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的初中物理说课稿(精彩3篇)
《浮力》的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一
一、说课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浮力的概念和产生的原理,能够运用浮力解释物体浮沉的现象,并能够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
二、说课重点
浮力的概念和原理、物体浮沉的解释、浮力的计算方法。
三、说课难点
浮力的产生原理和物体浮沉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观察一只漂浮在水面上的小玩具鸭子,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鸭子能够浮在水面上,为什么有的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而有的物体却沉入水中。
2. 概念解释(10分钟)
通过展示一段视频和图片,介绍浮力的概念和产生的原理。解释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的上升压力大于物体的自重而产生的,从而使物体浮起来。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浮起来时,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3. 实验演示(15分钟)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用一个密度较大的物体和一个密度较小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并解释为什么密度较小的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
4. 计算浮力(15分钟)
通过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浮力的计算公式(F=ρVg)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通过几个例题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5. 拓展应用(10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与浮力相关的例子,如船只浮沉、潜水等,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他们提出更多类似的例子。
6. 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浮力的概念和原理、物体浮沉的解释以及浮力的计算方法。
五、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
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物体浮沉的解释
浮力的计算方法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浮力的概念和产生的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够应用浮力解释物体浮沉的现象。在实验演示环节,学生参与度较高,能够通过实验结果理解浮力的概念。但是,在计算浮力的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一些困惑,需要在后续课程中进行巩固和拓展。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可以增加一些更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浮力的实际应用。
《浮力》的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三
关于《浮力》的初中物理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8年级(下)第九章第四节《浮力》,
关于《浮力》的初中物理说课稿
。下面就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计理念、教学方法、学情分析、教学程序六个方面说说如何上这节课的。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和气体的压强、压力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概念的认识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为学习下一章物体的浮沉、二力平衡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浮力大小的探究过程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识确定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浮力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设计理念
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设计理念,针对本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确定本节课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资料共享平台
《关于《浮力》的初中物理说课稿》(https://)。通过现象引出课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教师点拨 解疑释惑──创意设计 应用实践等一系列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自主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具体教法包括:提问法、谈话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法等。五、学情分析
任教的学校属于普通农村中学,有些学生上进心不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宜低起点入手。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程序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新课引入: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课
便以课文四副图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讲授新课: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这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来构建浮力的概念。通过图9-29这个探究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到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托的力,这里我增加设计了一步用手托石块使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这样一个步骤,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托力”的存在。再让学生通过实验概括总结出浮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从日常生活和常见的自然现象中举例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
在研究浮力的大小时,先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说出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然后出示图9-30的器材,提出问题:如何测量装水的塑料袋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根据课文的步骤进行实验。实验时要引导学生逐步进行实验,得到科学的数据,将一组较好的数据板书到黑板上,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一个让学生信服的结论。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家探究科学规律的过程。
最后,利用我们身边的一些现象讨论验证得到的结论。
3、反馈和巩固:
这节课教学容量大,所以反馈和巩固主要留待课后完成。如果课堂上有剩余时间,可请同学回顾板书内容,归纳出通过本节课学到的二种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一是称量法,二是阿基米德原理法。归纳出两个探究过程。
4、布置作业: 课本 P771、3、4
第2题: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找,和同学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