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掌握唐朝时期的主要中外文化交流内容和方式;

3. 能够分析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

2. 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丝绸之路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

二、学习

1. 通过课文讲解,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和重要性;

2. 以辩论、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分析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拓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一场唐朝时期的文化交流展览,展示唐朝时期的文化成就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四、总结

通过学生展示和讨论,总结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交流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五、作业

布置相关阅读和写作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六、反馈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途径,及时反馈学生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情况,帮助他们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理解文化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掌握唐朝时期的文化交流内容和方式;

3. 能够分析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内容;

2. 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文化遗产和文物,引导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繁荣与文化交流。

二、学习

1. 讲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背景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交流对社会的意义;

2. 分组讨论唐朝时期的文化交流内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带领学生分析唐朝时期的经济繁荣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

三、拓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设计一场唐朝时期的文化交流展示,展示唐朝时期的文化成就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四、总结

通过学生展示和讨论,总结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五、作业

布置相关阅读和写作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唐朝时期的文化交流,拓展视野。

六、反馈

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思维和文化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理解文化交流对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篇三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一、牢固树立课标意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一)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研读“课程标准”自然是我展开教学设计的起点。《课程标准》(20xx年版)对本课作出如下规定:“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这是较为典型的以“点”带“线”的呈现方式,指引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把握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两个典型事例——“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它们在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影响深远,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在学生认知水平及教材知识结构的综合考量下,我将这两点确立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对“鉴真东渡”这一重点的处理,我运用图片导入法,出示《鉴真坐像》图,指导学生观察、描述图片信息并关注“双眼紧闭”的细节,询问学生其中的缘由。在问题驱动之下,学生通过充分提取书本信息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唐大和尚东征传》选段,化身为小导游为游客讲解家乡园博园内“鉴真东渡遇险纪念塔”这一景点。之所以创设这一情境,我主要是为了吸引初一学生的主动参与,将知识点变为“活的”、“可用的”知识,既增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也在活动中渗透基本技能、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最后,我提供了鉴真在日本医药学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在传布佛法外,鉴真还传播了中国许多的文化成就,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对另一重点“玄奘西行”的处理,我考虑到大部分的学生阅读过青少版的《西游记》或观看过相关的电视剧、电影作品,对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感兴趣,对相关的情节也较为熟悉,只是在历史史实与文学作品之间未能作很好的区分。基于以上分析,我设计了表格填空,指导学生完成玄奘西行与“唐僧取经”的比较,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史实与文学作品之间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潜移默化地渗透史料实证素养培育。之后,我充分利用书本上已有的《玄奘西行和回国路线图》、精心选取《大唐西域记》中的精彩片段,要求学生完善玄奘西行路线,引导其形成历史空间概念;还设计“玄奘西行可能会遇到哪些艰险”的历史想象活动,指导学生挖掘历史地图的隐性信息并研读、提取材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迁移并整合不同学科之间习得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追问“我们的想象符合历史史实吗”,激促学生历史思维深入,进一步渗透史料实证素养培育;后设计了话玄奘真实形象的活动,让玄奘的宝贵精神品质走进学生的心田。最后简略补充王玄策、义净等造访印度的史实,凸显玄奘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里程碑式的地位。

  在本课中,“遣唐使”、“唐与新罗的交往”虽未直接列入课程内容,但“鉴真东渡”本身与“遣唐使”到来密不可分,“唐与新罗的交往”作为一个修订版教材的新增子目,也从一个侧面生动展示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的活跃盛况,有助于本课难点的理解,不能置之不理。在这两个板块的处理上,我主要抓住典型人物如弘法大师、吉备真备、崔致远,利用典型图片如《弘法大师行状绘词》,通过图说历史、教师讲述的方式完成,在处理的篇幅及力度上都做了相应的减法。这样的处理可以使得各子目、各板块间详略有别、详略得当,主干知识、重点突出,易于学生把握。

  本课的课程内容还要求学生能“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这对学生的学习提出较高的要求。与一般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等史实性知识不同,这属于规律性、理论性的知识,从行为动词看又属于理解层次要求的知识,对初一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对此,我选用《中华文明史》中“(隋)唐是中华对外交流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对外交流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了前代”这一具有一定权威性的观点,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起点;同时我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从理解“宽度”、“广度”远超前代中逐步突破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发展性”这一特征。

  (二)设计展望

  1.深入全面地研读课标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已经能做到关注课程内容要求,能够依据相关行为动词属性基本判断有关历史问题的量与质的要求,从而做到有的放矢。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应当对历史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实施建议等内容进行综合的、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做到不仅知道“教什么”,明白“怎么教”,更明晰“为什么教”,这对精准把握并突破教学重难点是有益的。

