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本培训制度(优秀6篇)
学校校本培训制度 篇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校本培训制度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成果。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校本培训制度,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校校本培训制度可以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通过校本培训制度,学校可以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经验,并将其传授给教师。教师通过参加培训,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学校校本培训制度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技能。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技能是影响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通过校本培训制度,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和发展方向,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技能。比如,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评价与反馈等方面的培训课程,帮助教师掌握更多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此外,学校校本培训制度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校本培训制度,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可以借此机会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建立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团队精神。
综上所述,学校校本培训制度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校本培训制度,可以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应该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制度的建设和实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支持。
学校校本培训制度 篇二:校本培训制度的实施与应对挑战
学校校本培训制度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本文将探讨校本培训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首先,校本培训制度的实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培训课程的开展、培训师资的选拔和培养、培训资源的采购等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然而,学校的资源有限,如何合理配置资源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这一挑战,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与企业、社会组织等的合作关系,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同时,可以采用线上培训、自主学习等方式,降低培训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校本培训制度的实施需要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培训课程的设计、培训师资的能力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都直接影响到培训效果。然而,由于学校自身的限制和师资力量的不足,培训质量和效果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挑战,学校可以通过引进外部专家、与其他学校的合作等方式,提高培训师资的水平和培训效果;同时,可以建立培训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和反馈培训效果,及时调整培训方案和方法。
最后,校本培训制度的实施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然而,由于教师的工作量和压力较大,他们可能会对参加培训课程抱有抵触情绪。针对这一挑战,学校可以采取激励措施,如提供学分、评选先进等,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同时,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方向,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技能,增加培训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综上所述,学校校本培训制度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资源投入不足、培训质量和效果保障、教师参与度不高等挑战。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鼓励教师参与,以确保校本培训制度的顺利实施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学校校本培训制度 篇三
依据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校本培训的若干意见》和永嘉教师进修学校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办法》,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机构设立
1、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负责人,校本培训组织机构和专人负责,相关科室主任成员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负责总体领导、协调工作。
2、学校科研处作为校本培训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校本培训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
3、学校其他科室应配合校本培训。
4、校本培训的档案有专门收集、整理和归类存档。
二、考勤制度
1、每次集中培训各位教师应签到。
2、在校本培训期间,如有事需提前请假。
3、按要求做好培训记录。
三、考核制度
1、校长办公室做好教师校本培训出勤记录,作为认定学时依据。
