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精选3篇】
医院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篇一
医院预算业务管理制度是指为了规范医院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质量,确保医院财务健康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制度。医院预算是医院年度经济活动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方向。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业务管理制度对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医院预算业务管理制度应明确预算编制的原则和程序。预算编制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合理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等。科学性要求预算编制应基于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合理性要求预算编制应符合医院经营管理的规律,公平性要求预算编制应公正、公平、透明,可操作性要求预算编制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性。预算编制的程序包括预算目标的确定、预算数据的收集、预算计划的编制、预算方案的审核和预算报告的编制等。
其次,医院预算业务管理制度应明确预算执行的要求和控制措施。预算执行的要求包括预算执行责任的明确、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检查、预算执行的过程控制和预算执行的绩效评估等。预算执行的控制措施包括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检查机制的建立、预算执行的过程控制机制的建立和预算执行的绩效评估机制的建立等。
再次,医院预算业务管理制度应明确预算调整的流程和方式。由于医院的经营环境和经济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预算调整是必要的。预算调整的流程包括预算调整的申请、预算调整的审核和批准、预算调整的执行和预算调整的报告等。预算调整的方式包括预算增补、预算减免、预算变更和预算挪用等。
最后,医院预算业务管理制度应明确预算管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预算管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医院内部对预算管理的监督和评估,包括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预算编制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和预算调整情况的监督和评估等。外部监督是指政府或其他相关部门对医院预算管理的监督和评估,包括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预算编制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和预算调整情况的监督和评估等。
综上所述,医院预算业务管理制度对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算业务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和优化,以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医院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医院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篇二
医院预算业务管理制度是医院为了保障财务收支平衡、提高经济效益和加强内部控制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该制度对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和财务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医院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和预算监督评估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医院预算编制是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的基础。医院预算编制应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合理性、公平性等原则。科学性要求预算编制应基于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可操作性要求预算编制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合理性要求预算编制应符合医院经营管理的规律,公平性要求预算编制应公正、公平、透明。预算编制应明确预算目标、收入计划、支出计划、资金需求等内容,并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其次,医院预算执行是保障预算实施的重要环节。医院预算执行应按照预算编制的要求进行,确保预算的执行效果和质量。预算执行应明确预算执行责任、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和检查、建立预算执行过程控制、开展预算执行绩效评估等措施。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及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
再次,医院预算调整是因应经济环境变化而进行的合理调整。预算调整应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方式进行,包括预算调整的申请、审核和批准、执行和报告等环节。预算调整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采取相应的调整方式,如预算增补、预算减免、预算变更和预算挪用等。预算调整应在保证财务平衡的前提下进行,确保医院的经济效益和财务健康。
最后,医院预算管理的监督和评估是保障预算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医院内部和外部应建立相应的预算管理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医院内部应加强对预算管理的监督和评估,确保预算执行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医院外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医院预算管理的监督和评估,促进医院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综上所述,医院预算业务管理制度对于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至关重要。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算业务管理制度,并加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和预算监督评估等工作,以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医院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篇三
一、编制预算的原则
1. 收支统管。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统筹兼顾。
2. 对预算的安排就是资金的安排,要对各类资金统筹调度、合理安排。
3. 积极稳妥。编制预算要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不搞赤字预算。一切收支数字的预测和计算都要科学、严密、准确、真实。
4. 以法理财。收支预算是医院财务工作的重要基础,预算的编制过程也是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制度,规范财务管理的过程。
5. 预算编制的要求、程序、方法。
二、编制医院财务预算的基本要求
医院收支预算的编制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编制预算是医院预算管理的基础环节,为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必须先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1. 对上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究,通过分析、研究,掌握财务收支和业务规律及有关资料的变化情况,总结
经验
,汲取教训,预测预算年度的收支增减趋势,为编制年度预算奠定基础。
2. 核实基本数字。如在职和离退休职
工人数、门急诊人次、床位编制和实有病床数,计划年度政策性增支因素的标准或定额等。这是提高预算编制质量的前提。
3. 正确测算各种因素对医院收支的影响。一是分析测算计划年度内国家有关政策对医院收支的影响,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发展社区卫生、增设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对收入的影响,增加工资补贴、实行房改对支出的影响等。二是分析事业发展计划对医院收支的要求,如新增病床、新进大型医疗设备和计划进行的大型修缮、锅炉改造等对资金的需求和对收入的影响等。
4. 准确掌握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有关编制医院收支预算的要求,熟悉新的预算科目及其内涵,熟悉预算表格的内在联系。只有充分做好上述各项准备工作,才能将预算编制得切合实际,具可操作性。
三、编制财务预算的组织程序
医院提出预算建议,财务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医院编报正式预算,财务部门正式批复预算。
四、编制医院财务预算的具体方法
医院应逐步改革传统的“基数+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采取零基预算法编制年度预算。也就是在科学测算计划年度内各项工作对医院收支影响程度的基础上,确定每项工作可能给医院提供的收入或需要安排的支出数量,而不是审核修改上年预算或审定新增部分。
1. 收入预算的编制。财政补助收入数,应根据财政部门核定的定额补助和定项补助数编列。
(1)医疗收入,门诊部分应以计划门诊人次和计划平均收费水平计算,住院部分应以计划病床占用日数和计划平均收费水平计算,其它医疗收入应区分不同的服务项目,确定不同的定额,分别计算;
(2)药品收入,可以上年度每门诊人次和每占用床日药费的实际收入水平为基础,结合预算年度业务量预计变动数计算编列;
(3)其它收入,可根据具体收入项目的不同内容和有关业务计划分别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逐项计算后汇总编制。
2. 支出预算的编制。医院的支出的编制包括医疗支出、药品支出、财政专项支出和其它支出。医院支出预算的编制应本着既要保证医疗业务正常运行,又要合理节约的精神,以计划年度事业发展计划、工作任务、人员编制、开支定额和标准、物价因素等为基本依据。
(1)医疗支出,对人员经费支出部分应根据医疗业务科室计划年度平均职工人数,上年末平均工资水平,国家有关调整工资、增加工资性补贴的政策规定、标准,职工福利费的提取标准、提取额度,计划开支的按规定属于职工福利费范围的增支因素,离退休人员数和国家规定的离退休经费用于开支标准等计算编列;公用经费开支部分,对公务费应以年度人均实际支出水平为基础,按计划年度医疗业务科室平均职工人数、业务发展计划、经费开支定额计算;对业务费可在上年度实际开支的基础上,根据计划年度业务工作量计划合理计算;设备购置费、修缮费等,可根据修购基金提取数量以及根据需要和财力可能安排的修购项目实事求是的编列。
(2)药品支出的编列方法与医疗支出基本相同,包括药品管理支出和购进药品的支出。
(3)财政专项支出按照具体项目预算编列。
(4)对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后勤部门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以及其它各类杂项开支应分别计算编列。其它支出,可参考上年度实际开支情况,考虑计划年度内可能发生的相关因素,正确预计编制。
五、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