  2.关注课标的动态发展

  现行的课程标准是20xx年颁布的,而统编历史教学书在此之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审查与修改于近两年才投入使用。所以存在对课标进行相应调整的情况。此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已于20xx年正式出台,其中提出的历史核心素养的理念也需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以关注。我认为把握课标最新的调整与变化,有助于我们精准把握并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发挥课程资源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设计思路

  “课程资源”的提出、开发与运用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历史学科涉猎广泛,与其他学科相比,它拥有无法比拟的、独特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它的开发与利用有助于落实课程目标,也能丰富课堂教学、满足学生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众多的课程资源中,我首先充分地利用了教科书资源。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带领学生解读教科书上的插图资源如《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当时的情形知晓遣唐使来华的史实,既感受唐王朝的繁盛,也感悟日本人的向学与坚持。我还利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玄奘西行求法(邮票)》作为相关子目学习的导入材料,以人带事,顺应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此外,我还注意用好教材辅助板块课文旁设“相关史事”、课文后设“课后活动”,引导学生描述画面信息或以之作为思维材料展开活动促进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为什么首先考虑的是教科书资源?教科书是第一课程资源,也是课程资源的核心。教科书不仅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教本”,亦是学生学习的“学本”,是学生获取最为便捷、使用频率最高的课程资源。教师能在课堂中利用已有课程资源进行情境、活动的创设,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课上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加强对教科书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统编教材的可读性,从而为课后的自主学习创设条件。

  本课还甄选了乡土史课程资源。我选用了鉴真东渡遇险纪念塔和如东掘港国清寺遗址,并以之设计了“角色扮演”及学习延伸的活动。乡土史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中具有特色的一类资源,它是师生所处的某一行政单位具体地域特色的、能够反映特定范围内受众文化心理的、承载历史与现状的资源,具有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赋予学生更多参与的可能性等突出特色。这类课程资源的利用,能够较好地拉近历史与学生、与现实的距离,从而客观上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此外,本课还选择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历史题材的视频文学作品资源,如导入部分节选了纪录片《中国通史》中第五十集的片段,不仅起到较好的凝神激趣的作用,同时也让学生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盛景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为本课难点的理解打下一定的基础。在“玄奘西行”子目处理中,我展示出影视作品《西游记》的剧照图片,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并通过后续的列表对比潜移默化地渗透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

  (二)设计展望

  1.课程资源开发应紧扣教学目标

  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已成为一线教师的自觉之举。现今,大量的课程资源被搬上课堂,的确起到一定的兴趣激发作用,却也存在脱离课程目标或教学目标而随心所欲选用资源的情况。我认为教师在兼顾学生兴趣的情况下,应当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经验、认识规律进行合理的选取有教学价值的课程资源,让课程资源既发挥消除学生与历史心理距离的作用,也能更好地为课程或教学目标服务。

  2.重视乡土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乡土史资源不仅可以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印证,而且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研究身边的历史。这类资源的运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进热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也利于活化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水平和思维能力。

  总结:如果说教科书是编写者在精准全面理解课程标准基础上的一次再创作,那么历史教学也是基于课标及教材的一种再创作。本课仅是基于唯物史观的一种理解与创作。不同的史观、不同的视野会赋予本课不同的魅力,可以引领学生从不一样的高度与宽度欣赏历史的意蕴、体会历史的深邃、感受历史的真谛。

相关文章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实用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教学资料2015-02-09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实用6篇】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同时也不断更新迭代,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工作计划吧。什么样的工作计划才是好的工作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
教学资料2011-05-08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选手教学反思-卢文珊【精彩3篇】

2017年焦作市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教学反思与教学设计 《动人的北平》教学反思 温县一中卢文珊 选择这样一篇经典散文参赛,在下了很大的勇气的同时,又觉得些许幸运。幸运的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大赛,...
教学资料2013-04-04
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选手教学反思-卢文珊【精彩3篇】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精简3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把第二个因数扩展到两位数。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本节教材分“不进位”“进位”两个层次编排。本节教学不进位的乘法,主要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
教学资料2015-08-09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精简3篇】

浅谈文明礼仪修养(优选3篇)

首先,加强文明礼仪修养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体现自身价值。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所共知的。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却都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追求着自身的完美,寻找通向完美的道路。争当“名牌”人,强调“外...
教学资料2019-07-06
浅谈文明礼仪修养(优选3篇)

羊祜【精彩5篇】

魏晋历史人物 羊祜(魏晋历史人物) 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西晋开国元勋。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为妻。曾拒绝曹爽和司马昭的多次征辟,后为朝廷公车征拜...
教学资料2019-05-06
羊祜【精彩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