2、教师培训结束后上交相关记录表、册、学习心得、成果集以及其他作业认定培训学时。
3、每学年末进行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先进教师的评选。
4、校本培训考核合格者按县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认定学时。
学校校本培训制度 篇四
一、校本培训学习、例会制度
1、参加培训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每位在职教师必须参加培训。
2、教研组每两周组织一次集中培训活动,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二次大型教研活动。
3、开展分层次培训,骨干教师、新教师要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专项培训。
4、教师参加培训时,要认真记录,并做到及时消化,应运于教学研究。
5、教师必须按时完成自修内容,及时整理自己的校本培训档案袋,每学期期末上交。
6、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讲公开课一节、写课后反思10则篇,上交最佳教案一篇、听课20节以上。
7、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达到区进修学校所规定的学分。
8、加强培训者的培训,提高培训者的素质。
二、项目负责人职责:
1、负责对本校教师的理论辅导与实际指导。
2、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过程、培训总结。
3、检查各项工作,记录过程,做好分析,及时反馈。
三、奖惩制度:
1、每位教师都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每次校集中培训折合1学分。应参加而未请假缺席一次取消其本次应得学分。
2、教师参加集中培训辅导、研讨要按时出席,如有特殊情况的需事先向相关领导请假,事后把学习内容及时补上。
3、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听好辅导课,做好笔记,及时完成作业。
4、增加培训在教师工作考核中的分值,参加培训表现尤为突出者,(如出勤率高,作业认真、有效,培训成绩考试优秀)年终以适当奖励,并与教师年度考核挂钩。
5、在上级组织的教师教学大奖赛中获奖,考核中加分。
6、撰写论文在上级获奖或公开发表,考核中加分。
7、奖励方法:
教职工在关于教育科学研究中取得成果(绩)可获教研成果奖,具体奖励标准为:(论文获奖按同档次1/3发给,论文发表按刊物等级三等奖计,学科技能竞赛按论文计。):
学校校本培训制度 篇五
为了深入开展教师综合素质的训练工作。塑造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特制定本校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奖惩制度。
一、奖励制度:
1、按时参加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认真完成作业、在研讨活动中发言积极的将记入优秀学员考核档案。
2、能把所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成绩突出者将记入优秀学员考核档案。
3、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积极撰写论文,并发表的教师记入优秀学员考核档案。
4、结合所学内容在校级做公开教学的教师将记入优秀学员考核档案。
5、在校组织的综合素质培训有关竞赛中获奖的教师记入优秀学员考核档案。
二、惩罚制度
1、如一学期中在培训时请假超过三次,那么将扣掉一定的学时分。
2、如无故善自不参加学习者,按旷职处理。在继续教育考核档案中不记学分。
3、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教师将不继续教育考核档案中记入成绩。
学校校本培训制度 篇六
为加强校本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提高广大教师参与培训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稳定提升,学校制定了《校本培训考核制度与奖惩办法》,确保我校校本培训工作顺利实施。其考核成绩与奖惩办法与教师年终绩效成绩挂钩,具体规定如下:
一、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第一负责人,教导主任参与的校本考核小组,考核小组严格要求对教师考核。
二、学校举行的教科研活动,如集体备课、观摩课、汇报课、专题研讨等活动,教师必须出勤,积极参与发表意见,如有迟到或无故不到者,扣除本次培训的学分,并且扣除学期绩效考核1-3分。
三、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学研究和培训,鼓励教师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倡导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提倡教师将学习、反思与实践有机结合,学校教师必须做到:
1、根据省、县教育部门规定每人必须参加90学时培训,教师已选课、学校已审批的教师必须参加培训。
2、参加学校组织的主题性集中培训。
3、参加教研组组织的集体备课和业务学习,有内容记载,做好考勤记录的。
4、人人做到开校级公开课每学年至少一节。并且把教案上传校本培训博客。
5、校内外听课,有课后点评和总评。并且每学年至少有一篇评课稿上传校本培训博客。
6、阅读教育理论等书籍,作好笔记,并写一篇读后感上传校本培训博客。
7、积极撰写论文。每人每学年必须至少有一篇校内交流及以上级别论文。
8、每位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学校青年教师班学习。并且参加校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9、中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学基本功竞赛,鼓励老教师参与其中。
四、每学年结束,将评选本年度的校级教学能手、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名师等,评选的依据是教师平时的学习情况,课堂教学水平以及教学中取得的荣誉与成绩,评选出教师除了物质奖励之外,其绩效成绩加4分。
五、教科研成果奖励:
1、学科评奖:校级2分,学区级一等奖3分、二、三等奖2分,县级一等奖4分、二等奖3.5分、三等奖3分,市级一等奖5分、二等奖4.5分、三等奖4分,省级及以上6分。
2、论文(案例)获奖、发表:校级2分,学区级一等奖4分、二等奖3.5分、三等奖3分,县级一等奖6分、二等奖5.5分、三等奖5分,市级一等奖10分、二等奖9分、三等奖8分,省级及以上12分。
3、课题、论著:课题:县级立项4分,结题8分,获奖10分;市级及以上立项10分,结题14分,获奖20分。执笔人负责人计满分,成员折半计分。论著:个人教育教学专著主编16分、副主编6分,编委2分
总之,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将严格按照上述规定去要求每一位教师,以鼓励为主,赏罚分明,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真实性与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