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啼》教学设计(精选3篇)

《鸟啼》教学设计 篇一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们将以《鸟啼》这首古诗为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其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熟悉这首诗歌的内容和节奏。老师可以先朗读一遍,然后让学生跟读,帮助他们掌握诗歌的语调和韵律。接着,可以让学生分组朗读,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其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理解诗歌背后的意义和象征,并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比如“诗中的鸟啼有何寓意?”、“诗人为什么选择用鸟啼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等等。通过分析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最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创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可以让学生模仿《鸟啼》的写法,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插画、音乐等方式来呈现诗歌的意境,培养其创造力和表现力。通过创作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提升其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其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欣赏和创作诗歌中感受到快乐和成长。

《鸟啼》教学设计 篇二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们将以《鸟啼》这首古诗为素材,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引入诗歌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猜测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可以选择一些描绘自然景象的图片,比如森林、湖泊、鸟类等,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这首诗歌可能描绘的场景和情感。通过图片展示,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美感。

其次,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声音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声音来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可以播放鸟类的叫声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感受鸟啼的声音给人的感觉和联想。也可以让学生模仿鸟类的叫声,通过声音的表达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义。通过声音体验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诗歌,培养其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最后,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戏剧表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身体语言来诠释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可以让学生分组表演《鸟啼》中的情景和人物,通过表演来展现诗歌的内涵和情感。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戏剧作品,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戏剧表演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培养其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其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能力,让他们在感受和表达诗歌中体验到快乐和成长。

《鸟啼》教学设计 篇三

《鸟啼》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鸟啼》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鸟啼》的教学设计 篇1

  一、课文分析

  《鸟啼》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二模块“珍爱生命”专题“生命之歌”板块中的一篇课文英国作家劳伦斯通过描写严冬消逝、春天来临之际鸟儿的啼鸣,表达对生与死的思考和对神奇生命的由衷赞美,生发关于“生”与“死”的思考,告诉人们应该向鸟儿那样面对严冬,面对死亡,面对苦难,面对绝境,不哀伤,不沉沦,勇敢地面对,顽强地抗争,像鸟儿那样“向死而生”这种哲理性很强,集情、景、理于一身的文章,一直以来都挑战着教师的理解和教学。

  《鸟啼》沿着“聆听——思考——礼赞”的思路展开文章对鸟和鸟啼的变化描写(鸟复苏,到微弱的啼鸣,再到悦耳的声音)充分表现了作品的主题,死与生虽不相容,但春天必然来临,生命的冲动谁也没法阻止,表达了作者对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和追求,启示人们像鸟一样向死而生

  文章理解上的难点在向死而生的内涵上向死而生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一种大彻大悟的人生心态正视现实、直面人生,是基本内涵这种生命解读,实际暗含了知死守生、视死而生、轻死重生的哲学理解和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理解了死,才能理解生;看清了人生的有限,才能看清自身发展的无限

  二、教学设计

  教材编写者建议采用文本研习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小鸟啼鸣声中蕴涵的生命的活力,领悟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和对生命神奇的由衷赞美”围绕这个建议,笔者三轮教学采取了三种不尽相同的教学设计

  第一轮教学设计(简):

  1、听一听:鸟啼有什么特点?

  2、看一看:鸟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啼鸣?

  3、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鸟啼放在这样—个环境中?

  4、想一想:鸟啼带给你怎样的思考?

  5、拓展延伸:人应该怎样活着?怎样活才更有意义?

  第二轮教学设计(简):

  1、反复朗读课文,找出议论和抒情的句段重点朗读

  2、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研习

  (1)课文第一段:“横陈”“吃净”是什么意思?作者写鸟儿的死亡如此惨烈目的是什么?

  (2)面对死亡,鸟儿们有哪些表现?请标注体现鸟儿表现的句子并朗诵

  (3)对鸟儿的这些表现,作者是如何评价的?请标注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诵读并赏析

  (4)文中作者对死亡和生命有哪些认识?给你什么启发?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思考

  第三轮教学设计(详):

  1、迅速浏览全文,整体感知文章思考:作者从这鸟儿的歌声中听到了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变迁的第一阵爆发

  大家不难发现,文章1—8节就在写这场变迁的爆发,之后就是作者的感悟那么,这场变迁是怎样的变迁?

