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北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马祖常,元代色目人,回族著名诗人。字伯庸,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行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1

  原文: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间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翻译:

  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给园子浇肥,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鸣狗跳。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

  北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2

  北行

  朝代:元代

  作者:马祖常

  山转疑无路,溪深似有云。衣裳沾沆瀣,鞍马入氤氲。

  岩树花凝画,崖藤蔓驻曛。佛宫金币币,帐屋锦文文。

  尘坌车争出,霞舒骑乱分。烟中听犬吠,天畔见人耘。

  草檄期诛泚,歌诗拟吊蕡。家家收枣栗,处处种榆枌。

  枕有仙人记,琴无山鬼闻。时巡劳圣主,灵会召神君。

  泉脉流钗股,松身镂缬纹。团团留象迹,矗矗立驼群。

  龙虎盘南石,貔貅镇北军。井盐仍皛皛,马酒亦醺醺。

  越贡珠玑错,夷琛翠羽纷。弓旌徵隐逸,斧钺赐功勋。

  俗已多羊酪,民还贱豕豮。雨馀雷菌长,秋入地椒芬。

  井邑联山海,仓箱溢陇汾。白鹰随雪雁,黄鼠掘田鼢。

  太祖初飞御,中原正溺焚。剑光明塞道,箭影落冥氛。

  圣嗣开元极,天声震大?。辕门方纳禹,国镜又收员。

  降主来衔璧,奔君自束缊。只今修栒簴,何但去?轒。

  公子衣缝掖,王妃曳练裙。期绵尧历祚,物阜舜风薰。

  学士工谟训,成均载典坟。小臣难颂德,祇合采书芸。

  北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3

  原文:

  驾出北郭门行

  魏晋:阮瑀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

  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

  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

  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

  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

  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

  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

  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

  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赀?

  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

  译文: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

  我乘车驶出城的北门,马儿止步不愿前行。

  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我走下车来慢慢地行,抬手折下枯杨枝。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

  回头听见丘林中,噭噭啼哭有悲声。

  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

  向人打听时啼哭的人走出丘林,我问他为何哭的这样伤心。

  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

  他说“亲生母亲离开我死去了,后母又恨我这孤儿。

  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

  又饥又寒无衣无食,动不动就鞭打我。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

  骨瘦无肌肉,身子像枯树皮。

  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

  把我关在空屋里,父亲还不能知道。

  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

  我上坟地来看看母亲的坟墓,活着的和死去的永远分离了。

  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

  母亲怎么能看见我,我眼泪双流哭声嘶哑。

  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赀?

  如今我被抛弃在这人世间,穷苦哪有止境?”

  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

  我记下这件事来传给后代人,要从这件事中深深地吸取教训。

  注释:

  驾出北郭门,马樊(fán)不肯驰。

  驾出北郭门行:《初学记》作乐府诗;在《乐府诗集》里属“杂曲歌辞”,是作者拟乐府自创新题诗,继承了汉乐府民歌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传统。驾:把车套在马身上。郭: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樊:《初学记》作“行”,本指关鸟兽的笼子,转为止而不前。驰:车马疾行。

  下车步踟(chí)蹰(chú),仰折枯杨枝。

  步踟蹰:《初学记》作“少踟蹰”。步,行走。跨出一步为跬,再跨出一足为步。踟蹰,徘徊不进;犹豫。仰:抬头,脸向上,与“俯”相对。枯杨:《初学记》作“杨柳”。枯,枯槁,草木失去水分或失去生机。

  顾闻丘林中,噭(jiào)噭(jiào)有悲啼。

  顾:回首,回视。闻:听见。丘:因地势而自然形成的土山。噭噭:悲哭声。啼:放声哭。

  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

  借问:询问。斯:此,这。

  亲母舍我殁(mò),后母憎孤儿。

  殁:死亡。憎:恨,厌恶。孤:无父之称。

  饥寒无衣食,举动鞭(biān)捶(chuí)施。

  饥:饥饿,吃不饱。寒:冷。衣:服装的通称,含上衣下裳而言。食:饭食。举:行动。鞭:占代一种竹制刑具。捶:通“棰”,棒击。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

  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

  室:房屋,住宅。

  上冢(zhǒng)察故处,存亡永别离。

  冢:隆起的坟墓。

  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

  嘶:声音沙哑。

  弃我于此间,穷厄(è)岂有赀(zī)?

