—8]小节:同[3—4]小节。

[9—10]小节:_牧羊人大步走来_。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9—10]小结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相应的位置,每拍摆一个牧羊人的图片。

[11—12]小节:_牧羊人挥舞着鞭子_。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11—12]小节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相应的位置,每拍摆一个牧羊鞭的图片。

[13—14]小节:同[9—10]小节。

[16—17]小节:同[11—12]小节。

[18—20]小节:同[1—4]小节。

[21—23]小节:同[5—7]小节。

[24]小节:_牧羊人挥舞着鞭子,把大羊、小羊赶到了一起_。教师讲完这一句,边哼唱[24]小节的旋律,边把牧羊人、牧羊鞭、大羊、小羊的图片摆在[24]小节相对应的位置上。

二、配乐器

教师启发幼儿根据音乐形象选配乐器。

三、演奏

1、在教师的指挥下看图谱演奏。

2、请幼儿做指挥,进行演奏。

活动反思:

上本课时,我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唤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和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表现欲。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同时,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通过和学生一道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如:旋律模唱、体态律动、情景表演等形式,让大家在举手投足、分工合作演奏、创造性表演中鉴赏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让学生在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获得审美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获得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本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整体构思清楚,能从不同角度设计、穿插多种学习活动,最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2、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出发,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倡个性张扬。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并获得心灵感悟和情感体验。

3、积极构建民主、开放、合作的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教学的民主性。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感受美、表现美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不足的是:

1、本课的主要目的在于感受乐曲的幽默和约德尔调的风格,所以拓展时选择影片中具有活泼快乐情绪的音乐进行欣赏,让学生感受这样的情绪,逐步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如果能找到更多的约德尔调的歌曲作为拓展欣赏曲目,效果会更好些。

2、课堂容量较大,有些环节学生探究的不够深入。

改写苏武牧羊作文教案 第四篇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苏武牧羊教学设计

一、前置性作业单

我能搜集到的相关的知识是:

我能自读诗歌,解决字词障碍。

通过反复读这首诗,我明白了……

二、板书课题《苏武牧羊》

播放歌曲《苏武牧羊》,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你对苏武的了解。(展示前置性作业单1)

(苏武,字子卿,西汉杜陵人。汉天汉元年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没有成功,又把他迁到北海边牧羊。苏武19年不肯屈服。汉始元六年才被遣回朝。)

三、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能够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

四、出示自学指导(展示前置性作业单2)

1.播放朗读带学生听节奏。

2.指名学生学读其他学生订正。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旄”、“茄”的读音要读准。“匈”字的写法不要丢掉一竖。

4. 学生比赛读看谁读的好。

5.每一组推一名学生上台读大家评比。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次先学后教。)

思考: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理清文章的思路。

讲述的是西汉使节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间克服种种困难,顽强不屈的故事。歌词取材于历史故事,歌颂了苏武不辱使命,气节坚定的可贵品质。

从结构上讲,本课分为两部分。

(1)第一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在北海边经受的身体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坚定的态度。

(2)第二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心灵上受到的残酷的折磨和他坚贞不屈的态度。

六、研读课文,体会情感。(第三次先学后教)

1.自由读文,课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动,哪些内容让你崇敬?边读边做批注。

2.汇报交流。

3.读第一小节。

(1)理解“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毡”指的是什么?

(2)找到一处对比。“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3)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以“身临其境”为基础,首先使学生感觉到苏武经受的`折磨是常人所难以忍受的,再了解此时苏武的坚定态度,学生才能产生对苏武的崇敬之情。

(4)、想象一下,苏武还会遭受哪些折磨?

4.读第二小节。

(1)理解“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是什么修辞方法?(对比)

(2)“匈奴”是什么意思?

(3)产生对苏武的敬意。有感情地读,感受苏武所遭受的心里的折磨。

5.讨论: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关注桑鹏)

七、课堂练习:

配套练1、2、3。 (关注桑鹏)

八、布置作业

小练笔:

根据所了解的资料,写一写苏武的故事,想象一下他回来时的情景。

板书设计:

苏武牧羊

留胡节不辱

民族英雄

改写苏武牧羊作文教案 第五篇

【学习目标】

1、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

2、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剖析传主的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魅力。

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

4、对传主的功过得失和价值意义进行讨论、评价。

【自学指导】

一、简介班固及《汉书》

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第一课时:

主要介绍相关背景,理清课文结构层次,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分析第一部分。

二、预习检查:正音

当dàng 旄máo节 厚赂 lù 昆hūn邪yé王 厩jiù 窥kuī观 置币遗wèi

单于 浞zhuó野侯 没mò胡中 阏yān氏zhī 徙xī 使牧羝dī 更gēng嫁

三、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把全文分成三部分,并思考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理清课文脉络。

