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观潮》教学设计【精选3篇】
语文《观潮》教学设计 篇一
《观潮》是中国作家巴金的一部小说,通过描写家庭纠纷和个人命运的变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接着,通过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可以通过讨论小说中的家庭关系、人性冲突和社会现实,引发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就作品中的某些情节或人物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小说的相关文献、评论和影视作品,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更多关于作品的内容和影响。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纪录片或讲座,让他们了解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影响,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总的来说,语文《观潮》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和社会,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感悟。
语文《观潮》教学设计 篇二
《观潮》是一部描写家庭纷争和社会风云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命运的追踪,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导读和分析小说的情节,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可以从家庭关系、人物性格和社会现实等方面展开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还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行为动机和情感变化,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文学活动,如朗读、写作和创作等,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朗读作品中的经典段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感情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写作读后感、评论和小说改编,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和研究,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让他们了解更多关于作品和作者的信息。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文学讲座、比赛和展览,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邀请作家或文学评论家到校讲座,让学生与文学大师面对面交流,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情和探索欲。
总的来说,语文《观潮》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引导他们思考人生和社会,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在感悟文学的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感悟。
语文《观潮》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语文《观潮》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笼罩、薄雾、若隐若现”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边读书边想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
教学难点:理解潮来时的描写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式,培养留心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
步骤:播放潮水音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询问: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那在作者的眼里,钱塘江大潮又是怎样的呢?
形式:歌曲、音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自主探究:默读、轻读
(1)字词:读正确、通顺,弄清词义。
(2)内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画出喜欢的句子,记录你的感受
B.检查反馈
字词关:
(1)引导思考:多义字:“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自主发言,字典验证。
(2)鼓励发现:易错字音、字形,总结记忆方法。
(3)四字词语:结合图片,理解——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风平浪静。
(4)朗读练习:同桌互读,朗读竞赛
内容关:
(1)引导观察: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总结交流:总(天下奇观)——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初步交流: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目的】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了解学生的感受能力与兴趣所在。
3、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潮来前
(1)默读思考:作者在这一段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2)发表感受:你觉得平静的江面怎么样?怎么感受到的?
结合图片,理解关键词”横卧”
联系实际,体会“若隐若现”
(3)除了涨潮前的江面,还有什么景象?
潮来时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1)“隆隆的响声”是什么样
儿的,谁来学学看?(轰隆隆... ...)(2)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写的?(闷雷滚动)
(3)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么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4)想象: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白线是什么样子的?结合图片看一看。
(2)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
(3)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4)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齐读)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1)解释:一丈是3.3米,两张多高是多少啊?
(2)类比:相当于我们三、四层楼那么高。
(3)想象:三四层楼那么高的浪横贯整个江面,直扑过来,那将是怎样的一副画面,来,把它的壮观读出来。
(4)学生自由练读之后分组比赛读,然后齐读。
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对比: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潮来后
方式:仿照上一环节,小组合作讨论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六七米高了。
对比前后,感受余波
(1)、江面是立刻恢复平静了吗?怎么看出来的?
(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义。体会形、声之变化)
(2)、潮来后与潮来前的平静一样吗?
(3)、质疑:人群又有什么变化?(缺少)
(4)、想象:这时候观看的人会是什么样?
4、品读课文,体会手法
(1)为什么作者能写得这么雄伟奇特呢?你发现了什么?
(2)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5、巩固小结
记者采访,总结抒情:四人一组小组讨论、演练,派代表发言,问:能描述下当时的场景吗?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
6、课上拓展
(1)、配乐练笔,描绘变化
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段,或书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2)、口语表达,揭示原因
阅读资料袋,(以潮水第一人称)做讲解
7、课下延伸
(1)识字写字:配图制作成书签,或贴图完成游记表。
(2)口语交际:说说假期游览的风景名胜并写下自己的感受,特别注意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1.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
2.观潮教学设计
3.《观潮》教学设计
4.观潮教学设计和课件
5.初中观潮教学设计
6.《观潮》教学设计优质版
7.观潮教学设计及反思
8.观潮优秀教学设计
9.小学语文优质篇《观潮》教学设计
10.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