  穷:困厄,不得志。厄:困苦,灾难。赀:计算物品的价格或数量。

  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

  规:典范。

  赏析:

  这首诗主要借作者与孤儿的问答,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下后母折磨孤儿的家庭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这一社会问题的关心,和对于受害者的无限同情。

  全诗富有乐府民歌风味,语言质朴,运用对话和白描手法,所写故事情节贴切逼真,行文质朴,生动感人。

  该诗是一首叙事诗。共可分为四个部分。

  开头四句为第一部分,诗人用第一人称作为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也是乐府诗的常用手法,以示事件的真实性。诗人驾车出了城郭北门,马突然沉滞而不肯快跑。马的反常,已暗示出环境的异样。但诗人还未察觉,他下车犹豫了一阵,等候了一阵,见马总是不动就仰头折下一根枯杨的树枝,想鞭马前进。这四句是个引子,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同时也提起了一个悬念。

  “顾闻”四句为第二部分,引出事件。四句意谓只听得小丘林子里,传来一阵阵悲哭之声,诗人问啼者:为什么哭得如此伤心。这是事件的开端,写得很有层次,先闻哭声,再见其人,未知原因,故发疑问。完全按照客观现实情景写出。正是由于诗人的关切问讯,才引出下面孤儿诉说原委。

  从“亲母舍我殁”到“穷厄岂有赀”十四句为第三部分,这一部分都是孤儿所说的`话,也是全诗的主要内容,写得如泣如诉,真情毕露,舒缓而有致,质直而可信。这一部分共分为二层意思。前八句为第一层,是孤儿诉说后母虐待的情景。这几句话,是字字血、声声泪。后六句是第二层,写孤儿哭坟情状。孤儿上坟去探看生母的冢墓,目的是为了倾诉心中的悲愤和痛苦,孤儿在活的人中无处哀告,只能求告于死去的母亲,这本身就是无限伤心的事。而活着的孤儿毕竟和死去的母亲永远分离了,生身的母亲,既然见不到满腹委屈也就无法申诉所以孤儿热泪纷纷,只能大声哭喊嘶哑了嗓子。生母将孤儿丢弃在人世间忍受穷困煎熬,没有留下财产可供孤儿度日,孤儿不能独立生活,又摆脱不了后母的欺凌和虐待。这六句诗,一层深一层地展示了孤儿的悲惨遭遇和凄苦欲绝的心态——孤儿已在生与死的十字路口徘徊,如果不能继续忍受虐待,就只有追随生身母亲于地下。

  最后两句是第四部分,是全诗的尾声。诗人又以第一人称出来说话,规劝后代人以此为教训,不要虐待孤儿。这在今天看来似乎近于画蛇添足,但在汉魏乐府中却是一种习惯写法,以此点明诗人写作宗旨。这种形式,对后来的乐府诗特别是中唐时代的新乐府有明显的影响。

  北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4

  宴山亭·北行见杏花原文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译文

  剪裁好白色的丝绸,轻轻叠成数层,又将淡淡的胭脂均匀的涂抹,时髦的漂亮衣服,艳丽的色彩融入四溢的清香,简直羞杀了天上的蕊珠宫女。红颜易凋零,更何况,经历了多少无情的风雨 ,面对愁苦的情景,扣问凄凉的院落,还要经受几番春暮。 谁帮我寄去重重的离愁,这双飞的燕子哪里懂得人间的苦痛。天遥地远,万水千山阻隔,哪里知道故园今在何处?只有在梦中有时曾去。就连梦也难做成,因我痛苦的彻夜难眠。

