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通用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能总结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提高动手、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总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难点】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现象。

  三、教学过程

  环节1:导入新课

  首先教师介绍流体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当液体和气体处于流动状态时压强会怎么样呢?

  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做硬币“跳高”实验,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做一做,并提出问题:是什么力量使硬币“跳”了起来呢?

  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吹气使硬币上方的空气流速变大了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所以很可能是流体的流速改变后压强也改变了。

  通过以上实验和猜想引出课题。

  环节2:新课教学

  为了验证猜想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几个小实验并进行分析:

  (一)气体:

  1、实验一:如图甲,手握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进行吹气,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两张纸应该如何运动?”

  2、实验二:如图乙,向两个乒乓球中间吹气,提问观察乒乓球运动状态的改变。

  学生汇报现象及小组讨论结果,一起分析原因,教师进行提问:“在这两个实验中,我们吹气改变的是什么?”学生根据经验可以发现改变了空气的流速。由此引导学生从力的角度进行分析,速度的改变就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而运动状态改变的实质是收到了力的作用,空气所受到的力的作用是由于大气压力,而产生大气压力的实质即存在压强差,进一步产生压力差,从而体现出运动状态的改变。

  (二)液体

  在分析了气体实验后,学生对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液体实验这里,可以由教师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如图所示进行安装,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分析讨论,汇报结论。

  把吸管插入水中向两只小船中间吹气,两只小船会向中间靠拢,表明两只小船之间的压强变小了,而小船外部压强不变,产生压强差,进而产生压力差,从而使小船向中间靠拢。

  由此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环节3:巩固提高

  让学生用今天的结论解释硬币“跳”了起来的原因。

  环节4: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本堂课所学知识点。

  2、学生课下寻找生活中可以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的现象。

  四、板书设计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篇2

  【设计理念】

  本节课教学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为中心,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器材,自己亲身经历观察、操作、制作、实践等各种探究活动,得到最直接生动的实验事实,获得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创设物理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实际应用拓展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由“流体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和“飞机升力的产生原因”两个核心问题组成,是大气压强、液体压强等力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实例虽较为常见,但学生很难解释其中的奥妙,教材抓住初中学生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特点,利用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物理规律,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学情分析】

  1、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跟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相关现象并不十分清楚,对此存在好奇心,有强烈的探索欲望。

  2、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

  【方法运用】

  整节课的设计围绕一条主线“巧设情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生活应用”来进行;“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研究采用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方法,而教师以引导为主,适时地在各个活动的关键环节进行指导,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扩展。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用其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⑵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并归纳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⑵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⑵培养学生愿意观察生活,探索未知世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获得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难点:运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漏斗(2个)、乒乓球(2个)、铝质硬币、黑板擦

  每组学生:白纸(2张)、蜡烛(2支)、火柴、笔管、水槽或脸盆、适量水、注射器、带大头针的泡沫块(2块)、机翼模型(自制)

  【教学过程】

  一、设计小实验,引入新课

  一上课分别让两位学生做用漏斗吹乒乓球的实验,把乒乓球放置于漏斗里,一位朝上用力吹,一位朝下用力吹(如图1)。

  吹前先让其他同学猜,哪位同学的球会被吹走,哪位同学的球不会掉下来,然后实验。实验现象与学生猜想会有很大差距,鼓励不相信的同学可以再亲自做一下,此时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新课“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师:介绍流体和流体压强。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如:空气、水等。流体流动时的压强称作流体压强。

  二、进行新课

  1、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师:空气流动时流速时刻变化,气体压强是否变化,如何变化,下面我们来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气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课件出示)

  教师:在猜想前我们先来个“吹硬币”的比赛。(课件出示吹硬币的相关情况)每组派一个选手上讲台参赛,对吹过栏杆的选手进行表扬。

  根据实验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做出合理的猜想。

  教师:根据力学知识硬币能飞起,说明受力情况是怎样的?

  学生:受向上的力。

  教师:硬币飞起时谁跟它接触,谁才能给它向上的力?

  学生:空气。

  教师:也就是说硬币受到大气压力,上下表面的大气压力不同,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小,可以说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强小。那么吹气使硬币上下表面的空气有什么不同?