明确:课文按苏武一生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苏武在胡、汉两国关系微妙时期奉汉武帝旨意出使匈奴,以通两国之好,主要是交代苏武出使的原因、背景和使团的主要成员。

第二部分(3-8):苏武被匈奴扣留胡地十九年,九死一生而不改气节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先写苏武出使匈奴时遇到的意外变故,再写卫律威逼利诱,苏武被幽禁并流放到北海牧羊,以及李陵来劝降等事件。

第三部分(9-10):苏武返回汉朝的过程。先写汉与匈奴和亲后,苏武终得重见天日,重归祖国。

2、分析第一部分,让学生从原文中找出答案:

(1)苏武何许人也?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2)当时匈奴与汉关系怎样?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3)苏武为什么要出使匈奴?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4)苏武被匈奴扣留的原因是什么?

①张胜糊涂帮助缑王谋反被发现。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于)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②匈奴只是因为“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3、这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关键一点是要突出人物的性格。那么读完这篇传记,你认为苏武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学生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答案不限)

那么课文是如何表现苏武这些性格特征的呢?——通过人物对比。

第二课时

分析人物

改写苏武牧羊作文教案 第六篇

二. 单元分析及学习指导

(1)单元主题解说

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呢?从现今理解,应该是才能勇气过人的人;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具有上述品质的人都是英雄。英雄的特点是博大的胸怀,豪迈的气概,英武的举措,不朽的形象。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时代的英雄,不同民族有不同民族的英雄,不同国度有不同国度的英雄,但是英雄的本质是相同的。因此,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了解英雄的光辉事迹,探索英雄的心路历程,了解英雄的成长过程都会有利于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他们高尚道德的形成,情感修养的升华。让学生们在英雄的崇高、伟岸、坚强、英勇的品格中学会正视生命,努力上进,忠于事业,靠近真理,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课文内容概括

《你,浪花的一滴水》以平实的笔触、动情的语言深情讴歌着雷锋平凡的事迹,简朴的生活,既有对伟岸生命的咏叹,又有对年轻早逝的遗憾,诗的节奏,深深敲进人们心里。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记叙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

《白衣天使》南丁格尔作为现代护理事业的先驱和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以其信念和爱心排除万难,为现代人的健康发展立下不朽功勋。

《苏武牧羊》展示一位不顾威胁利诱,不怕艰苦折磨,坚持信念,誓死不屈的古代英雄。

《南沙卫士》记述了当代海防战士的无私奉献,艰苦中渗透着血泪的辛劳。

(3)单元学法建议

因为本单元的课文涉及到很多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所以同学们把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学习或复习一遍,这样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如雷锋事迹,雷锋精神。有关红军长征的历史知识。南丁格尔奖的来历。汉代有关苏武牧羊的史实。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特点、军事意义。

三. 例文学习

(一)学习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

生字:渗shèn 稷jì 旄máo 笳jiā 帏wěi 淼miǎo 礁jiāo

溃kuì 蘸zhàn 珊shān 瑚hú 湍tuān 癣xiǎn 腻nì 苋xiàn

多音字:

形似字:

正音字:脊jǐ,不读jí 痴chī,不读chì 勋xūn,不读xún

词语:

文豪:杰出的伟大的作家。

罗衣: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

社稷:古代指国家。

溃烂:指肌肉严重腐烂。

恩赐:原指帝王给予赏赐,今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歪歪扭扭:不正,偏斜。

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

坚忍不拔:坚固有韧性,不可动摇,形容意志十分坚强,很有毅力。

手舞足蹈:双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风化成灰,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作家:

魏钢焰:当代诗人。

2.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地朗诵全诗,理解诗的思想内容。运用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高尚情操。

3. 思想情感目标

理解诗人对雷锋的赞美之情。

理解苏武坚贞不屈的英雄气节。

理解驻岛战士艰苦奋斗、坚强乐观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诗中的渲染,侧面烘托的手法。

难点:平凡中的伟大精神和民族气节。

(三)课文分析

1. 《你,浪花的一滴水》

这是一首歌颂雷锋精神的现代诗。

诗题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渺小中孕育着伟大。

全诗共七节,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设疑。

诗人开篇写了要歌唱的对象的特点:立下无数功勋却是士兵,写下不朽的诗文却是普通人,平凡而又年轻却渗透亿万人的心,紧扣诗题;平凡中见奇伟,小中见大。设置疑问,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4-6)抒怀。

诗人将雷锋比喻成“反射阳光的人”、“向党飞的鸟”、“没有浪费光的灯”、“化成雷的鼓声”,赞颂了雷锋平凡、忘我、朴素、虚心的优秀品质。

第三部分:(7)咏叹。

用“青春”、“永生”、“壮丽”三个词和三个叹号高度赞叹了雷锋年轻有为,精神不朽,事业壮丽。

纵观全诗,诗人用饱蘸情感的笔墨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诗中反复咏叹了雷锋用平凡、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2. 《苏武牧羊》