  注释

  词牌【燕山亭】 双调九十九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以宋徽宗赵佶这首词为最有名。或作《燕山亭》,非。冰绡:洁白的绸。蕊珠宫女:指仙女。凭寄:凭谁寄,托谁寄。无据:不知何故。和:连。

  宴山亭·北行见杏花赏析

  此词为北宋徽宗皇帝在1127年覆国被掳往北方五国城,北行途中见杏花而托物兴感而作。上片摹写杏花以寄意。“裁剪”三句写杏花之花质冰洁如白绸剪裁剪,花瓣簇绽轻柔重叠,花色淡雅似胭脂匀染。“新样”三句以拟人手法将杏花比喻为“靓妆”新颖,艳香流融的美女,直令天界蕊珠宫仙女为之羞惭汗颜。“易得凋零”,笔势陡转,写尽杏花遭受风雨摧折之凄凉愁苦。下片由感叹杏花凋落,转入自掳离恨。双燕不解人语,故宫天遥地远,怀乡思国,只有求之梦寐,如今梦亦不成,凄楚之至。借杏花之凋落,伤江山之陆沉;以归梦之难成,寓复国之绝望。全词托物咏怀,抒写故国沦亡之悲慨,幽咽委曲,伤感无奈,对故国沦亡一句悔恨与反思,又显见其情虽真而骨力乏弱。

  宴山亭·北行见杏花鉴赏

  此词是宋徽宗赵佶于1127年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时途中所写,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惨写照。全词通过写杏花的凋零,借以哀伤自己悲苦无告、横遭摧残的命运。

  词之上片先以细腻的笔触工笔、描绘杏花,外形而及神态,勾勒出一幅绚丽的杏花图。近写、细写杏花,是对一朵朵杏花的形态、色泽的具体形容。杏花的瓣儿好似一叠叠冰清玉洁的缣绸,经过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又逐步匀称地晕染上浅淡的胭脂。朵朵花儿都是那样精美绝伦地呈现人们眼前。“新样”三句,先以杏花比拟为装束入时而匀施粉黛的美人,她容颜光艳照人,散发出阵阵暖香,胜过天上蕊珠宫里的仙女。“羞杀”两字,是说连天上仙女看见她都要自愧不如,由此进一步衬托出杏花的形态、色泽和芳香都是不同于凡俗之花,也充分表现了杏花盛放时的动人景象。

  以下笔锋突转,描写杏花遭到风雨摧残后的黯淡场景。春日绚丽非常,正如柳永《木兰花慢》中所云:“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但为时不久就逐渐凋谢,又经受不住料峭春寒和无情风雨的摧残,终于花落枝空;更可叹的是暮春之时,庭院无人,美景已随春光逝去,显得那样凄凉冷寂。这里不仅是怜惜杏花,而且也兼以自怜。试想作者以帝王之尊,降为阶下之囚,流徙至千里之外,其心情之愁苦非笔墨所能形容,杏花的烂漫和易得凋零引起他的,种种感慨和联想,往事和现实交杂一起,使他感到杏花凋零,犹有人怜,而自身沦落,却只空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无穷慨恨。”愁苦“之下接一”问“字,其含意与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亦相仿佛。

  词之下片,以杏花的由盛而衰暗示作者自身的境遇,抒写词人对自身遭遇的沉痛哀诉,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无限苦痛。前三句写一路行来,忽见燕儿双双,从南方飞回寻觅旧巢,不禁有所触发,本想托付燕儿寄去重重离恨,再一想它们又怎么能够领会和传达自己的千言万语?但除此以外又将凭谁传递音问呢?作者这里借着问燕表露出音讯断绝以后的思念之情。“天遥”两句叹息自己父子降为臣虏,与宗室臣僚三千余人被驱赶着向北行去,路途是那样的遥远,艰辛地跋涉了无数山山水水,“天遥地远,万水千山”这八个字,概括出他被押解途中所受的种种折磨。回首南望,再也见不到汴京故宫,真可以说是“别时容易见时难”了。

