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教学课程反思
《平移》教学课程反思
《平移》教学课程反思1
“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本节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具体实例中感知平移现象,认识平移的实质,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美。据此,我通过三个层次来实现教学目标。
第一层次是使学生感知平移现象,通过创设情景,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出发,引入新课,同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感知中初步认识平移,而且深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后,观察几个运动现象并进行辨析,判断哪些是平移,哪些不是,为什么,使学生加深对平移现象的认识。
第二层次是探究平移的特点,通过学生的集体讨论和探究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创造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活动中去。然后再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倾听中把自己的思路同别人的方法进行比较,理解和接纳别人的观点。在对平移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归纳平移的两大特点。
第三层次是就是对所学知识的提高与升华,灵活运用平移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活学活用,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了两大特点
第一点在于让学生经历自主观察-探究-归纳-应用的整个过程。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深刻地认识问题
《平移》教学课程反思2
《平移和旋转》是人教版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的两种不同方式,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从教学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对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复杂,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有的学生还亲身经历过。
平移和旋转对学生来说这种物体运动的现象是观察得到,体悟得到的,因此我从数学化的角度对这节课进行了设计,帮助学生将生活现象数学化,将无意认识有意化,无序思维有序化。在课堂上,我先做了一个推桌子的动作,又做了个拉窗户的动作创设教学情境。从情境中引出移动,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平移的运动特征,从而揭示平移的.概念。然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物体平移的过程,又出示方格图,并自制了小房子的教具,在方格纸上平移房子,房子运动时,对应点、对应线段比较清晰,且非常直观,学生容易把握平移的特征。课前学生也准备了格子图和小房子,学生通过操作,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平移的运动特征。
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距离及画出平移的图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针对这个难点,我先让学生猜测平移的格数,大多数学生都会猜4格,因为两座房中间空了4格。我并不否认学生的观点,而是让学生借助学具小房子移一移,自己得出结论:向右移7格。再让学生脱离学具,想想有什么好办法来数?激发学生思考数平移格数的优化策略。最后得出结论:数一个图形移了几格可以找图形中的一个点或一条边,看它移动了几格就说
明这个图形移动了几格。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猜测小房图平移的格数,再放手让学生交流,使学生在交流的碰撞中自然地想要探究正确地判断平移距离的方法。随后,再根据动态课件,教师适时引导:要知道小房图平移了几格,先要定标准(可以是一个点),再看这个标准平移后对应的位置,数出中间的格子数,就是平移的距离。让学生在书上任意选择不同的点数一数,再交流,从而发现了其中的规律。这一过程,细化了操作方法,使学生对平移的距离有了较好的认识,不仅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最后我又设计了拓展练习,要求学生画平移4格后的小船,这是一个开放性的练习,答案也是多样化:可以是向左、右、上、下平移4格后的小船,也可以是先向右平移1格,再向上平移3格等这样的两次平移。通过拓展练习学生对平移这一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感知旋转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电风扇,风车等动画,水到渠成地得出了“旋转”现象的特征——“物体绕着某一个店或某一个轴转动的运动方式。”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在教学前深入研究教材的重要性,准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在确立教学重点难点之后,根据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规律,可以重新组织教学素材,以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遗憾的是教学中学生很多有价值的生成没有很好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