  学生: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小。

  教师:据此同学们猜想气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流速越大,气体压强越小。

  猜想:流速越大,气体压强越小(课件出示)

  教师: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用几个实验验证一下。

  实验一:(如图2)在两纸中间吹气,观察两张纸的运动情况。(课件出示)

  教师:如果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你们认为这两张纸应怎样运动呢?学生:两张纸应该会向一块靠拢。

  教师:各组实际来做一做,看看是不是这样。

  学生操作,教师边巡视边与同学们交流。各组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并简单加以分析。

  实验二:两只蜡烛点燃,间隔一定的距离,从中间用笔管吹,观察发生的现象。

  教师:按照我们的猜想,两支蜡烛的火焰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火焰向中间靠拢。

  教师:各组实际来做一做,看看还是不是这样。

  学生操作实验二,教师边巡视边与同学们交流。各组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并简单分析。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实验验证,证明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结论: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课件出示)

  教师:根据我们的结论,同学们思考讨论,为什么用漏斗不论向上吹还是向下吹乒乓球都不不会掉落到地面上呢?

  学生:讨论后发言。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并通过课件图片详细讲解。

  2、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师:液体流动时是否与气体的性质一样呢?

  实验三:(如图3)让穿有大头针的两个泡沫块漂浮在脸盆的水面上,用注射器向两个泡沫块中间喷水,观察泡沫块的运动情况。

  各组同学认真操作完成实验三,请各组代表发言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

  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两个泡沫块互相靠近。原因中间水流速度大压强小,外侧水流速度小压强大,使两泡沫块向中间靠近。说明液体流速越大产生的压强也越小。

  教师:同学们分析一下发生在1912年远洋货轮“奥林匹克”号身上的撞船事件。(课件出示详细经过)

  学生:看完后结合刚得出的结论“液体流速越大产生的压强也越小”讨论分析。

  教师:介绍航海规则其中一条规定是“两艘轮船不能近距离同向航行”。

  教师:(总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课件出示)

  3、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请学生思考列举生活中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相关现象,并加以简单解释。教师从中引导补充归纳总结。课件出示:列车安全线、汽车高速驶过后总是尘土飞扬、诗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八月秋风尚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句、非洲草原犬鼠洞穴分布图、飞机起飞等。

  4、飞机的升力

  教师:几十吨重的飞机之所以能腾空而起秘密在于其机翼。大家观察一下飞机的机翼,看它的截面是什么形状?(课件出示飞机和机翼截面图)

  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好处呢?我们用自己制作的机翼模型来做一个小实验。

  实验四:两同学从两边拉平绷紧机翼模型的细线,固定机翼模型,另一同学用嘴对着机翼前端细线位置用力水平吹气,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合作操作实验,观察到机翼向上翘起。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飞机飞行时,机翼的形状决定了机翼上下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是不同(如下图所示),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可知,其上方弯曲,下方近似于直线,因此,飞机飞行时,空气和飞机做相对运动,相同时间内,由于上方的空气比下方的空气走的距离要长,所以机翼上方空气流动比下方要快,压强变小。机翼下方空气流动较慢,压强较大,上下的压强差造成了空气对飞机有一个向上的升力。

  教师:同学们思考,如果把机翼反着安装使用会收到什么效果呢?一般用在什么地方?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跑车的尾翼,防止飘起来。

  三、作业(课件出示)

  1、把长10cm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上端。(如图4)往B管中轻轻吹气,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发生怎样的变化?自己准备器材做实验并解释现象。

  2、通过查资料了解乒乓球和足球中的弧圈球与香蕉球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亮点

  1、整节课以“巧设情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生活应用”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自己探究,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便于学生的整体把握。

  2、整个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合作实验、讨论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了教学模式的转变。

  3、创设的情景、设计的实验、列举的实例、布置的作业都贴近生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4、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使相关现象的解释直观明了。

  二、本节课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知识与实验内容要有机结合。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所以实验要注意其有效性和可参与性;而同时知识又为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要注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做完后,还要回头想一想,“尝试对相关现象进行解释”,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揭开科学神秘的棉纱,又可以让学生具有成就感。

  2、活动与实验要有选择性。活动不必过多,也不必过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有目标地完成几个有趣的可操作性大一点的实验,然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时间,这是这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篇3

  一、设计理念

  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及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进一步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获取相关的知识,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学情分析

  1、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半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简答物理研究方法。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2、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书包带做的宽比较舒服等有关事例。本节课所学生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这种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获得对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习热情。

  重点 压强的概念以及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难点 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教具 压力作用效果演示器材(每小组一组器材,课前发放)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压力

  多媒体播放图片:茶杯放在桌面上;木块放在斜面上;往墙上按图钉。请同学们画出三种情况下压力的示意图。

  学生画完压力的示意图后,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紧接着,请学生画出以上三种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进一步思考问题:压力和重力一样吗?

