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精彩6篇)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 篇一

《短歌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短小精悍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如何将这首诗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呢?下面我将分享一个优秀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短歌行》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意蕴。

4.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审美情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导入:通过介绍李白和《短歌行》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解读:逐句解读《短歌行》,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3.分析: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创作:要求学生模仿《短歌行》的形式,自己创作一首短歌,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思考诗歌对他们的启发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

1.讲授相结合:既要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内容,又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展示分享: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作业评定:评估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3.反馈建议: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提高文学素养。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理解《短歌行》这首经典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 篇二

《短歌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它以简洁明快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如何通过这首诗歌来启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呢?下面我将分享一个优秀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短歌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掌握《短歌行》的结构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能力。

4.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创作热情。

二、教学内容

1.导入:通过展示《短歌行》的诗句,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思考。

2.解读:分段解读《短歌行》,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3.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主题和象征,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4.创作: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与《短歌行》相关的作文,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5.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和感悟,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

1.讲授引导:既要讲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又要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2.个性化学习: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作,激发他们对文学的个性化理解和创作。

3.鼓励表达: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估

1.作业评定:评估学生的作文质量和表达能力。

2.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和表达情况。

3.反馈建议: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可以有效启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引导他们理解和欣赏《短歌行》这首优美的诗歌,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让诗歌之美在学生心中绽放。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 篇三

  《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分享一份《短歌行》教案给大家学习参考!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 能力目标: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领会诗人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个人大家认识吗?大家在《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经常见到他。

  《短歌行》大家听过吗?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就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场面,唱的就是这首《短歌行》。《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以汉乐府旧题来写时事。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也许还记得在第四十八回有段关于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曹操亲自率八十三万大军,兵临赤壁城下,想要一举扫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大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船头,慷慨而歌,即《短歌行》。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二、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三、听范读,齐读,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诗歌

  (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

  四、合作探究,诗句解析:

  你认为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慷慨悲壮。

  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忧。

  他忧的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在此感叹什么?明确:光阴易逝、人生短暂。人生的短暂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样,太阳一出来就没了。

  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朝露: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有特定意义,即生命短促易逝。

  ③杜康——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不是的。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所以这个“忧”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实际上在这里作者有意无意也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你们也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运用典故。诗人在此借古人之语,抒发的是自己的何种情怀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出自《诗经。子衿》,原句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由思慕情人变为思慕贤才,向人才发出了深情的呼唤,我就像思慕情人一样思慕你们贤才啊。

  呦呦四句出自《小雅—鹿鸣》本是周代朝廷与民间宴请宾客的诗句,主要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相处的温情。诗人运用这四句诗表明只要贤才来投奔我,我曹操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

  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尊重贤才的思想感情。诗人将这几句诗,信手拈来,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心愿,与全诗融为一体,显得巧妙和谐。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存,看望,问候。相,偏指一方,这里指曹操。契阔:久别重逢。旧恩:老交情,老朋友。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这四句仍是作者想象大家在一起畅快交谈的情景。

  第三层写出了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人才的欣喜。

  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

  ①以“乌鹊”无枝可依类比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巧用这一典故,在于说明,自己会像周公那样,有宽广的胸襟,殷勤地接待贤才,希望天下贤士都来归顺自己。同时,在这里,诗人也是以周公来勉励自己,只要得到人才,我就可以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了。)

  总结:作者忧的是什么?一忧人生短暂;二忧贤才难求;三忧功业未就。

  五、小结:

  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忧愁、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本文。

  总结:

  《短歌行》正象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人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 《短歌行》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尽管他也有“忧”,有“很深的忧”,但是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忧”,这绝非杜康酒所能消解。这首诗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感情深挚,婉曲动人;引用《诗经》成句,自然贴切。风格则苍茫悲凉。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诗歌意象。

  2、 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二、能力目标

  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1、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探讨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讨论中国古代帝王不同的“人才观”)

  商纣王自高自大,—意孤行,最终落得葬身火海;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进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唐太宗广纳贤才,开创 “贞观盛世”。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重视人才!

  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也是非常重视人才的,他广纳贤才,建立魏国,三分天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短歌行》,看看他的“人才观”。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了北方,然而南方“孙刘联盟”虎视眈眈,统一天下的大业久久不能实现,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出了这首千古名作。

  二、 整体感知

  1、范读。

  2、初步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忧”(全诗都有体现)

  3、齐读(带着忧的感情)

  三、 课文赏析

  一、抓住作者的情感脉络,理解诗歌大意。

  问:通读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在忧什么?

