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教学设计【精彩6篇】
用数学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利用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常常感到枯燥和难以理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来辅助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基于数学知识的益智游戏,如数学算术游戏、数学逻辑推理游戏等。通过这些游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数独游戏,让学生在填写数字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其次,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生动性。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购物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模拟购物的过程,计算商品的价格、找零等,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最后,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团队合作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数学竞赛游戏,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比赛,通过合作解决各种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不仅可以提高数学水平,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利用数学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愉快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和学习动力。
用数学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利用数学建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建模是一种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求解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数学建模课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基于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动手实践,探索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让学生利用数学模型分析交通流量、优化路线规划等,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进行数学建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环境保护问题,让学生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分析环境污染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等,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
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数学建模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展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竞赛,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总之,利用数学建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数学建模课程、引导学生实践项目、组织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用数学教学设计 篇三
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内容:P4及练习一第3、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
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
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用米尺完成对物体的测量,掌握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你能用你手上的学生尺量出数学书的长是多少厘米吗? 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我们教室的长,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为什么? 教师指出:量教师的长、操场的长等比较长的物体时一般用米尺。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米尺。
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学生举手,教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注意看着。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 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量。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教师指出: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
(1)横向、纵向建立1米的表象 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教师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学生练习实际生活想一想、说一说) 2、观察刻度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 厘米。) 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 (100个) 让学生数并作答。(板书:1米=100厘米)
3、量出长绳。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注意:量时刻度O对准绳子的左端。) 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接着量2米、3米……
4、估量。把绳子放下,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估的准。 教师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
三、积累运用
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教师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多媒体课件演示:跳绳,小猫,长椅。)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说说理由。
3、操作性练习。
(l)认识卷尺和皮尺。
我们可以用卷尺和皮尺来量身高。 教师出示卷尺和皮尺。学生认识卷尺和皮尺。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同桌合作量一量。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和身高。
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并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米?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它作单位? 小结: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把我们的两只手张开,大约是1米。生活中有很多长度是1米的物品,下课后带着发现的眼睛去找找它们吧!
用数学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看、说、摆、分、画、互问及互答等形式的活动突出拼角活动的内涵。
2、加深对直角、锐角和钝角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3、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
根据不同的要求,用三角尺拼出各种角。
教学难点:
加深对直角、锐角和钝角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准备:
一副三角尺,钉子板、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先观察,说说每个角是什么角。
学生观察后汇报。学生汇报时,问:你是怎样验证的,
2、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形成的角,指名学生上台用 同样大吗, 三角尺在钟面上
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3、出示一副三角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直角、锐角 和钝角,寻找锐角和钝角时,我们是用三角尺上 的直角去寻找的。
出示一副三角尺,看来三角尺的用处还真 大,那么,三角尺上还藏着哪些知识呢,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用一副三角尺拼一拼
(1)比较两个三角尺。
观察两个三角尺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后 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相同:两个三角尺都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
角。
不同:一个三角尺两个锐角是一样的,另 一个三角尺上的两个锐角是不一样的。
(2)你能用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吗,
交流:钝角比直角大,我们在拼的时候可以怎么想,(利用直角,在直角上加一个锐角) 学生动手拼一拼,展示不同的拼法,指名交流,拼出的是直角吗?
小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角一定是钝角。
三、拓展练习
1、教材第42页做一做。 同桌合作,交流
从两副三角尺中选出两个,拼出锐角、直角展示 和钝角。
2、练习八第12、13、14题。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在拼一拼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用数学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有关乘法口诀的知识。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5= 3×3=
2.填空。
2×( )=4 3×( )=6 4×( )=8
( )×3=12 ( )×4=20 5×( )=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二 、导入:前两节课我们对除法有了初步认识,那么我们在解决哪两种类型问题可以用到除法?
那你能根据刚才我们总结的方法解决下面两个问题吗?(课件)
过渡:这两名同学不但能解决问题,还能说出商,那么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出商的呢?我们今天就来解决除法求商的问题。(板书课题)
三、新课
1.引出除法算式12÷3。
课件呈现例1放大图:猴妈妈从果园里摘回了12个桃子,它想给每只小猴分3个,猴妈妈这时想到了一个问题,谁能猜一猜猴妈妈想到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同学们很善于思考想到猴妈妈的问题,那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他不但列出算式还说出结果,那他是用什么方法算出商的呢?我们动手来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看看他算得的商是否正确。汇报是怎样分的。
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我们怎样算出结果呢?
生: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想3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4。
这三种求商的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法方法?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种求商的方法解决以下的问题。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
(2)与你的同桌交流怎样解决问题,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3)汇报: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过渡: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中找到了求商最快的方法就是用乘法口诀求商,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求商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三、练习
1.练习五的第1题。你能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吗?
说说商几?你是怎样想的?我们求出商是2,如果是你来分气球,你觉得怎样分比较合适?
2.练习五的第2题。
(1)你能说说从画面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你能独立填写除法算式吗?并说一说用哪句口诀想商。
3.练习五的第3题。
师:接着我们来玩一个邮递员送信的游戏,根据图你能说说该如何玩这个游戏吗?
生:说明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
师:那我们看看哪个邮递员能出色的完成任务。
最后,特别请学生观察哪几封信送进了1号信箱。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四、总结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们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
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将今天学到的知识带进我们的生活。
用数学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内容:用数学(1)
教学目标:
1、学会用7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熟练口算7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熟练口算7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一、引入
秋天到了,小兔子要采蘑菇过冬了。
二、新授
1、加法
[出示兔子采蘑菇图]
师:咱们一起来看,左边有几只兔子,右边呢?出示大括号和问号,师:你能说说图意吗?
分组说图意
生回答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求一共有几只小兔。
师:求一共有多少,就要把两部分合起来,谁能列一个算式?
生回答4+2=6,板书
三、46页做一做
四、减法图式
小朋友们回答得真好,那老师还有一幅图,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
出示青蛙图
问:你能说出图意吗?
求剩下几只,就是要从总的里面去掉走的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五、47页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