  教师小结:有些压力是由重力作用产生,但大小不一定都等于重力,方向也不一定相同,有些压力却与重力无关。当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时,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重力。

  二、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

  先让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一支铅笔(或圆珠笔),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何不同?

  多媒体播放滑雪图片: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积雪中,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不仅不会陷入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

  想想议议活动 蚊子与骆驼的故事

  学生观察讨论后后发现: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有关还与受力面积有关。

  学生实验 探究 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猜想和假设: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作用的效果跟物体间接触面积有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都有关。

  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 :

  1、控制变量法 2、转换法:通过比较海绵在压力作用下物体凹陷的深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实验步骤:

  在海绵上,

  第一步 小课桌桌腿朝下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的深度。

  第二步 小课桌桌腿朝下放,上放砝码,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的深度。

  第三步 小课桌桌腿朝上放,上放砝码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的深度。

  比较第一二步观察海绵状泡沫塑料的凹陷深度,来比较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比较第二三部观察海绵泡沫塑料凹陷深浅来比较当压力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强的概念

  物理学中引入压强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压强的计算公式:通常用p来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则压强公式为 P=F/S。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1Pa=1N/。

  介绍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及1Pa压强的大小。

  巩固练习(投影例题)师:请同学们比较芭蕾舞演员和大象对地面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学生先在座位上练习,后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最后教师评讲。

  3、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

  想想议议活动:下面三幅图中哪些要增大压强、哪些要减小压强?通过什么办法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

  归纳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谈课堂收获

  六、作业布置 1.课后题: 2、 3、4 ; 2.《练习册》P14 :7,8

  七、板书设计

  9.1压强

  1.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 压强

  物理意义:物理学中引入压强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压强公式为: P=F/S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1Pa=1N/。

  3. 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的理解1感悟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及单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课件1引入压力的作用效果。

  二、引入课题:出示课件2思考:图中的茶杯对桌面,图钉对墙面,木块对斜面是否有作用力?方向如何?认识压力。出示课件3—4理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一)压力:杯子垂直压在地面上的力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的力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的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并指向接触面。

  3、作用点:受力物体的接触面。

  4、压力与重力的关系:有时等于重力(水平放置时)、有事不等于重力,但与重力有关;有时与重力无关。

  (二)压强

  1、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实验:用两手指挤压使用过的铅笔或圆珠笔。出示课件:5—6手指受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用力后这种感觉有何变化?

  2、利用探究实验进行压强的学习。出示课件(7—8)

  (1)提出问题

  (2)进行假设和猜想

  (3)设计方案(实验)

  (4)进行实验(学生探究)

  (5)分析现象

  (6)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或结论

  3、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p)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4、压强:出示课件9

  (1)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的效果。

  (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3)公式是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

  (4)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P———压强———帕斯卡(Pa)(简介帕斯卡。)

  F———压力———牛顿(N)

  S———受力面积—平方米(㎡)

  1Pa = 1N/㎡

  (5)1Pa的物理意义: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5、讲解例题课本31页,出示课件10,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压强及有关计算(特别是公式的应用和单位的统一)

  6、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出示课件11—12—13举相关的实例(啄木鸟、图钉、刀等),提出问题,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感受、经验进行讨论并总结和归纳:减小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

  (3)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3)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7、出示课件14

  练习:小李的质量是65Kg,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是,当小李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时,他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大约是多少?

