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萧瑀》原文、翻译及赏析

《赐萧瑀》原文、翻译及赏析

《赐萧瑀》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译文

  在狂风中才能识别出坚韧的草木,在乱世里方能分辨出忠诚的臣子。

  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有智慧的人,必定心中怀有仁爱。

  注释

  萧瑀:字时文,隋朝将领,被李世民俘后归唐,封宋国公。

  疾风:大而急的风。

  劲草:强劲有力的草。

  板荡:动乱之世。

  勇夫:有胆量的人。

  智者:有见识的人。

  赏析:

  韧性、忠诚、道义、仁爱,萧瑀为人臣而有此四,得皇上评价如此之高,又更何求?萧瑀为官,艰苦危难之中,不随波逐流;意志坚定,不迷失方向;因为充满仁爱之心,便永远能把握大义。然新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与之不睦,其终难更有作为,岂不惜哉!

  两句诗使用了比兴的手法。诗人表达的核心意思是“板荡识诚臣”,赞美萧瑀能在自己当年最紧要的时刻拥护自己,帮他谋得帝位。“疾风知劲草”是兴,为下文的立论张本。同时这一句兴中有比,以普通的自然景物为喻,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风平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们: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总之,这两句诗形象而深刻地说明:在艰难危急的时刻,最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品格。具有高风亮节的人,在艰难时刻,在危难面前,能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而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常常会迷失方向。

  两句诗表达同样的道理,但“疾风知劲草”以比说理,形象生动,因而也最广为人知。今天人们常常只知道前一句而湮没了后一句,常用它比喻危急时刻最能显示一个人的优良品质。

《赐萧瑀》原文、翻译及赏析2

  赐萧瑀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世民

  原文: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译文

  疾风中可知哪是韧草,动荡里可识谁是忠臣。

  勇猛之人岂能深识道义?只有智者才一定满怀仁爱。

  鉴赏

  韧性、忠诚、道义、仁爱,萧瑀为人臣而有此四,得皇上评价如此之高,又更何求?萧瑀为官,艰苦危难之中,不随波逐流;意志坚定,不迷失方向;因为充满仁爱之心,便永远能把握大义。然新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与之不睦,其终难更有作为,岂不惜哉!

  两句诗使用了比兴的手法。诗人表达的核心意思是“板荡识诚臣”,赞美萧瑀能在自己当年最紧要的时刻拥护自己,帮他谋得帝位。“疾风知劲草”是兴,为下文的立论张本。同时这一句兴中有比,以普通的自然景物为喻,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风平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们: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总之,这两句诗形象而深刻地说明:在艰难危急的时刻,最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品格。具有高风亮节的人,在艰难时刻,在危难面前,能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而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常常会迷失方向。

  两句诗表达同样的道理,但“疾风知劲草”以比说理,形象生动,因而也最广为人知。今天人们常常只知道前一句而湮没了后一句,常用它比喻危急时刻最能显示一个人的优良品质。

《赐萧瑀》原文、翻译及赏析3

  赐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古诗简介

  《赐萧瑀》是唐太宗李世民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是李世民赐给萧瑀的.一首诗。这首诗盛赞萧瑀的仁德。前两句写识人,句用恰切的比喻,颂扬萧瑀在动乱和危难时刻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一个臣子的忠诚和立场。后两句写知人善用,以反衬正,欲扬先抑,着意突出萧瑀作为一个智者所具备的仁义之心。

  翻译/译文

  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

  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注释

  ⑴萧瑀:字时文,隋朝将领,被李世民俘后归唐,封宋国公。

  ⑵疾风:大而急的风。劲草:强劲有力的草。

  ⑶板荡:动乱之世。

  ⑷勇夫:有胆量的人。

  ⑸智者:有见识的人。

  创作背景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谋杀害李世民未成,又向李渊诬陷李世民。李渊听信后,打算惩处李世民。在萧瑀的据理力劝下,才打消了惩处他的念头。不久后,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在萧瑀的劝解下,才把政权交给了李世民。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封萧瑀为宰相。但由于萧瑀性情刚直,与房玄龄、魏征等大臣合不来,李世民便把萧瑀改任太子太傅。萧瑀毫无怨言,来到东宫任职,辅导太子十分尽职,李世民对他对太子的教导十分满意,于贞观九年(653),封萧瑀为“特进”,参预政事,并赠此诗给他,还说:“卿之忠直,古人不过。”

  赏析/鉴赏

  这首诗极富于哲理。诗的前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名句。“疾风知劲草”一语,出自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此语原为汉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之言。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后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峻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作者李世民在此诗中用此赞美萧瑀。次句的“板荡”乃《诗经·大雅》中两篇作品的名称。《板》、《荡》二诗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政局。后以“板荡”代指政局变乱。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

  后二句则另换角度,继续盛赞萧瑀。徒有一时之勇的“勇夫”并不懂得真正的“义”,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怀仁德。这里告诉读者,只有忠诚还是不够的,要智勇双全,才算是有用之才。有勇无谋,莫言义;有智无勇,难施仁。

  这首诗诗意浅显,说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智”、“勇”、“仁”、“义”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不仅对于知人善任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读者的自我完善,如何使自己成为智勇双全的有用之才方面,也具有启迪作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二句,如今引用它,比喻只有经过尖锐复杂斗争的考验,才能考查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才能显示出谁是忠贞的强者。

相关文章

《坛经》的禅学思想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大师这个振撼人天的名偈,在中国佛学史上已经是有口皆碑了。然而《六祖坛经》,却很少有人对它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 《坛经》是浩淼三藏典籍中唯一的一部具...
名著阅读2016-07-02
《坛经》的禅学思想

曾子杀彘的文言文翻译

《曾子杀彘》选自《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告诉人们父母师长的言行举止,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将来,所以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下面的是曾子杀彘的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帮助到你! 曾子杀彘原文 曾子之妻之...
名著阅读2017-07-05
曾子杀彘的文言文翻译

水调歌头诗词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名著阅读2012-07-05
水调歌头诗词

形容花的词语

词语是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词(含单词、合成词)和词组(又称短语),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单元。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形容花的词语,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形容花的词语1  1、花涛香海、凌波仙子、百花...
名著阅读2015-06-01
形容花的词语

《周易》同人卦原文及翻译

《周易》研究被称为“易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下面是《周易》同人卦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离下乾上同人]①:同人于野②,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初九:同人于门③,无咎。 六二:同人于宗④...
名著阅读2012-07-08
《周易》同人卦原文及翻译

《小石潭记》原文译文

导语: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
名著阅读2013-04-09
《小石潭记》原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