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仲用默斋说原文及翻译

梁仲用默斋说原文及翻译

  原文

  ①仲用识高而气豪,既举进士,锐然有志天下之务。一旦责其志曰:“于呼!予乃太早。乌有己之弗治而能治人□!”于是专心为己之学,深思其气质之偏,而病其言之易也,以“默”名庵,过予而请其方。予亦天下之多言人也,岂足以知默之道!然予尝自验之,气浮则多言,志轻则多言。气浮者耀于外,志轻者放其中。予请诵古之训而仲用自取之。

  ②夫默有四伪:疑而不知问,蔽而不知辩,冥然以自罔,谓之默之愚;以不言餂人者,谓之默之狡;虑人之觇其长短也,掩覆以为默,谓之默之诬;深为之情,厚为之貌,渊毒阱狠,自托于默以售其奸者,谓之默之贼。夫是之谓四伪。

  ③又有八诚焉。孔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故诚知耻,而后知默。又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夫诚敏于行,而后欲默矣。仁者言也讱,非以为默而默存焉。又曰:“默而识之”,是故必有所识也,终日不违如愚者也。“默而成之”,是故必有所成也,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者也。故善默者莫如颜子。“暗然而日章”,默之积也。“不言而信”,而默之道成矣。“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而默之道至矣。非圣人其孰能与于此哉!夫是之谓八诚。仲用盍亦知所以自取之?

  [注]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明朝著名思想家。其学说“阳明心学”是在继承儒家学说的基础上所发展创立,是明朝中晚期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译文

  梁仲用是一个有见识高意气豪的人,中了进士之后,更是勇往直前,有志于天下大事。忽然有一天自责说:“哎!我太躁进了。哪有不管好自己而能管别人的呢!”于是专心于提升自己的修养水平,深刻反思自己在个性上的偏颇,认为自己有说话轻率随便的毛病,所以用“默”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拜访我来讨教改正毛病的办法。我也是天下多话的人,哪里知道沉默的方法!但我的亲身经验是,气浮的人话多,志轻的人话多。气浮的人喜欢外在的炫耀,志轻的人容易自满而放松自己。请允许我诵一些古训让仲用自己选用。

  默有四伪:有疑问而不知要问,受蒙蔽而不知要论争是非,无知而糊涂,是默之愚;用不说话来诱取讨好别人,是默之狡;担心别人看出他的长短,用沉默来遮掩自己,是默之诬;表面宽厚内心狠毒,用沉默来推行他的'奸诈,是默之贼。这就是所说的四伪。

  默还有八诚。孔子说:“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古人不轻易乱说话,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耻。”所以要知耻,而后才能懂得沉默。孔子还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果敢”,所以要行动敏捷,而后就会言语谨慎。仁者言语迟缓,行动敏捷,这才是真正的沉默。孔子还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所以必然要有所学习有所记取,而不是成天不知道提出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愚蠢的人。“默默地成事”,所以必定有所成就,考察其日常的言行,其作为也充分发挥了所学的知识与经验。因此最善沉默的莫过于颜回。“君子之道深藏不露却日益彰明”,这是沉默中的积累凝聚。“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获得崇高的声望”,那样沉默之道就已经成就了。“上天说过些什么呢?不过让四季周而复始地运转,任由百物蓬勃生长。”这已经达到沉默之道的极致了。只有圣人才能领略其中的奥妙!这就是所说的八诚。仲用何不也了解一下,用来采纳参考呢?

相关文章

稚子弄冰原文、翻译及赏析

吨勺优肥悄纤问搜钔蚶锼鳌H木洌有『⒂字墒韧娴男睦硖卣髑腥耄琳呙杌媪艘环善蕉质獍蝗坏摹巴驯飨贰钡某【啊P”嘟裉旄蠹掖戳酥勺优摹⒎爰吧臀觯黄鹄囱鞍伞! ≈勺优...
名著阅读2014-02-02
稚子弄冰原文、翻译及赏析

《雁儿落过得胜令送别》原文及赏析

雁儿落过得胜令①送别 刘时中 和风闹燕鸢,丽日明桃杏。长江一线平,暮雨千山静。 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梦里思粱苑②,花时别渭城。 长亭,咫尺人孤另;愁听,阳关第四声。 注: ①前四句是【雁儿落】,后...
名著阅读2013-04-09
《雁儿落过得胜令送别》原文及赏析

黄帝内经的饮食养生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黄帝内经的饮食养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灵枢。胀论》说:“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
名著阅读2016-09-04
黄帝内经的饮食养生

新词强说愁鉴赏及原文注释

出处辛弃疾《丑奴儿》原文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注释强:勉强。赏析这句词的意思:人在少年时候常喜欢为赋新词勉强说愁,其实却根本不懂什么叫做愁。“为赋新词强说愁”常用来形容那些多愁善感的人,自以...
名著阅读2015-03-06
新词强说愁鉴赏及原文注释

海明威《老人与海》简介

独先擞牒!肥敲拦骷液C魍...
名著阅读2018-07-07
海明威《老人与海》简介

《中庸》的原文及译文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庸》的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原文】 天命之谓性(1),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
名著阅读2014-05-04
《中庸》的原文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