  三.小结: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课本P32————2/3/4

  六.附板书设计:

  一、压力

  二、压强

  三、增大或减少压强

  1、定义

  1、物理意义

  1、增大压强的方法

  2、方向

  2、定义

  2、减小压强的方法

  3、作用点

  3、公式

  4、单位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2节。本节主要介绍了液体内部的压强及其大小和应用;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压强和压强的计算,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而本节课作为对压强的进一步深入学习,也为以后继续学习气体压强、流体压强打下很好的基础,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通过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知道了教材特点,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学生特点。也就是我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已不再陌生,具体操作时,我适当引导即可,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学会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设计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乐趣。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要上好一堂课,还要明确分析教学的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

  难点:应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说完了教学重难点,下面我将着重谈谈本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向学生们展示生活中一些可以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现象,由此引出课题。

  接下来,我会顺势让学生再例举生活中能体现出液体压强的事例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意图: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很顺利的过渡到了接下来要讲的重点内容。

  探究液体内的压强时,我会做3组演示实验,分别是

  1、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2、将水倒入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侧壁开口且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3、把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插入水中。

  意图:这是本堂课的一个重点,由这个演示实验将引导学生得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这一重要结论。

  接下来在讲如何计算液体压强的大小时,通过同学们的合作学习、不断探究,再结合我的引导,突破难点,从而掌握液体压强公式推导。最后对于液体压强的公式理解我作适当的补充。

  至此,本堂课的一大重点就解决了,而依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我将带领学生去探究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以此加深学生们的记忆并让他们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我会向学生们展示连通器,并引导他们得出连通器的特点,让学生举一反三的列举一些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况。

  接下来在巩固提升环节,我将让学生观察密度不同液体的压强有何不同。

  意图:这是巩固提升,关键是要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的公式去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生活现象。这样问题的设置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我将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下部要比上部造得宽一些?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解释这一现象。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篇6

  我说课的课题是初中物理第九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强,本节内容根据教材要求是一课时。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压力的作用效果影响因素、压强概念和公式。本节课我用视频、图片和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实验及分析建立相关的物理概念。本课我还注重学法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控制变量的思想。

  一、说教材

  根据教学设计思路,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 知道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难点:压强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3、教学资源:

  1、多媒体及课件。

  2、教师演示实验器材。

  3、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提问法、引导法、实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讨论法、交流法、实验法等。

  下面我就详细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通过对教材很好的分析以及教法和学法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本节课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对于新课的引入,我是从一段视频引入:“未知的北极熊”,通过这段视频,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很快地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生必然会想北极熊大脚掌对雪地产生的影响。然后我在这个地方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启发下,进一步引导得出关键是和受力面积有关系,在这里顺势提出压力的效果还和压力的大小有关,这样的效果可以用压强来描述,从而引入到本节课的课题:压强。

  2、新课教学

  本节课的重点是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脚印这张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压力也是可以产生作用效果的,以及通过后面两幅图片在雪地里行走留下的脚印,和滑雪板留下的雪橇痕迹,知道两次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一样,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继而引出一个学生实验,用两只手同时压笔的两端,体验手的感觉!引导学生猜想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两个因素:压力和受力面积,接着教师用演示实验验证猜想!

  本课的难点之二压强概念里面的物理意义以及压强计算,在介绍完压强的公式以后,紧接着介绍压强的单位Pa,同时指出压强的单位是符合单位N/m2,并解释1Pa的物理意义。另外对计算一定要强化解题格式的规范。

  而本节课对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我是这样设计的,由一个演示实验引导学生猜想假设,并根据自己设计的需要,自己从老师所自制的器材中,设计出探究实验方法,并相互交流实验方案,然后一起总结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并会准确运用控制变量法完整回答相关结论。

  到了这里这节课的内容就全部结束了,课堂反馈的题目里面我主要解决的是受力面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的东西,对于课堂反馈的内容实物投影。

  五、说板书设计

  一、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

  二、压强:

  1、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3、公式:

  4、单位:在国际单位之中“帕斯卡”

  PFS,简称“帕”符号“Pa”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篇7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与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说这节课。

  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液体的压强的学习在第一课时我们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的得出和生活中的液压现象。影响因素教材的编排与设计从公式的推导和实验探究两方面来得出的。所以这一节课我认为应起到两个主要作用:一,公式的推导,教材在以前的公式推导上都是直接一步可以得出的,而这节课的公式推导是要结合几个方面来完成。需要学生把数学上的推导能力迁移过来。二,本节课的实验探究由于器材好准备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此外本节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也比比皆是,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点充分让学生感受物理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因此本节课重要性显而易见。