  明确:冬天——春天

  文章中鸟啼成为了春天来临的主要表现内容,那么冬天呢,通过描写什么内容来表现?

  明确:鸟尸

  在原文中哪个地方进行了集中描绘?

  明确:第一节

  请同学朗读、思考,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这幅画面的特点。

  明确:死寂、毫无生气、恐怖、凄凉

  所以,这散落遍地的鸟尸就象征着死亡那么,鸟啼呢?作者笔下的鸟啼也并非纯粹的,是否也存在着一定的变化趋势呢?

  明确:鸟啼象征生命

  面对冬天充满死亡气息的鸟尸的画面,我们倍感凄凉压抑,那么,面对春之鸟啼,我们的心情又是如何的呢?

  明确:喜悦

  哪一小节最能体现这种喜悦之情?

  明确:分析赏读第6节

  2、作者从鸟啼中听出了这样一场变迁的爆发,有了怎样的感悟呢?请自由朗读9—15节,寻找观点句。

  明确:提示找观点句的方法“世界不能选择”“春天不能抑制”“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

  那么,围绕观点句,作者是怎样来抒发他的感悟的呢?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谈一谈。

  明确:(学生分别分析)作者认为,生命和死亡全部相容死亡犹如冬天,不能选择;生命更像春天,不能抑制,所以,他认为要像鸟儿们那样“向死而生”

  鸟儿是怎么做的?找出文章中的描写。

  明确:第14节放声高歌“它们不能哀伤,不能静默,不能追随死亡”与“它们不哀伤,不静默,不追随死亡”的比较。

  3、当我们面对人生中不能选择、不可避免的困境、挫折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向死而生”是否给了我们一定的人生启迪呢?

  明确:生因为死的衬托更显得珍贵,以死亡为背景的生更见顽强——海德格尔

  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向死而生!世界不能选择,春天不能抑制——生命的力量不可阻挡向死而生的生命,才显得更加可贵与伟大。

  4、结合你对“向死而生”的理解、感悟,寻找一些熟知的事例(历史人物或身边人物)加以阐述。

  三、反思评价

  以上三个教学设计是笔者在2004年、2007年、2010年分别使用的2004年的时候,刚刚接触新课程的理念,正在进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的试用,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听——看——想——拓”的思路,确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2007年的时候,苏教版高中教材已完整使用一轮,对其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注重形式的基础上,重视了一些阅读方法的指导到了2010年,教材使用两轮,对教材的优劣势有了明晰的认识,也接受了文本细读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就形成了上述的设计比较这三种设计,我以为只有进行文本细读才能更加接近语文的本质,让语文更有语文味

  1、文本细读或可避免语文的“娱乐化”和“应试化”这两种倾向新课改以来,语文课堂变得越来越热闹人们在为语文不再枯燥、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而欢欣鼓舞的时候,突然发现,语文课的语文味越来越淡,娱乐味越来越浓动辄讨论,动辄活动,课堂热闹了,却丢掉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涵咏;不在文本中品读字词句篇,却跑到文本外面研究与理解文本没有关系的问题,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丢了语文的根我至今仍保留着2004年上《鸟啼》时所用的课件,声音、色彩、画面不可谓不精致;我至今也还记得在“拓展延伸:人应该怎样活着?怎样活才更有意义”这个环节中表现出来的“热烈气氛”;更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有识之士的一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不说“振聋发聩”,亦不说“醍醐灌顶”,但着实让我警醒:热闹能带来快乐的氛围,却不一定能带来快乐的语文!2007年的教学设计,走出了繁杂,走向了语文的技能训练,但总也感觉少了一些语文味,有“应试化”的影子第三个设计,立足于文本设计,着眼于文本字词句的解读,让学生在品读词句的过程中把握作者的思想,同时也学会表达思想个人认为,文本细读有效避免了语文教学“娱乐化”和“应试化”这两种基本倾向。

