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献给人世间最伟大的母亲散文(推荐3篇)
以此献给人世间最伟大的母亲散文 篇一
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她们用无私的爱包容着我们,用坚强的力量支撑着我们,用细心的关怀呵护着我们。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母亲是最坚实的后盾,最温暖的依靠。
母亲,是一位默默无闻的英雄。她们舍弃了自己的梦想,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家庭和孩子身上。无论是煮一顿丰盛的饭菜,还是为我们洗去身上的污垢,母亲总是默默地付出,从不求回报。
母亲,是一座永不倒塌的灯塔。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母亲总是在那里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她们用自己的坚强和智慧为我们遮风挡雨,在我们失落时给予温暖的拥抱。
母亲,是一种特殊的力量。她们用无私的爱包容我们的任性,用细腻的关怀呵护我们的成长。在母亲的眼中,我们永远是最好的,永远值得被宠爱和呵护。
母亲,是一首永恒的赞歌。她们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温馨的家,用自己的爱为我们编织了一幅幸福的画面。在母亲的怀抱里,我们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和关爱。
母亲,是一片永远的净土。她们用自己的善良和宽容化解了家庭中的矛盾,用自己的智慧和坚强支撑起了整个家庭。在母亲的呵护下,我们学会了如何去爱和被爱。
母亲,是一座永不磨灭的灯塔。她们用自己的坚强和智慧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在我们迷茫时给予力量和支持。在母亲的关怀下,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变得更加善良和宽容。
母亲,是一种永恒的情感。她们用自己的爱包容我们的任性,用自己的关怀呵护我们的成长。在母亲的关爱中,我们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和关怀,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
母亲,是一种永恒的力量。她们用自己的坚强和智慧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在我们迷茫时给予力量和支持。在母亲的呵护下,我们学会了如何去爱和被爱,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母亲,是一种永恒的美丽。她们用自己的善良和宽容化解了家庭中的矛盾,用自己的智慧和坚强支撑起了整个家庭。在母亲的怀抱里,我们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和关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
母亲,是一种永恒的情感。她们用自己的爱包容我们的任性,用自己的关怀呵护我们的成长。在母亲的关爱中,我们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和关怀,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
母亲,是一种永恒的力量。她们用自己的坚强和智慧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在我们迷茫时给予力量和支持。在母亲的呵护下,我们学会了如何去爱和被爱,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母亲,是一种永恒的美丽。她们用自己的善良和宽容化解了家庭中的矛盾,用自己的智慧和坚强支撑起了整个家庭。在母亲的怀抱里,我们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和关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
母亲,是一种永恒的情感。她们用自己的爱包容我们的任性,用自己的关怀呵护我们的成长。在母亲的关爱中,我们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和关怀,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
母亲,是一种永恒的力量。她们用自己的坚强和智慧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在我们迷茫时给予力量和支持。在母亲的呵护下,我们学会了如何去爱和被爱,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以此献给人世间最伟大的母亲散文 篇三
以此献给人世间最伟大的母亲散文
故乡的场边,有盘古老的石磨。听爷爷说,那是他的爷爷在地主吴大瞎的雇佣下,和另外三个伙计从宿迁海山运来的。解放后,这磨归了公,生产队里大部分人家的吃面,以及队里几十头牲口的饲料都靠这石磨。
推磨,是故乡人不可或缺的一项家务活,由于白天大家都下田干活,所以推磨只能在晚上或夜里。记得我刚记事时,妈把我和弟弟哄睡了,便提着“马灯”和姐姐去场边推磨。那时,所有人家的“马灯”都是自制的:先把小煤油灯固定在一块圆形木板的中央,再用去了底的盐水瓶罩在上面,用铁丝和钉子固定好,那便是乡下人用惯了的不怕风、不怕雨,在黑暗中发出微弱亮光的自制“马灯”。由于要推磨的.人家较多,所以要常常排队,而且大家都愿意互相帮忙,因此,场边总是很热闹的。有时,我和弟弟闹着不睡,妈妈只好带着我们一起去,在场边玩“弹子”,听大人们讲“东家长、西家短”,有时还帮姐姐一起推磨,实在乏了,就倒在场边的茅草房里呼呼地睡了。
从六岁起,我便开始帮妈和姐推磨。有一次,姐姐在推磨时忽然跌倒在地,一动不动,妈妈一下子慌了,赶紧放下罗子,使劲地摇她,许久,姐姐才醒来。妈问她哪儿疼,姐说她在做梦,梦见爸爸带着好多白馒头回来了。妈这才放心,并且心疼地叫她在一旁休息一会,睡一觉,姐很懂事,就是不肯,继续和我一起推磨,直到把一天的口粮磨成面粉为止。
十二岁那年,姐姐出嫁了,推磨的重担就全落在我和弟弟的肩上。那时,生产队里已经有了加工场,我老是理由十足地对妈说:
“妈,不能去机器加工吗?还要我们推!”
“那不要花钱吗?”妈妈把脸一沉。
“昨天不是卖了好多鸡蛋吗?”
“打油,买盐,还要给你们做衣服,哪样不花?”
我把嘴一撅,不高兴地推着,觉得这磨太沉太重,这路太遥太远,哪儿才是尽头啊,有时我真想把这磨
给砸了。但一听说妈妈要给我们做新衣服,身上的劲头就好像永远使不完,整个磨盘象是要飞起来一般。八年过后,我终于考上了大学,这可成为全村的大事喜事,村里专为了庆贺,连续三个晚上在我家门口放了好几部电影,妈从此也受到全村人的羡慕。我却告别了农村,摆脱了那沉重的石磨。
又是八年,我带妻儿回故乡住几天,临别前的晚上,我想带点玉米面回来,妈妈知道后,专门去邻居家借来十斤春玉米,叫我们呆着,他要和爸去推磨。
“妈,不能去加工吗?”
“傻孩子,玉米錯机器是加不出来的”。
“那磨还在吗?”妈妈嗯了一声。
“那还是我去吧”。
走到半路,我提醒妈带上“马灯”,妈说那儿装上了电灯,“马灯”早不用了。
石磨确实还在,只是那宽敞的社场不见了,那低矮的茅草房也不知何时被拆了,取代的是一排崭新的带走廊的砖瓦房。不知哪个好心人在磨边的电线杆上还安装了电灯,将黑夜照得通亮。
我刚推上几圈,便气喘吁吁。妈妈接过我的推杆,要我往“磨眼”里“喂”,她一边推,一边提醒我“多喂点”,“再多点”。妈妈还是那样步履稳健,一会儿,十斤玉米就给“喂”光了。
妈妈开始打扫磨槽,罗面,时而擦擦额头上的汗珠,偶尔还咳几声。
“妈,你怎么咳嗽了?”我关切的问。
“没事,人老了,都这样,歇歇就好了”。
妈总是这么说,我心里顿时感到一阵酸楚。我站在磨旁,静静地望着她,我忽然发现,妈真的老了,头发开始白了,人也瘦了,背还有点驼。她就像这石磨一样,以前生活艰苦时整天忙得团团转,如今生活好了,好像都不需要了,因而很少有人注意了,可就在这不知不觉中渐渐地耗去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