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学计划(最新3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学计划 篇一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大小来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
2. 学生能够用适当的比较词语来描述数字的大小关系。
3.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来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
教学内容:
1. 通过比较物体的大小来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
2. 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来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
3. 通过练习运用比较符号来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知
1. 教师出示两个物体,比如一支铅笔和一本书,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 教师问学生哪个物体更大,哪个物体更小,并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来。
第二步:引入数字比较
1. 教师出示两个数字卡片,比如4和7,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2. 教师问学生哪个数字更大,哪个数字更小,并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来。
第三步:讨论比较词语
1. 教师出示一些比较词语卡片,比如大、小、相等,让学生观察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语来描述不同物体和数字的大小关系。
第四步:练习比较符号
1. 教师出示一些比较符号卡片,比如>、<、=,让学生观察并理解这些符号的意义。
2. 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对,让学生运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
第五步:巩固和拓展
1. 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对,让学生进行比较,并用适当的比较词语和比较符号来表达数字的大小关系。
2.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交换答案进行检查。
教学评价:
1. 通过观察学生在比较物体大小和数字大小时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数字大小关系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和答案的准确性,评价学生对比较词语和比较符号的掌握程度。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学计划 篇二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通过比较物体的大小来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
2. 学生能够用适当的比较词语来描述数字的大小关系。
3.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来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
教学内容:
1. 通过比较物体的大小来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
2. 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来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
3. 通过练习运用比较符号来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知
1. 教师出示两个物体,比如一支铅笔和一本书,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 教师问学生哪个物体更大,哪个物体更小,并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来。
第二步:引入数字比较
1. 教师出示两个数字卡片,比如4和7,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2. 教师问学生哪个数字更大,哪个数字更小,并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来。
第三步:讨论比较词语
1. 教师出示一些比较词语卡片,比如大、小、相等,让学生观察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语来描述不同物体和数字的大小关系。
第四步:练习比较符号
1. 教师出示一些比较符号卡片,比如>、<、=,让学生观察并理解这些符号的意义。
2. 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对,让学生运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
第五步:巩固和拓展
1. 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对,让学生进行比较,并用适当的比较词语和比较符号来表达数字的大小关系。
2.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交换答案进行检查。
教学评价:
1. 通过观察学生在比较物体大小和数字大小时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数字大小关系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和答案的准确性,评价学生对比较词语和比较符号的掌握程度。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学计划 篇三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同样多”、“多”、“少”地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
3、初步培养观察、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
二、预计教学时间: 1 节
三、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1、呈现小猪、小兔盖房子的主题图。谁能根据图编一个故事?先给学生2~3分钟组独立观察思考图,然后请学生说说图中的故事。
2、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中藏着那些数学知识。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同样多”
(1)教师:图中有几只兔子?一只兔子搬几块砖?(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在黑板上贴小兔子的头像和砖头的图像)。一只兔子搬一块砖,小兔子的只数和转头的`块数谁多谁少?(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只兔子对1块砖,没有多余的砖头,也没有多余的兔子,我们就说兔子和转头的数量同样多。这样一个对一个的比较方法叫一一对应。要求学生口头说:兔子和砖同样多。
板书:兔子和砖同样多
(2)教师:图中还有那些物体的数量是同样多的?(苹果和小猪、小兔和小板凳、小兔和萝卜)(学生找出后要让学生说说谁与谁同样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动手操作,先在老师引导下摆处与5个梨同样多的苹果图片,接着用铅笔柏同样多的橡皮,以及同桌合作,一个发指令,一个摆图片,训练学生的合作与动手操作能力。
2、学习“多一些”,“少一些”
(1)比一比
教师:观察图中一共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在黑板上贴相应的图片。)
一只小猪对一根木头,有没有多余的小猪?有没有多余的木头?
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怎么知道木头比小猪多?
(2)连一连
教师:我们用连线的方法,一只小猪对一根木头(教师边说边示范连线)小猪都对上了,而木头还多出一根。说明木头多,小猪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板书:木头比小猪多一些,小猪比木头少一些)(要求学生跟着说,学会说完整的话)
(3)说一说
教师:图中还有那些物体可以比?(苹果和小兔、小猪和小板凳、小兔和小猪、小猪和胡萝卜等)(要求学生先同桌找一找,说一说,然后全班说,要求把话说完整。)
(4)动手操作
A、第一行摆4个圆,在圆的下面摆三角形,三角形比圆多一个。第二行摆几个三角形?
B、第一行摆5朵花,第二行摆的比第一行少一朵,第二行摆几朵?
C、同桌两人先一人摆出两种物体的,另一人用“谁比谁多几个”和“谁比谁少几个”的句子说一说摆的结果。然后交换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