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通用4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篇一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分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分数不仅仅是一个数学知识点,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式。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初步认识分数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分数的定义。分数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的,分子表示被分割的部分,分母表示整体被分割的份数。例如,1/2表示将一个整体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分数是一个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数。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分数的大小比较。当分母相同时,分数的大小取决于分子的大小。例如,1/2和3/2,由于分母相同,所以3/2大于1/2。当分母不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求通分的方式来比较大小。通分就是将分数的分母改为相同的数,然后比较分子的大小。例如,1/2和1/3,我们可以将它们的分母都改为6,得到3/6和2/6,由于3/6大于2/6,所以1/3小于1/2。
除了大小比较,我们还需要了解分数的运算。分数的加减法是比较常见的运算。当我们需要将两个分数相加或相减时,首先需要找到它们的公共分母,然后将分子相加或相减,最后保持分母不变。例如,1/2 + 1/3,我们可以将它们的分母改为6,得到3/6 + 2/6 = 5/6。对于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我们只需要将分子相乘或相除,分母相乘或相除即可。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分数的应用。分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到,比如在烹饪中需要根据食谱调整食材的比例,或者在购物时需要计算打折的折扣比例等等。因此,掌握分数的初步认识对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总结起来,分数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我们需要通过初步认识来理解它的定义、大小比较、运算规则以及实际应用。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运用分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篇二
在数学课上,学习分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分数不仅仅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初步认识分数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分数的定义。分数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的,分子表示被分割的部分,分母表示整体被分割的份数。例如,1/2表示将一个整体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分数是一个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数。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分数的大小比较。当分母相同时,分数的大小取决于分子的大小。例如,1/2和3/2,由于分母相同,所以3/2大于1/2。当分母不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求通分的方式来比较大小。通分就是将分数的分母改为相同的数,然后比较分子的大小。例如,1/2和1/3,我们可以将它们的分母都改为6,得到3/6和2/6,由于3/6大于2/6,所以1/3小于1/2。
除了大小比较,我们还需要了解分数的运算。分数的加减法是比较常见的运算。当我们需要将两个分数相加或相减时,首先需要找到它们的公共分母,然后将分子相加或相减,最后保持分母不变。例如,1/2 + 1/3,我们可以将它们的分母改为6,得到3/6 + 2/6 = 5/6。对于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我们只需要将分子相乘或相除,分母相乘或相除即可。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分数的应用。分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到,比如在烹饪中需要根据食谱调整食材的比例,或者在购物时需要计算打折的折扣比例等等。因此,掌握分数的初步认识对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总结起来,分数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我们需要通过初步认识来理解它的定义、大小比较、运算规则以及实际应用。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运用分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这样的评课稿,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篇三
同课异构是一种新的教研方式,充分发挥了我们教师的创新才能,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三位老师同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他们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我们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
我觉得三位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
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⒈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教学时,三位老师都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⒉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如三位老师都有把生活中的“汽车标志”、“国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图片等搬入认识分数的课堂,可以说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放置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场景中简直不值得一提,但我们惊喜地发现,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学生从这些生活画面中,不仅联想到了“ ”“ ”等分数,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表象辩证地体会到了其中的数学算理。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而且将知识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与“数学”的一拍即合之下,才生成了如此经典的课堂。
⒊注重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三位老师摒弃了“师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并让学生上台展示。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当然,每一节课都很难做到“踏雪无痕”,多多少少会留下一些遗憾。我有几个观点,纯属“一家之言”,现提出来与各位共同商榷。
⒈张老师的设计可谓是大胆、开放,给了我们对分数初步认识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全新的感受,真的是很震撼,资料共享平台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但是我觉得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张老师在此内容的传授中
过急,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体会和表述几分之一的意义,重难点没有突破。
⒉周老师自己个人的各方面素质都非常不错,不管是语言的表述还是板书的书写都显得那么干脆、漂亮,很让人羡慕!但是毕竟这是借的班级,学生跟不上你的的语速,跟不上你的思维,在这种情况下能稍放慢一些,提出问题后不要急着让学生回答,等一等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⒊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充分表现出李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述的重视,整节课下来,基本上学生都能准确的表述几分之一的意义,知识目标落实的比较到位。但是李老师自己的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炼,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失误。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还请各位同仁指正批评。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篇四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夏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整节课能准确把握目标,导学生主动学习,具体表现在:
一、 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
很多老师在教学时,都是从生活中“分”字引入,从平均分引出分数,而夏老师这节课从接从1/2这个分数直接引入,显然她是经过多番思考的。每个学生学习数的基础不同,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绝对不是一张白纸,部分学生在通过不同的途径听过或看到过分数,可能也有部分学生会读、写分数,只是他们的认识是不完善的,夏老师先让学生各抒已见,然后经过系统地整理,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悟分数的含义、认识、理解分数。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人教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定位为:本册教材主要是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而以后要学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逐渐脱离了直观方式的支持,更多的是从数系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分数。夏老师这节课目标定位准确,紧紧地抓住目标,层层落实。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一折1/2和用不同的方法折出1/4,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地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了几分之一的分数,但是学生在比较学生大小时,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教师用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三、 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这一节课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几分之一,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点。教师以1/2这突破口展开教学。先谈谈对1/2的认识,在互动对话中初步建立1/2的表象,之后教师又组织同桌合作折一折、涂一涂出1/2,判断1/2等数学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充实学生对1/2的理解。在1/2的基础上,认识1/4,折法不同,每份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用1/4表示呢,让学生主动探索出“折法”和“形状”都不是本质属性,而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几份才是本质属性。在比较大小时,教师又进一步让学生用圆片代替饼来验证的大小。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中自主地探索出分数的意义和大小的比较,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反思:
1、 如何让课堂提问更加有效?
2、 对分数大小的比较,是否可以逐一出现?一下子出现3个分数大小的比较,是否难道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