  二、教学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所以准确、易懂、可行、可测的目标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任务,从而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我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压强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收集证据和分析归纳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三、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放在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因为其中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尽管在前面已初步接触,但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理解,对学生来说仍然比较陌生,我将主要用实验的方法突破这一难点。

  四、教具准备:

  演示用: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水、盐水、盛水的大圆筒学生用:矿泉水瓶(去底),针小气球说教学方法:

  《学生生存》一书中写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目前,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新时代,作为教育者,应勇敢地面

  对改革,自觉完成从重“教法”向重“学法”的转变。教育理论认为,好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智商、

  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而教师能起到影响作用的是后两个因素。我针对初二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但喜欢看实验、做实验的特点,我准备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记录、对比分析、实验探究、总结归纳、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设置情景,引入课题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

  (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

  (2)潜水艇下潜的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

  (3)深海中的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

  通过这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初步知道液体压强的存在及特点第二步、学生实验探究液体对容器的压强

  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理解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这一步教师启发引导但不可包办代替,学生的阅读也必不可少。因为学生看到的比听到的要记忆深刻。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所准备的物品来进行实验探究。因为简便易行所以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

  这一步的最后就是让学生根据现象自己总结出液体不仅对容器底还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第三步教师演示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基于本校班容量较大且仪器配备不足这个实验采用演示,并且这个实验的学生便于观察。实验之初要把本实验要用到的试验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在复习一下,尤其是在介绍器材作用时强调是用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体现液体压强的大小。我们教师在演示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一定要到位。要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知道该观察什么,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首先在空气中摁橡皮膜让学生观察看到的现象,并提问如果放入水中谁来代替我的手来给橡皮膜压力和压强;在探究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关系时的教师故意改变深度又改变朝向让学生思考错误原因来提起注意。

  实验结束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结论,教师规范。

  第四步理论推导

  理论推导的过程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所以这一环节也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并有推导来的公式和实验结论合二为一。指导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是液体的压强和所处的深度。学生对于深度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教师可以在这通过举例来帮助学生。

  第五步当堂巩固

  首先回应课堂引入环节的三个问题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述。然后用多媒体展示练习

  第六步、由学生归纳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小结是一节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及时巩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大块、说作业与板书设计

  一上网或询问他人了解人体血压,并思考长颈鹿的血压是否和人体的血压差不多。我认为这项作业非常重要,这是学生学以致用的需要,也是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和生活密切相关和自身密切相连的重要途径,纠正学生物理就是做题的观念。

  二课后练习第二点、板书设计:二、液体的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4、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将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作为板书,并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这种形式条理清楚,一目了然。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篇8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八年级科学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是整个初中科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它既是已学过的密度、质量、重力及二力 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又是学习浮力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一是突出了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 知欲;二是通过科学探究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 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1. 观察生活中各种与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 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 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 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增大和减小压强 的方法。据此确定下面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压强的概念 (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有效组织好探究活动归纳出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真正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由于学生对压强的知识和概念是第一次接触,对于压力虽然在生活中有感性认识,但认识可能是片面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探究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学生对“探制变量法”和科学探究的环节还不是很熟悉,还不能达到灵活地运用,这需要老师及时地作适当地引导。“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现代教育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探究活动的主人,学生掌握科学内容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对人”和“对物”的感受导出探究的课题: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分析刚才的感受和回顾已有的知识,进行有根据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交流合作对所得出的科学结论进行评估和应用。综合应用引导探究法、目标导学、讲授和讨论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同时利用身边生活中可利用资源进行实验即弥补农村中学实验室器材不足现象,又培养学生节约意识。

  五、说教具:自制压力小桌、自制钉床、海绵、塑料袋、水、方形水槽、木块、钩码、白纸、一端削尖的铅笔、金属块等。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先 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然后设问钉床表演中用到了什么科学道理?然后我在这个地方不失时宜地跟上钉板的演示实验,一个钉板钉子数很多,一个很少,盛水密封的 塑料袋放上去,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在塑料袋上压玻璃并用小锤砸,学生会观察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原因的关键所在,学生很容易得到 每个钉子分摊力的大小不一样,钉子多的,每个钉子分摊的力就小,所以就不会有危险,进一步引导得出关键是和受力面积有关系,在这顺势提出压力的效果还和压 力的大小有关,这样的效果可以用压强来描述,从而引入到本节课的课题:压强。

