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案(推荐3篇)

《将进酒》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将进酒》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

2. 学习并掌握《将进酒》的基本知识和主题;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分析《将进酒》的诗歌结构和表达手法;

2. 理解《将进酒》中所蕴含的主题和情感;

3. 领会李白的创作意图,从中汲取启发。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李白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学重点一:分析《将进酒》的诗歌结构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和意象;

3. 教学重点二:分析《将进酒》中所蕴含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内涵;

4. 教学重点三:讨论李白的创作意图,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发,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5. 练习与巩固: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加深学生对《将进酒》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1. 讲授与演示相结合: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作业,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

3. 学习反思: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和总结,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和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

1. 李白的诗集和相关研究资料;

2.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辅助工具;

3. 学生课本和笔记。

《将进酒》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将进酒》,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通过分析诗歌的形式和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将进酒》中的意象和象征;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 导入:通过观看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将进酒》的兴趣;

2. 教学重点一: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 教学重点二: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教学重点三: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实践;

5. 练习与巩固: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1. 预习与讲解相结合:通过预习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和技巧;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写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表达技巧。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作业,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

3. 学习反思: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和总结,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和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

1. 相关的诗歌鉴赏资料和研究文献;

2.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辅助工具;

3. 学生课本和笔记。

《将进酒》教案 篇三

《将进酒》教案(网友来稿)

张宏锋

教学目的(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发有关材料。

材料一:李白生平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材料二:李白诗作选

客 中 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注:(1)老春,酒。(2)夜台,阴间。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临路歌》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江上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西岳云台歌》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送蔡山人》

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英 ——《东武吟》

材料三:杜甫诗二首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教学过程

课间音乐(幻灯片1、2)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酒)

“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幻灯片3)

同学们能说出李白的关于酒的诗句吗?(学生发言,幻灯片4、5、6)

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板书课题:将进酒)

二、学习目标(幻灯片7)

本堂课我们争取达成以下学习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背诵全诗。

三、配乐朗诵(幻灯片8)

四、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1.布置思考题:如何鉴赏诗歌,今年的高考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途径,就是抓住“诗眼”。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呢?下面请同学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诗歌,整体感知。(板书:感知思

想内容)

2.学生自读

3.学生回答思考结果(估计回答有多种)

4.讨论:你为什么找这一句?联系你所学过的、知道的李白诗歌稍加说明。

相关文章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精彩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因数和倍数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因...
稿件2014-03-09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精彩6篇)

找规律评课稿【优秀6篇】

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找规律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找规律评课稿 篇1  5月31日上午第三节课...
稿件2016-05-02
找规律评课稿【优秀6篇】

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优选3篇】

《解决问题的策略》(四上)说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思想方法,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不仅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养成运...
稿件2017-01-06
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优选3篇】

篮球赛新闻稿(经典6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新闻稿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广泛,新闻稿是公司/机构/政府/学校等单位发送予传媒的通信渠道,用来公布有新闻价值的消息。我们该怎么写新闻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篮球赛新闻稿范文,希望能够...
稿件2016-09-05
篮球赛新闻稿(经典6篇)

学生开学发言稿【优选6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总不得不需要用到发言稿,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发言稿会更加事半功倍。怎么写发言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开学发言稿(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
稿件2016-03-06
学生开学发言稿【优选6篇】

伶官传序教案教案(精选3篇)

邱龙涛 教学目标 : 1、德育目标: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知识目标:A掌握实词:原,恨,其,乃,纳,何其,函 组 告,抑,忽微,逸豫。 B、多义词...
稿件2014-01-09
伶官传序教案教案(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