这是一首歌词,共分两部分。

上片:交待了苏武在匈奴19年的悲惨遭遇和心理压力。突出了他性格坚韧,立场坚定,有民族气节,有爱国思想的特点。

下片:写苏武对家乡祖国的思念,用坚定的立场,坚贞的意念使匈奴对汉朝拱手称颂。

全诗写了苏武在匈奴19年的悲惨经历,经过无数次磨难,最终回国的事,表现了苏武不顾威胁利诱,不怕艰苦折磨,誓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全诗运用环境的渲染烘托手法,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3. 《南沙卫士》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一(1)交待了海军驻守在南沙子群岛的原因。

二(2-4)交待南沙群岛的最大困难——缺淡水。

三(5-9)交待南沙驻岛部队战士缺少绿色植物的自然困境。

四(10-11)写驻岛官兵千方百计节水。

五(12-14)通过一个小女孩的一幅画,反映出我们对南沙艰苦生活的关注和对南沙开发的美好祝愿。

全文以“缺水”为主线,层层展开,让读者走近南沙,走近南沙战士的内心世界。

全文运用了细致生动的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烟波浩淼 蕴藏 脊梁 擦拭 奇痒 溃烂 搓洗

蘸湿 水流湍急 积攒 油腻 肆虐 慷慨

二. 填上恰当的字,组成成语。

( )( )求精 ( )荣发展

( )( )尽致 ( )( )玉立

( )( )会神 众目( )( )

三. 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战士们顶着烈日开始御运钢筋、木材和水泥。

b. 战士脚下的珊瑚礁突然坍踏,一下子跌入海沟。

c. 战士们用纱布蘸着热水,轮流为他擦身子。

d. 菜是长出来了,可吃起来有一种难以言寓的苦味——黄瓜竟比苦瓜还要苦。

四. 阅读下面这节诗,回答问题。

为什么呵为什么, 却能够

六亿人民的心里, 一心向着党飞!

都念着这个 他呵,

二十二岁士兵的姓名? 是才点亮的灯。

他呵, 只不过

是一滴水; 每一分光都没浪费!

却能够 他呵,

反映整个太阳的光辉! 是刚敲响的鼓;

他呵, 却能把

是刚展翅的鸟; 每一声都化成雷!

1. 概括这节诗的内容。

2. 为什么六亿人民的心里,都念着这个士兵的姓名?结合你了解到的雷锋的故事,说说你的理解。

3. 为什么诗人说雷锋是“一滴水”、是“刚展翅的鸟”、是“才点亮的灯”、是“刚敲响的鼓”?

4. 仿照下面的诗句,写一段话。

例:你,红旗上的一根纤维,

你,花丛中的红花一瓣,

你,浪花里最清的一滴,

你, ,

你, ,

你, 。

五.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苏武,留胡节不辱。 转眼北风吹,

雪地又冰天, 雁群汉关飞。

穷愁十九年。 白发娘,

渴饮雪, 望儿归,

饥吞毡, 红妆守空帏。

牧羊北海边。 三更同入梦,

心存汉社稷, 两地谁梦谁?

旄落犹未还。 任海枯石烂,

历尽难中难, 大节不稍亏。

心如铁石坚,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

夜在塞上时听笳声, 拱服汉德威。

入耳痛心酸。

1. 词的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2. 找出上片中用凄凉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表现19年艰苦生活的句子。

3.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一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苏武坚贞不移、效忠汉室的志向?

4. 写出表现苏武的坚定立场,体现他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句子。

5. 写出亲情的呼唤没有使苏武投降,更加忠贞汉王朝气节的句子。

【试题答案】

一. miǎo yùn jǐ cā shì yǎng kuì

cuō zhàn tuān zǎn nì nüè kāng

二. 略

三. c

四. 1. 歌颂了雷锋的精神。

2. 表达了人民对雷锋的怀念。理解略。

3. 前一个表现了他的平凡,后三个说明了他的年龄。

4. 略。

五. 1. 上片主要交代苏武在匈奴19年的悲苦遭遇和心理压力。下片主要讲即便经受19年的思乡思亲的煎熬,苏武的忠贞意念也没有丝毫的动摇,最终叫匈奴人都不得不对汉朝的德政拱手称颂。

2. 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

3. 细节描写。

4.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5. 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

改写苏武牧羊作文教案 第七篇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歌词,由蒋荫棠创作。讲述的是西汉使节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间克服种.种困难,顽强不屈的故事。歌词取材于历史故事,歌颂了苏武不辱使命,气节坚定的可贵品质。

