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精彩6篇】
数学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数学教学中,设计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案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数学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在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以及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在设计数学教学方案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要达到的效果。教学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便教师能够根据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其次,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来确定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
另外,教师还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最后,教师需要进行教学评估。在数学教学设计完成后,教师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以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实验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综上所述,一个成功的数学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数学教学设计 篇二
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和探究性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开放性问题和探究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和数学竞赛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游戏和数学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数学实验和数学模型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实验和数学模型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来探索数学规律和定理,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数学探究课程和数学思维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探究课程和数学思维训练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思考和解决,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设计各种不同形式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任务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和效果。
数学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能从扇形统汁图读出必要的信息,为决策服务。
2、结合教学渗透理想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对数据的科学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汁图,能从扇形统汁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结合统汁图正确进行数据分析,为决策服务。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校运会中我们班好多学生都报名参加了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有的同学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大家都来说一说自己最喜欢什么体育项目呢?班长来统计一下
生1:我喜欢跳绳。
生2:我喜欢足球。
生3:我喜欢打乒乓球。
生4:我喜欢短跑。
……
师:刚才班长已经把你们喜欢的体育项目都记下来了,那我们可以对这些原始数据做何处理呢?
生1:制成统计表
生2:制成条形统计图
……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汁图,大家想从中学会些什么呢?
2、提出学习目标
(1)认识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
(2)从扇形统汁图能读出什么样的信息。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教科书第106~107页上的内容和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汇报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
(2)从扇形统汁图能读出什么样的信息?
(生自由说)
(3)牛奶中的数学问题。
看图,并计算出,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4)错例展示。
(每一小组在展示过程中,其它小组均能进行质疑。)
三、激发知识冲突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四、拓展知识外延
1、生活中的数学。
(1)、 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 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2、小小统计员
(1)统计自己家中每月的生活费支出情况,根据所学知识试着制作成扇形统汁图。
(2)进行数据分析,为家庭开支的使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数学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掌握三角函数模型应用基本步骤:
(1)根据图象建立解析式;
(2)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
(3)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简单函数模型。
教学重难点
利用收集到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根据散点图进行函数拟合,从而得到函数模型。
教学过程
一、练习讲解:《习案》作业十三的第3、4题
1、一根为Lcm的线,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一个小球,组成一个单摆,小球摆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s(单位:cm)与时间t(单位:s)的函数关系是
(1)求小球摆动的周期和频率;
(2)已知g=24500px/s2,要使小球摆动的周期恰好是1秒,线的长度l应当是多少?
(1)选用一个函数来近似描述这个港口的水深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并给出整点时的水深的近似数值(精确到0.001)。
(2)一条货船的吃水深度(船底与水面的距离)为4米,安全条例规定至少要有1.5米的安全间隙(船底与洋底的距离),该船何时能进入港口?在港口能呆多久?
(3)若某船的吃水深度为4米,安全间隙为1.5米,该船在2:00开始卸货,吃水深度以每小时0.3米的速度减少,那么该船在什么时间必须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
本题的解答中,给出货船的进、出港时间,一方面要注意利用周期性以及问题的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考虑实际意义。关于课本第64页的“思考”问题,实际上,在货船的安全水深正好与港口水深相等时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是不行的,因为这样不能保证船有足够的时间发动螺旋桨。
练习:教材P65面3题
三、小结:
1、三角函数模型应用基本步骤:
(1)根据图象建立解析式;
(2)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
(3)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简单函数模型。
2、利用收集到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根据散点图进行函数拟合,从而得到函数模型。
四、作业《习案》作业十四及十五。
数学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的:
1、结合课本提供的具体情境,探索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初步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循环小数的读写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实践、观察、分析达到认识理解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概括能力和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4、创设综合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请同学们集中精神听录音,想一想火车行进时车轮滚动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生:咔嚓,咔嚓……重复的出现。
同学们,请观察这是什么图片?(出示自然界水循环的动态图片)
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像水一样的不断出现的循环现象?
生举例
师:讲的好,同学说的都对,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其实我们数学中也存在着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大家想不想理解数学中的循环问题?
二.自学探究,发现新知
(一)、认识循环小数
1.出示算式,揭示矛盾
现在我们来一组有趣的做题比赛(电脑出示)每组完成一题,看哪个组的同学先完成,每组选一名代表黑板来做
2. 44÷4 1÷3 58.6÷11 3.45÷5
尽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计算。在算中让他们去感知去体会“无限”与“有限”,“循环”与“不循环”的数学现象。
教师评出冠军组,待学生发现不公平后请同学说出其中的道理。
2.讨论:
①第(2)(3)最难在哪儿?如果继续除下去,会是什么样子的?
