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的奥妙》教学反思
《重复的奥妙》教学反思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重复的奥妙》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复的奥妙》教学反思 篇1
《重复的奥妙》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并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节课的活动性和探究性较强,所以在教学时,我采用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时,首先由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忆来发现重复的规律,从而引出课题。然后,展示情境图,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有意培养学生发现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概括的能力。紧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灯笼的排列规律,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表示并展示汇报。学生参与性极高,愿意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并能清楚解释自己的表示方法。同时学生也感受到用画图、文字等方式表示的简洁性。接下来,让学生自己选取一组事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表示方法,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发现这些规律的共同点——他们都是重复出现的。最后,寻找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在这个环节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
交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本节课,极高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但在这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1、整节课对于学生的评价语过于贫乏;2、在学生发现这些规律的共同点后,应让学生再给同桌说一说每组事物接下来又会是什么?这是我这节课中所欠缺的地方。
《重复的奥妙》教学反思 篇2
《“重复”的奥妙》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好玩》第二课时的内容,属于综合实践活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会简单的“重复”规律。这节课以主题情境图为载体,放手让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去寻找规律,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些规律,实现了从具体事物到抽象的数学符号的过渡。反思整个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游戏导入引起兴趣课始,我创设了“猜灯笼”的情境,让孩子们游戏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进入新知的学习。
二、教学设计循序渐进、层层推进。“表示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基础,我设计了“语言描述规律——表示规律——交流表达方式”三个环节,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探究学习。特别是在“表示规律”环节,我先选取了“灯笼的排列规律”,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表示,展示交流,在了解了不同的表示方式后再任选一种进行表示,这样的设计有梯度,降低了探究活动的难度。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出示主题图后,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主题图,渗透有序观察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用语言描述规律时,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发现规律特点的环节,引导学生观察每组有规律的信息,总结出规律“按()个一组重复出现。”培养了孩子的概括能力。
当然,“教学是缺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在任选一组表示规律并展示交流后,可以问学生:“有没有哪个同学的表示方式改变了?比如说表示灯笼的规律时用的是画图的表示方式,这次选用符号了。”特别是那些复杂的事物(如气球的排列)用数字和符号表示规律更加简洁。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符号表示的简洁性,强化符号意识。
《重复的奥妙》教学反思 篇3
20xx年6月2日到6月3日,闽黔名师团队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课例交流研讨活动,在泉州师院尊道附小成功举办。我有幸以一节《重复的奥妙》参与了此次的课例交流活动。
《重复的奥妙》教学内容安排在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属“数学好玩”综合与实践活动领域,是本套教科书第一次设置独立的课节,是“探索规律”的起始课。本节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会简单的“重复”的规律,并学会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继而学会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本节课,我主要围绕了“发现规律——表示规律——运用规律”三个主要核心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教学中层层推进,扣紧“重复”的规律,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发现规律。首先,出示两面彩旗,再让孩子们依次猜测下一面是什么颜色旗子,从而找到规律顺利猜出旗子的颜色。接着让孩子们感受规律的存在,从而发现主题图中诸多重复的规律。
二、自主探究,表达规律。在孩子们充分发现规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表示规律。我选择以彩旗为例,让孩子们试着在纸上用写一写、画一画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表示它的规律。再通过展示学生表示规律的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此环节,我发现孩子们有着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用一段文字完整表示规律的,有写“红红蓝、红红蓝”这样的文字呈现方式的,还有用画诸如“△△○△△○”这样的图形表示方式的……在评价过程中,孩子们不但有自己喜欢的表示方式,更会欣赏其他孩子简洁明了的表示方式,很多人表示更喜欢画图形的方式表示,又快又简洁。此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表示规律的'乐趣与美妙。
三、应用提升,运用规律。由于前两个环节中,孩子的观察与体验较充分,所以孩子们的课堂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只是,我们的探究活动并不止于此。会发现规律,会表示规律,很棒!给孩子鼓励的同时追问:“这些规律有用吗?你们会用吗?”进而提升到运用规律的难点环节。
我引导孩子再次观察旗子的规律,根据这种排列规律,求出第14面,第19面,第23面,第27面旗子各是什么颜色的。孩子们从一开始的借助观察彩旗规律说第14面的颜色,再到利用有余数除法的方法解决后面几个问题,一个比一个得心应手。接着,又利用重复的规律解决了一定数量的彩旗中,有几面红旗,几面蓝旗这样的问题。此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运用规律中体会重复的奥妙,学会运用规律,果然能让一些比较复杂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回归生活,寻找规律。完成前三个环节了,我又让孩子们再次回到生活中去寻找重复的规律,感知生活规律,让学生感受重复规律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整节课的教学得到了贵州专家团的肯定,同时也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原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贵州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专家组组长吕传汉教授忍不住补充道:“你的课已经把孩子的思维推向一个高潮了,这本是一个成功的教学点,你非得来个课堂小结,硬是把孩子的思维拉回谷底。我们的教学不一定要按照教学预设来进行,特殊情况就要特殊处理……”吕传汉教授这番殷切的话语如醍醐灌顶,让我知道了自己犯了什么样的过错。而贵州凯里学院肖绍菊教授的点评,则是从“重复”这一规律追溯初中的排列与组合的思想高度,提出了在“运用规律”这一环节中,不单单可以用有余数除法的方法,还可以用乘法、减法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她建议数学教师在教学这一部分知识时,心中一定要有排列与组合的概念。肖教授的建议不禁让我想起苏明强校长常常对我们说的,设计案例时一定得遵循两个原则,即站位要高,基点要低。
活动已然成功落幕,学习的脚步永不歇息。感念苏明强教授用心指导,感念指导老师倾情指教,感念尊道附小的领导和全体同事的顶力支持,感念专家们对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