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优秀6篇)
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一
为了更好地指导九年级学生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下面是九年级下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确保学生掌握九年级下学期的所有重要知识点;
2. 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继续巩固和扩展九年级上学期的知识,包括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各个科目的重点知识点;
2. 注重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培养,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维训练;
3. 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各类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4. 注重学生的思维拓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 个性化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帮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长。
四、教学安排:
1. 每周进行定期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2. 每月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科成绩、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评价;
3. 每学期进行学业总结,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学期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
1. 每节课进行即时评价,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每月进行学习计划评价,检查学生的学习计划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偏差;
3. 每学期进行综合评价,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升学和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相信九年级学生在下学期的学习中将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二
随着九年级下学期的到来,学生将迎来更加紧张的学习和备考压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期末考试,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
一、重点知识点梳理:
1. 对九年级下学期的所有科目进行重点知识点梳理,确保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掌握;
2. 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学生消除困惑;
3. 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二、考试技巧训练:
1. 组织模拟考试,让学生熟悉考试流程和规则,增强应试能力;
2. 分析历年考试试题,总结考试规律和出题特点,指导学生备考策略;
3. 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帮助他们应对考试中的压力。
三、复习计划制定:
1.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复习内容和时间安排,确保学生有序高效地复习;
2. 鼓励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复习计划,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3. 设置复习目标和复习进度,及时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帮助他们保持学习动力。
四、辅导辅助:
1. 设立学习辅导小组,组织学生进行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2. 提供在线答疑服务,及时解决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定期组织复习讲座和复习指导,帮助学生系统复习知识,强化记忆。
五、考试后反馈:
1. 对学生的试卷进行详细批改和评分,及时反馈学生的考试表现;
2. 分析学生在考试中的错误原因和薄弱环节,指导他们进行重点复习;
3.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制定个性化的补习计划,帮助他们提高成绩。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的实施,相信九年级学生在下学期的备考过程中将更加有序高效,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为升入高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愿学生们在备考的道路上一路顺风,勇往直前!
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三
一、指导思想
我们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理化生教研组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给我组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使每位教师在科研的同时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学学科共有三个班,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41%,学习发展生占27%。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目标任务
1、 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 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方法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4、讲究“巧练”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6、跟踪检查。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六、教学进度表
周
次 起讫
日期 课
时 教 学 内 容 重 点 难 点
1 3.1-3.4 2 评讲期末试卷
2 3.5-3.11 4 1.生活中常见的盐
(物质的分类) 了解几种常见盐的组成及用途;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发生;碳酸根离子的检验;过滤、蒸发的操作。 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发生;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3 3.12-3.18 4 2.化学肥料
单元复习 常见化肥的种类与作用
4 3.19-3.25 4 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3.有机合成材料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有机合成材料。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5 3.26-4.1 4 全册复习、阶段考试
6 4.2-4.8 4 试卷分析
中考复习(一、二)
7 4.9-4.15 4 中考复习(三、四)
8 4.16-4.22 4 中考复习(六、七)
9 4.23-4.29 4 中考复习(八、九、十)
10 4.30-5.6 0 假期
11 5.7-5.13 4 中考综合复习(1)
12 5.14-5.20 4 中考综合复习(2)
13 5.21-5.27 4 中考综合复习(3)
14 5.28-6.3 4 中考综合复习(4)
15 6.4-6.10 4 查漏初缺
16 6.11-6.16 2 中考。
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任务,并积极组织学生以《中考精典》为蓝本进行中考复习备考,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九年级两个教学班,其中九(1105)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学习能力比较强,九(1106)班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21%,学习发展生占27%。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
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学难度不大,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层次,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任务、措施
1、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每位教学要按学校教务处的要求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本学期要注重教学反思的书写。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特别是要处理要落实好《中考精典》的教学任务。
4、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教学,确保实验操作考试学生顺利过关。
5、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并做好跟踪检查,培优工作。
五、教学进度表
略
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五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
二、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46人,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31%,学习发展生占47%。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目标任务
1、 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方法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4、讲究“巧练”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6、跟踪检查。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六、教学进度表
时 间 教 学 内 容
第一周 第 九 单元 溶液 单元复习与检测
第二周 第 十 单元 酸和碱 单元复习与检测
第三周 第十一单元 盐和化肥
第四周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第五周 专题训练一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第六周 专题训练二 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第七周 专题训练三 化学用语
第八周 专题训练四 化学计算
第九周 专题训练五 实验基本操作
第十周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专题训练六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推断
第十二周 专题训练七 实验放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第十三周 专题训练八 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十四周 综合考试及模拟考试
第十五周 综合考试及模拟考试
第十六周 综合考试及模拟考试
九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六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任务,并积极组织学生以《中考精典》为蓝本进行中考复习备考,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只有一个教学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15%,学习发展生占20%。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学难度不大,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层次,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任务、措施
1、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要按学校教导处的要求做好,本学期要注重教学反思的书写。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特别是要处理要落实好《中考面对面》的教学任务。
4、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教学,确保实验操作考试学生顺利过关。
5、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并做好跟踪检查,培优工作。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课时 计划讲授内容
1, 2月17-2月21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3 2月24 -3月7 第九单元 溶液(溶液的形成、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4-5 3月10-3月21 第十单元 酸和碱(常见的酸和碱、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6-7 3月24 -4月4第十一单元 盐、化肥(生活中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8-9 4月7-4月18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9~12 4月21 -5月9第一轮复习,中考精典基础篇
13~15 5月12 -5月30实验操作考试
16~17 6月2-6月13专题练习精讲
18 6月16 -6月17 4 模拟,中考适应性考试。心理辅导。
六 教学目标
全县前1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