  2、文本细读应该关注到文章的“文”、“质”、“道”三个方面文本的文即为文本所表现或反映的客观事物;文本的质即为隐藏于文本外在物象之内的思想,它包括文本作者及文本本身所具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个方面的内容;文本之道是文本之构成法则文本,是文道质和谐的统一体解读文本,就应解读文本之文、文本之道、文本之质高中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加之编者明确的编排意图和作者直白的抒情议论,学生说出文章的主旨似乎并无困难因此,有老师提出,这篇文章不值得上事实真是这样的吗?教材编写者大概会首先反对苏教版教材按人文话题组元,“珍爱生命”这个专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人生苦难的反思;有对他人生命的关爱,也有对他人关爱的感受;还有对小生灵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告诉学生“珍爱自己的生命,也珍爱他人的生命,乃至珍爱一切生灵;将爱的火炬照彻整个生命的流程”,“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生命才能永恒”(以上均引自必修二《教学参考书》“珍爱生命专题内涵解说”)可见,《鸟啼》一文构成了编者对生命的认知和思想体系,不教的话,显然不能将编者“珍爱生命”专题的编写意图忠实地贯彻下来,也势必影响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知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在接受媒介多、接受途径广的信息社会,学生缺少的不会是思想,而恰恰是表达思想的方法,即“道”从这个意义上说,“道”比“文”、比“质”更重要第三个教学设计恰恰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以赏析“哪一小节最能体现春天鸟啼的喜悦之情”、“作者是怎样来抒发他的感悟的”这两个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文章诗意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在感悟思想的同时掌握了技能笔者以为,“因道悟文”是近阶段高中语文教学迫切需要重视和强化的。

  3、语言是文本细读的重要抓手叶圣陶说:“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由此可见,语言是文本阅读的重要抓手第三个教学设计中的“它们不能哀伤,不能静默,不能追随死亡”与“它们不哀伤,不静默,不追随死亡”两句的比较,就是从语言的角度体会鸟儿的不同心情——“不能”强调主观能动,“不”侧重客观陈述——“不能”句,不是说鸟儿没有哀伤、静默、追随死亡,而是说鸟儿克制了这样的情绪,为“放声高歌”提供了真实的背景,更显真切、更易动人再如,讨论“像鸟儿们那样‘向死而生’,鸟儿是怎么做的”的过程,就抓住了“像……一样”的基本结构,既理解了句子,又细化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为下面的拓展提供了思考的角度和方向抓住这些质朴又充满韵味的语言,文本细读就深入了,文章理解就深刻了,语文味就显现了。

  《鸟啼》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劳伦斯的思想和创作思想;

  2、知道“鸟啼”的象征意义,理解其给人的启示。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文本解读,学会分析“鸟啼”的启示;

  2、通过活动体验,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3、通过技法鉴赏,学会将抽象道理具体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深化热爱生命的情怀;

  2、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

  3、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4、体会劳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分析“鸟啼”的启示;

  2、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教学方法:

  1、教法:欣赏品味法、自主探究法、自由讨论法、迁移教学法

  2、学法:自读感悟、合作探究、运用迁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灵的鸟啼,与幽雅相伴,与美好相随,鸣唱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给人许多深刻的启示。同样,鸟也啼唱在外国文学中,那么英国作家劳伦斯这篇《鸟啼》(板书)中,鸟如何鸣唱,又给人什么启示呢?

  二、文本解读:获得鸟啼的启示

  1、哪几节写鸟啼?哪几节写启示?

  明确:全文共15段,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的啼鸣。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侧重写鸟的啼鸣给人类的启示,写“我们”的思考。

  2、鸟啼在什么环境下出现?又是如何变化的?你又获得什么样的整体印象?

  (1)明确:严寒持续,鸟尸横陈,场景让人倍感凄凉。

  (2)“吃力”“微弱”——“隐约而清越”——“含糊”“若断若续”——“活泼”“悦耳”。由弱变强,由少变多,由微弱扫悦耳。

  (3)严寒过后,天气转暖,鸟儿不停地啼鸣,汇聚成一个声音的'洪流,呼告了一个春天新世界的到来,显示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

  3、象征着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

  明确:鸟啼又带给人类什么样的启示,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自主探究,自由讨论)

  “不必再注视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鸟尸……我们身上的酷冷”。理解:不必畏惧严寒、死亡和痛苦。

  “世界不能选择……春天不能抑制……”理解:春天的的到来是势不可挡,生命的冲力是无法遏制的。

  “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理解:生死无法共存,有生则有死,有死则有生。

  “谁能阻挡到来的生命冲动呢……”理解:离开死亡,走向新生,是生命的本能,是无法阻挡的。

  4、通过这些启示,劳伦斯有什么样思考?