  以下紧接上句,以反诘说明怀念故国之情,然而,“故宫何处”点出连望见都不可能,只能求之于梦寐之间了。梦中几度重临旧地,带来了片刻的慰安。结尾两句写绝望之情。晏几道《阮郎归》末两句“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秦观《阮郎归》结尾“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都是同样意思。梦中的一切,本来是虚无空幻的,但近来连梦都不做,真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反映出内心百折千回,可说是哀痛已极,肝肠断绝之音。

  作者乃北宋著名书画家,其绘画重高写生,以精工通真著称于世。这种手法于此词的景物刻画中也有所体现,尤其上片对杏花的描绘,颇具工笔画的意蕴。

  宴山亭·北行见杏花点评

  这首词以杏花的美丽易得凋零,抒发作者的身世之感。帝王与俘虏两种生活的对比,使他唱出了家国沦亡的哀音。上片描绘杏花开放时的娇艳及遭受风雨摧残后的凋零。下片写离恨。抒发内心的故国之思。词中以花喻人,抒写真情实感。百折千回,悲凉哀婉。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为赵佶被俘北行见杏花之作。起首六句,实写杏花。前三句,写花片重叠,红白相间。后三句,写花容艳丽,花气浓郁。“羞杀”一句,总束杏花之美。“易得”以下,转变徵之音,怜花怜己,语带双关。花易凋零一层、风雨摧残一层、院落无人一层,愈转愈深,愈深愈痛。换头,因见双燕穿花,又兴孤栖膻幕之感。燕不会人言语一层、望不见故宫一层、梦里思量一层、和梦不做一层,且问且叹,如泣如诉。总是以心中有万分委曲,故有此无可奈何之哀音,忽吞咽,忽绵邈,促节繁音,回肠荡气。况蕙风云:“真”字是词骨,若此词及后主之作,皆以“真”胜者。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工书善画,知乐能词,为历代帝王中屈指可数的才子,但在政治上,他是个昏庸的亡国之君,父子双双为敌国所俘,蒙受奇耻大辱。这首词与李煜的《虞美人》一样同属亡国之音,本词是徽宗皇帝被虏北行见杏花有感之作。在被掳北行途中,宋徽宗忽见杏花盛开如火,不禁万感交集,写下这首如泣如诉之词。上片明写杏花,借杏花的娇艳及被风雨摧残的衰败景象象征美好事物的逝去,寄托着对帝王生活的痛苦回忆。 也暗示自已的境遇,怜花怜已,语带双关。

  “愁苦”后一“问”字,使人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下片抒写离恨哀情,借燕子与做梦层层深入,道出从期望到失望,由失望而绝望的哀痛心情,用“双燕何曾,会人言语”烘托极度的孤独忧伤。末尾几句写连在梦里见一见故国宫殿的慰藉也得不到,因为连梦也做不成。抒情上有递进关系,真挚深沉,真可说是字字泣血,断肠之音。

相关文章

孙膑减灶文言文翻译

对于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标志,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孙膑减灶的文言文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
名著阅读2013-02-02
孙膑减灶文言文翻译

《琵琶行》原文及赏析

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留下了很多优秀的文化笔墨。《琵琶行》便是其一。《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  原文  元和十年,予左迁...
名著阅读2018-03-07
《琵琶行》原文及赏析

《西游记》简介主要内容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编为你整理的《西游记》简介主要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东胜神州傲来国海边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秉...
名著阅读2019-08-04
《西游记》简介主要内容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

读《黄帝内经》,可以明白身和心和宇宙的关系。以下是黄帝内经四季养生,随小编来看一下吧。 养生的四个境界 养生有四个境界,分别为贤人、圣人、至人、真人。 春季的养生之道 春三月(农历正、二、三月),是万...
名著阅读2017-09-01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

论语雍也原文及翻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论语雍也原文及翻译 论语雍也原文及翻译 原文 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原文翻...
名著阅读2018-06-04
论语雍也原文及翻译

采薇带拼音及翻译

采薇一般指小雅·采薇。 《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戍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下面小编带来的采薇带拼音及翻译。  忧心(yōuxīn)烈(li...
名著阅读2018-09-02
采薇带拼音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