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雪》说课稿【精彩3篇】
《第一场雪》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为《第一场雪》,是一篇记叙文。主要通过描写一个小男孩第一次见到雪的情景,表达了他对雪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简单明了,语言流畅自然,富有感染力。适合初中学生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大意和细节;
(2)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和句子。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感受;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教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大意和细节;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隐含意义;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描绘雪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雪的印象以及雪的美丽之处。
2.阅读与理解(15分钟)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些基础的理解问题,如: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小男孩对雪有什么样的感受?
(2)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词语学习(10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理解生词和词组的意思,并进行积累;
(2)学生合作完成课本上的词语搭配练习。
4.情感教育(10分钟)
(1)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雪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5.拓展活动(10分钟)
(1)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写一篇关于自己第一次见到雪的文章;
(2)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
6.归纳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第一场雪》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仅能够掌握文章的大意和细节,还能够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和句子,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感受。在情感教育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拓展活动中,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一场雪》说课稿 篇三
《第一场雪》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第一场雪》是六年制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情溢言表,充分体现了作者由这场雪预见到明年粮食的丰收而无比喜悦之情。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深入研读课文,感受下雪后景象的美,丰富学生对下雪的认识。
2、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发展目标:培养和发展想象力与探究能力。
三、学习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四、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采用“感情朗读法”利用极富感情的语言表达,紧扣重点词、句细嚼慢咽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
学法:教给学生“四读”的学习方法,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
六、教学准备:
利用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趣阅读
先让学生回顾下雪前,下雪时的情景,接着播放《雪绒花》课件,激起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
2、回顾学法,整体感知
先复习上节课所总结的学习方法,再引导学生整体品读文段,然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心中的感受如何?
3、精讲细读,释疑拓展
体会情感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采用感情朗读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情感。先让学生边读边想,捕捉关键词语读出雪后景象的特点,再引导学生质疑并品析好词好句的妙用,用自己的话语赞一赞作者遣词造句的绝妙,最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悟景悟情,并结合课本拓展延件“拍雪景”,“想象作者接着还会说什么?”
4、揭示背景,情感升华。
先介绍本文作者峻青的写作背景,接着以一个反问。升华情感,最后让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这一环节,从部分回归整体,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升华情感,完成教学任务。
5、研读运用,深化发展。
在这一环节中,先师生共同总结写作方法,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达到背诵。
6、作业设计:
以生为本,高度自主。这次设计的作业是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在《小蜜蜂》积累本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7、板书设计
19、第一场雪雪前:
骤然变冷
一读:呈现画面雪中:纷纷扬扬。
二读:品词品句雪后:雪大—景美—人欢。喜爱。
三读:领悟情感联想:瑞雪兆丰年、喜悦。
四读:以情带读。
这个板书既概括了全文的内容,又体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及学法;既展示了文章的层次条理,又体现了所述事物的特点;既新颖别致,又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