本课篇幅不长,韵脚清晰,语句长短适宜,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把课文内容读懂,并产生真切的感受。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能够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苏武受到的苦难,产生对苏武的崇敬之情。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了解苏武的生平和关于他的故事。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中“匈”的写法需要提醒学生,不要丢掉最后一笔“丨”。

2.朗读指导

从结构上讲,本课分为两部分。

(1)第一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在北海边经受的身体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坚定的态度。

“雪地又冰天”“渴饮雪,饥吞毡”等语句讲述的都是苏武受到的磨难,而此时苏武仍能“心存汉社稷”。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以“身临其境”为基础,首先使学生感觉到苏武经受的折磨是常人所难以忍受的,再了解此时苏武的坚定态度,学生才能产生对苏武的崇敬之情。

(2)第二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心灵上受到的残酷的折磨和他坚贞不屈的态度。“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短短11个字,把人生之中最关切的两种思念表达得格外清楚。对母亲、对妻子的思念时刻煎熬着苏武,而这样的身心磨砺经历了漫长的十九年。“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这又是怎样坚定的意志、对祖国怎样的赤诚啊!所漫在朗读时,理解苏武经受的苦难是基础,产生崇敬之情是关键。

3.阅读教学

(1)结合朗读的重点而言,本课的阅读教学着重应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体会苏武的“苦”,这种苦包括自然的风霜对身体的摧残,更有对祖国、对亲人的思念而带来的心灵上的痛苦。当一个人身心都受到折磨的时候,意志是很容易被摧垮的。从这一点上讲,苏武历经十九年磨难而气节丝毫不改,的确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二是产生对苏武的“敬”。理解了“苦”,自然就会产生“敬”,这种敬是敬重他的为人、崇敬他的气节、敬佩他的品质。

(2)苏武的意志坚定如铁,面对匈奴贵族的威吓而面不改色,历经十九年的磨难而毫不动摇,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着重体会这一点。

“渴饮雪,饥吞毡”“入耳痛心酸”“两地谁梦谁”,这些语句都说明苏武具有普通人的情感,他对于痛苦的感受丝毫不比其他人迟钝。正因如此,人们才敬佩他,匈奴才会“心惊胆碎”。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就是因为他们在关键时刻多了一份坚定,多了一份信仰。

(3)学习课文时,要注意两处对比,即“历尽难中难”与“心如铁石坚”的对比,“任海枯石烂”与“大节不稍亏”的对比,这两处对比正是人的意志与所经历的磨难的对比。越是艰苦,越是衬托出苏武的坚定;越是感受到这种艰苦,就越能使学生产生崇敬和感动之情。

4.活动提示

(1)“朗读”中提出要体会苏武的坚贞不屈、不辱使命的可贵精神,教学策略参见上述。

(2)思考与交流

这两个问题,是要让学生读过课文后能够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正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三学段的相关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至于苏武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同的学生也许会用不同的词语来概括,但是一定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第二个题中出示的三个句子,前两句反映的是苏武经受的磨难,第三句表现的是苏武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3)拓展与运用

讲苏武的故事不必强求每个人都讲,也不必占用过多的时间来完成。

(4)积累

这里安排的是清朝诗人、书法家、画家郑燮的《竹石》,要求学生背诵下来。

5.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学生也许对“匈奴”一词比较陌生。“匈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民族。我国自古就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和汉族同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同汉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

改写苏武牧羊作文教案 第八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等文言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运用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写法。

2.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

三、德育渗透目标

突出弘扬爱国主题,引导学生探讨新时代中如何继承苏武的伟大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运用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写法,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生活动的设计

1.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

(2)借助字典,正确译文。

(3)归纳文意,记下学习的难点。

2.课内采用专题讨论的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等文言的基础知识。

二、整体感知

相关文章

《尾巴的用处》教案(经典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尾巴的用处》教案(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尾巴的用处》教...
教案大全2014-04-05
《尾巴的用处》教案(经典5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优质3篇】

&nbs...
教案大全2016-09-03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优质3篇】

幼儿安全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安全教案(精选18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安全教案...
教案大全2012-05-09
幼儿安全教案

有趣的墨迹图优秀教案【优选4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趣的墨迹图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案大全2015-09-05
有趣的墨迹图优秀教案【优选4篇】

中班上册音乐《大母鸡》教案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初步尝试自己看图谱将大母鸡的叫声较有节奏地念诵,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尝试边唱歌曲边表演,体验艺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歌曲音乐)教师带着幼儿以大母鸡的...
教案大全2012-07-09
中班上册音乐《大母鸡》教案

课题渗透课教案及课后反思【通用3篇】

课题渗透课教案及课后反思 《谈生命》教学设计 下冶一中 陈丽丽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朗读课文,感悟作...
教案大全2015-01-04
课题渗透课教案及课后反思【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