  (二)探究新知

  1. 压力

  (1)压力的概念

  教材没有给压力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我认为还是很有必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压力。利用几幅图片说明,哪个是受力物,力作用在哪里?方向如何?让学生充分感知压力指的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本 节课的难点之一是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这个难点我是这样化解的,用了一个演示实验,两个物体对齐分开放,上面搭上一块三合板,在三合板上加砝码,学生观察可 以发现三合板发生了形变,教师紧接着提问,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关键是因为受到了压力的作用,教师继续提问,那压力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很容易想到是因 为受到重力的作用,教师举例,比方说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另外物体还会给水平面压力,根据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学生可以很快 得到重力大小等于压力大小。教师在这个地方顺势提问:是不是压力都是由重力提供的呢?引导学生举出反例,比方说擦黑板,用手压着黑板擦,手给黑板擦一个压 力,黑板擦要压黑板,这时候黑板擦对黑板的压力是由手提供的,手一松,板擦由于重力作用会掉下来,所以这个地方压力并不是由重力提供的。继续回到实验上面 来,用手将三合板的一端缓缓抬起,观察三合板的形变程度,学生一眼看出形变变小了,引导学生得出此时压力的大小小于重力的大小,到此可以引导学生概括得到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提供的,压力大小并不都等于重力的大小。考虑完大小,还要再考虑一下压力和重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学生自己研究得出作用点肯定不同,方向 一般不同。

  (2)压力的作用效果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需要,自己从老 师所给的器材中挑选出自己所需要的器材,并相互交流实验方案,并上台边模拟边讲解实验思路,其他同学补充,然后一起总结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 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并会准确运用控制变量法完整回答相关结论。进一步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提倡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A、提出问题: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让学生再做试一试中用手指同时夹铅笔的两端的小实验。问:压力作用的效果一样吗?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B、让学生有所依据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C、设计实验

  先 让学生明确在多个因素影响物理量变化时,应采用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把学生们的设计思路用多媒体展示)。因本节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 强,结论容易获得。所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探究。

  D、进行实验并把实验数据填入表格

  E、分析得结论:

  让学生自己在亲身的感受和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能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探究中,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利用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熟悉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在科学探究成功和失败的过程中养成团结合作、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

  2. 压强:

  对 于压强概念的建立,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前面我们已经实验探究过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并且在描述关系的时候始终是控制某一个因 素不变的,强化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但现在如果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都变化的话,我们又该如何来进行压力作用效果的比较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单位 面积上的压力来进行比较,从而引出了压强的概念,类似于速度的定义的建立。

  本课的难点之二压强概念里面的物理意义以及压强计算。在介绍完压强的公式以后,紧接着介绍压强的单位Pa,同时指出压强的单位是符合单位N/m2. 这样在描述一张报纸平摊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为0.5Pa的 物理意义就会得心应手。另外对计算一定要强化解题格式的规范。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从而得 出压强的定义。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难点。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数学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2(帕),且1帕=1牛/米2. 说明其物理意义。接着列举实例对帕这一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利用改动的例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练习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和应用情况反馈教学效果。

  (三)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我还想知道……,让学生总结提高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对本节知识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加强学生的记忆。

  (四)布置作业:测出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巩固新知。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搞好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本节课的板书以内容式展现,一目了然,直观显示出教材的思路,并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本节共有三个段标,分别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叫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的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允许学生另选器材,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有较大的空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九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计算能力,编写了应用压强的变形公式进行计算的例题,这样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教材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讨论实例、进行归纳,得出结论,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最后,用“STS"栏目呈现《货车超载,国道不堪重负》一文和图片,旨在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自然科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了解静置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

  ⑵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固体压强概念的建立、应用压强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四、说课堂教学设计

  ㈠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将小钩码放在水平放置的橡皮膜上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凹凸情况,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力和压强)

  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形象直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能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㈡讲授新课

  1、通过以上的橡皮膜引出压力的概念。

  问题:

  (1)人站在地面上,地面上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大小如何?