②商为什么会重复出现?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课件演示导致除不尽的原因是余数重复出现,商也依次不断出现。那你怎么表示这种情况的商,省略号又表示什么意思?
你能写出几个像这样的小数吗?
像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板书课题)
3.总结循环小数的定义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几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不同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把你的想法可以和同桌或小组人商量一下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从某一位起”引导学生概括出以上特点。
由学生概括出循环小数定义: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4.小结:同学们真不简单,老师把你们总结的感念整理了一下,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把这个概念默记在心里。
5.现在我们利用这个定义判断下面的小数哪些是循环小数?
1.5353…… 0.19292 8.4666….. 5.314162….. 5.745547…..
(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刚才我们认识了循环小数,循环小数有自己的写法,请同学把书打到27页,自己看一看,你都知道了什么?第二种写法比第一种简便
写出板书中的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三).认识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
看板书中的循环小数,他们小数的位数是怎么样的?
像这样小数部分是无限的小数,你能给他起个名字吗?那么黑板上(1)和(4)中他们的小数位数怎么样? 谁愿意到黑板写出什么是有限小数
(四)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原来数学王国也有循环现象,那就是循环小数,接下来我们继续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好吗?
四.强化练习,促进内化
1.比较大小
2.把下面的三个数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3.判断正误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循环小数,从你们的姿态、眼神及课堂反应中,老师感觉到这节课同学们听得非常专心,那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课后反思
循环小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上期教学内容,是一个新知识,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本节课通过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对“循环”、“无限”等过去没有抽象的认识。我就采用学生熟悉的火车声音、自然界水循环这一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使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学习状态,并对这几个难懂的词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比赛谁先求出商,让学生在不公平的“除尽”与“除不尽”的比赛中发现问题,初步感知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这种数学现象,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讨论中获得循环小数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与合作交流,创新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动脑、动眼、动口研究问题,获取新知。再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阅读数学书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和练习设计配套。用多媒体出示循环小数的相关知识点和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根据小学生直观━半直观━抽象━概括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运用新知,解决问题。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再通过讨论、师解、生自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享受了不同的成功。
四、通过回顾,思考,弄清本节课所获得的新知识,在大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进一步明确学习重点,掌握知识要点对所学知识得到了及时的巩固、提高、升华。
附 :板书设计
循环小数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着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数叫做循环小数。
2.44÷4=0.61 例7. 1÷3=0.33……=0.3
例8. 58.6÷11=5.32727……=5.327
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1
数学教学设计 篇六
前言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和科课程标准有关要求,促进广大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与学,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20xx年由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举办了一次教学设计大赛活动。这次活动数学学科高中组共收到有49篇教学设计文章。获奖文章推荐评审专家组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认真的评审,全部作品均评出了相应的奖项;专家组还为获得一、二等奖的作品撰写了点评。本稿收录的作品全部是参加此次福建省教学设计竞赛获奖作者的文章。按照征文的规则,我们对入选作品的格式作了一些修饰,并经过适当的整合,以飨读者。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阅读,获奖文章的排序原则,并非按照获奖名次的前后顺序,而是按照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1—5的内容顺序,进行编排的。部分体现大纲教材内容的文章则排在后面。
不管你获得的是哪个级别的奖项,你们都可以有成就感,因为那是你们用心、用汗浇灌出的果实,它记录了你们奉献于数学教育事业的心路历程.书中每一篇的教学设计都耐人寻味,都能带给我们许多遐想和启迪.你们是优秀的,在你们未来悠远的职业里程中,只要努力,将有更多的辉煌在等待着大家。谢谢你们!
1、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
一、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A版)第44页。-----《实习作业》。本节课程体现数学文化的特色,学生通过了解函数的发展历史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学生在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信息的过程中,对函数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感受新的学习方式带给他们的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该内容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A版)第44页。学生第一次完成《实习作业》,积极性高,有热情和新鲜感,但缺乏经验,所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做好准备工作,充分体现教师的“导演”角色。特别在分组时注意学生的合理搭配(成绩的好坏、家庭有无电脑、男女生比例、口头表达能力等),选题时,各组之间尽量不要重复,尽量多地选不同的题目,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学习共享的过程中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的熏陶。
三、设计思想
《标准》强调数学文化的重要作用,体现数学的文化的价值。数学教育不仅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理性精神,体会数学家的创新精神,以及数学文明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体验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品尝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
3.在合作形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实践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函数在数学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
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准备】
1.分组:4~6人为一个实习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教师需要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每位学生都参加。
2.选题:根据个人兴趣初步确定实习作业的题目。教师应该到各组中去了解选题情况,尽量多地选择不同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