  明确: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质上不可兼得;同时,他也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会来临,谁也无法阻挡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补充:劳伦斯是一位性格十分复杂,内心充满苦闷,对现代工业文明持批判和否定态度,致力于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对人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自由发挥怀着憧憬的作家。他的散文是一个孤独者在他那个喧哗年代和骚动的文化氛围中发出的生的感叹。他曾说过,我的文章是写给50年后的人看的。

  三、活动体验:礼赞生命的高贵

  1、思想来源:劳伦斯是一位性格十分复杂的作家,他内心充满苦闷,对现代西方工业文明批判和否定态度,致力于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对人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怀着憧憬。他的散文是一个孤独者在他那个喧哗的时代和骚动的文化氛围内发出的生的感叹,字里行间渗透着哲学的思辩和诗的意境。

  2、生命充满神奇的力量,在你的经历中,有过这样的发现和体会吗?

  ①学生举例:战胜死亡,战胜挫折,走出逆境,创造奇迹的事例都行。如:植物中的草,在石缝中顽强地生长,创造生命的奇迹;动物中的蚂蚁,在火海中惨烈地求生,展示生命的悲壮;人物中的史铁生,在厄运中艰难地奋进,用笔敲开写作的大门。

  ②教师体会:说说自己的例子。

  3、生命以力量证明它的高贵,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因为力量。你觉得还有哪些东西可以使生命高贵?能举出例子吗?(交流讨论)

  示例:

  ⑴尊严:周总理维护国家尊严

  ⑵慈悲:浙江一位以捡破烂为生的妇女,先后收养了几十名弃婴,把他们抚养成人

  ⑶奉献:上海有位工人,十几年来无偿献血五十多次

  ⑷真爱:南京一位母亲用鲜血哺育孩子

  ⑸独特:丁俊晖的成材路

  ⑹勇敢:一位派出所所长为救群众力敌四个歹徒

  4、为了让我们的生命高贵起来,我们该做些什么?(补充:侗族寨王的故事)

  四、写作实践:写出灵魂的感悟

  1、本文讲述的是抽象的道德,为什么我们并不觉得枯燥?(讨论)

  主要是由于象征、拟人手法的运用,托物言志。

  2、请你把你讨论中所说的生命感悟也通过这样的手法写出来。

  五、结语:

  是的,生命是伟大的,生命是高贵的,就让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并拿出行动来维护我们生命的高贵,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充满快乐的笑语,充满欢畅的鸟啼。让我们倾耳细听窗外那只画眉的低鸣……倾听鸟啼!

相关文章

郭沫若《屈原》教学设计(经典4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郭沫若《屈原》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教学资料2018-05-04
郭沫若《屈原》教学设计(经典4篇)

一年级《春风吹》教学设计(优秀3篇)

教学目标:(一)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二)使学生知道春天是种植的季节,教育学生珍惜春光,创造条件开展种植活动,为班级,为学校,为祖国作贡献。(三)指导学生按课文内容填空,背诵课...
教学资料2016-07-05
一年级《春风吹》教学设计(优秀3篇)

闲荡閒蕩【最新3篇】

闲荡(閒蕩)xián dàng[释义] 闲逛。 [例句] 他才怀抱着自以为是伤透了的心,到四处闲荡去了。 [同义] 闲逛;...
教学资料2012-08-06
闲荡閒蕩【最新3篇】

严嵩(精彩5篇)

严嵩 严嵩(严嵩) 严嵩(1480-1567)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他是明朝重要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
教学资料2017-04-08
严嵩(精彩5篇)

中国石油大学排名【优秀3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排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是一所工科类重点本科院校,2013年综合实力全国排名第9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国综合排名年份 排名 总...
教学资料2018-07-05
中国石油大学排名【优秀3篇】

鸡兔同笼教学反思(优质4篇)

第1篇:《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数学新课程的重要原则是“以学生为本”,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互动”则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或手段。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还要在...
教学资料2018-03-04
鸡兔同笼教学反思(优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