  (2)压力是否一定由物体的重力产生?压力的方向是否与重力的方向一致呢?

  教师提供一枚图钉,请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解决以上第二个问题。

  学生操作后得出结论:压力不一定由重力产生,方向也不一定同重力方向相同,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举出其他例子。通过学生的举例,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对压力和重力教师再从三要素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两种力,并强调只有在水平面时,压力大小与重力相等。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a、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认识压强)说课稿-九年级物理说课稿,标签: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初中物理说课视频,

  b、提出假设:学生进行大胆猜测

  c、设计实验:教师根据教材图10-3提供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自选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该实验提供的仪器较多,因此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复杂,设计方案时要围绕怎样改变压力、怎样改变受力面积、如何观察和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形变)等来设计。

  d、验证假设: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中,要求学生在方框内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等内容。例如:选用小方桌模型、细沙、砖块进行实验时,实验过程应写出如下内容:

  (a)将小方桌的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观察桌脚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测量;

  (b)仍使小方桌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砖块,观察桌脚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测量;

  (c)将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观察桌脚陷人的深度并测量;

  (d)仍使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与(b)中同样的砖块,观察沙面下陷的深度并测量。

  e、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受力面积下,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相同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3、什么叫压强

  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结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

  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数学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2(帕),且1帕=1牛/米2,并说明1牛/米2的意义。让学生讨论教材中的图10-4一些物体的压强,知道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

  4、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这个活动安排在压强公式形成以后,先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进行分析归纳。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

  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⑵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⑶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

  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⑵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⑶在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在上述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教材图10-5,明辨哪些属于增大压强,哪些属于减小压强,进而由学生举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其他事例.由于教材图10-6中的三幅图都是与受力面积有关的事例,如果先讨论这三幅图,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会认为只有改变受力面积才能增大或减小压强.

  ㈢小结:

  根据板书小结,并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实验应注重探究过程,而不能注重结果,并明确探究的五个步骤。同时对课堂中学生想法与实验设计加以肯定和表扬。

  ㈣布置作业

  请学生回去设计与课本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的方案,并与同学交流。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在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同时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㈤板书设计

  本节板书我采用提纲挈领式的板书,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明确。

  第九节 压力和压强

  一、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

  2、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

  3、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二、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F/S)

  3、单位:牛/米(帕)1牛/米=1帕

相关文章

心灵突破训练(精简3篇)

人脑中有2千亿个脑细胞、可储存1千亿条讯息,思想每小时游走三百多里、拥有超过1百兆的交错线路、平均每24小时产生4千种思想,是世界上最精密、最灵敏的器官。研究发现,脑中蕴藏无数待开发的资源,而一般人对...
教学资料2018-08-07
心灵突破训练(精简3篇)

二年级《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优质3篇)

教材分析:《青蛙卖泥塘》是一篇童话故事。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青蛙根据小动物们的问题,一次又一次改造着烂泥塘,烂泥塘渐渐变成了有花有草、鸟飞蝶舞的好地方。最后,青蛙决定留在这个“好地方”,不再...
教学资料2014-08-02
二年级《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优质3篇)

吕子乔经典语录【最新3篇】

吕子乔是热播情景喜剧《爱情公寓》系列的四大男主角之一,由孙艺洲饰演。如下为吕子乔经典语录,仅供参考! 1、追女生的秘诀之一就是投其所好。比如说我最近打算结交的女生,刚好是孙燕姿的铁杆歌迷怎么办?很简单...
教学资料2011-09-07
吕子乔经典语录【最新3篇】

两地情【精简3篇】

两地情 背景音乐:《真的好想你》 创意:陈丽萍 表现形式:夫妻对白 编剧:胡忠军 用时长度:三分半钟 表演: [幕启,舞台灯光朦胧,《真的好想你》背景音乐起,过门旋律完后,男主持人上。] 男...
教学资料2016-03-07
两地情【精简3篇】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精选3篇】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曾宝俊格致工作坊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遗传与变异”单元的第2课。在色彩斑斓的生物界中,遗传和变异既是互相矛盾的,又是互相依存的。“一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
教学资料2019-03-01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精选3篇】

《忆江南》教学设计【精彩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忆江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
教学资料2014-04-09
《忆江南》教学设计【精彩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