  [明确]:人生短暂、人才难得、功业未就

  诗的前八句写: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愁长久难以散去。靠什么来排解愁绪呢?唯有饮酒方可解脱。这八句就写出了曹操对人生短暂的忧叹。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化用典故表达对人才的渴求)。“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据说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遥相呼鸣)。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不能停止。远方宾客穿过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反复咏叹,人才难求,抱负难以实现。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比喻用人要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 )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点名主题,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抒发了功业未就的忧愁。

  二、解读诗歌意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问:诗歌运用了那些意象来营造忧愁的情绪?

  [明确]:“酒”、“朝露”、“鹿”、“明月”、“乌鹊”

  1、“酒”意象

  “酒”这一意象历来被文人运用,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表达了人们对美满团圆的追求和愿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这是离别的酒,前路渺茫,愁绪在胸。“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这是思乡的酒,家园迢迢,感叹唏嘘。酒似乎总是被用来表达忧愁,所以人们常说“借酒消愁”,“酒”似乎成了忧愁的代名词。曹操在这里用“酒”意象同样要表达的是自己的那份忧愁——人生短暂。

  问:然而,作者在这里对人生是抱有一种消极的态度还是积极地态度?(请同学们思考讨论,然后请同学回答)

  [明确] 猛一看很像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面对美酒应当高歌,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好像是在叫人们要“及时行乐”。但是我们说了,学习这首诗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知人论诗,曹操是胸怀大志的人,他是要干一番事业的。(赤壁之战后,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而且结合全诗我们就会发现曹操在这里感叹人生短暂,不是要人及时行乐,而是要抓紧有限的时间及时地建功立业。

  问:但是这样强烈地目的,曹操为什么要用这样低沉的笔调来写呢?

  [明确]实际上曹操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就会说得非常真切,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贤士的心扉。所以说曹操的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

  2、“朝露”意象(重点)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汉乐府《长歌行》。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这里主要是表现的春天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但也暗含了“要趁年轻好好努力,不要到老了一事无成”,所以诗歌后面才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曹植)“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阮籍)也都借“朝露”表达人生、生命的短暂。

  3、“鹿”意象。据说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遥相呼鸣。这里比喻作者渴望找到贤才。

  4、“明月”意象

  “明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运用也是相当多的。“床前明月光”(表达思念)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思念故国)“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以月寄情爱)。曹操在这里以”明月”喻贤才,气魄非凡。一般人是不敢说自己要摘取天上的月亮的,然而曹操气魄宏大,他就是要摘取那天上的皎洁的明月。而这明月正是贤才。贤才那么美好,我多么想得到他们啊!但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得到,所以“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对贤才的那番渴求,感人至深。

  5、“乌鹊”意象

  诗人以“乌鹊南飞”之景隐喻无所依托之贤才,这毋庸置疑。“乌鹊”一词有多种理解:乌鸦和喜鹊;乌鸦;泛指飞鸟。清代沈德潜亦指出:“‘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古诗源》卷五)。但“乌鹊”这一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承载了很多的文化信息。古人常以乌鸦的鸣叫、飞行或出行作为判断人事吉凶的依据,叫做鸦占。鸦占之俗可溯久远。《诗经》中就有“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诗经·小雅·正月》)意思是说乌鸦知道谁家富贵就会飞落到谁家的屋顶,这系吉兆。其后以乌鸦判断吉凶的信仰一脉传承下来。

  三、概括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突出重点)

  问: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呢?

  [明确]比兴、典故、抒情与言志相结合

  1、比兴(首先温习什么是比兴手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用早晨易逝的露水比喻人生短促。

  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用明月不可拾掇比喻理想可望而不可即。

  用暮色苍茫中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贤者的四处奔走,以乌鹊的绕树而飞、择木儿栖喻指贤者的择主而事,都自然贴切的表达了作者渴慕贤才、以共图大业的思想。

  2、典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

  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自己说:“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3、抒情与言志相结合

  诗歌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有对贤才的渴求,有既得贤才的欣喜,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有坚信天下贤才尽归己有的的自信。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通过似断似续,低廻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加强作品感染力的艺术效果。抒情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四、 课文小结

  《短歌行》是一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然而他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了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兴、用典等手法,来达到寓情于理,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人以貌似颓废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渴慕人才和一统天下之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最后,让我们再次齐声朗读这首诗

  五、 拓展练习

  引来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可以看出他对人才的态度?可以结合《鸿门宴》相关情节,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引出曹操的用人观。

  项羽:刚愎自用 乌江自刎

  刘邦:虚心请教 成就天下

  曹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六、 作业

  通过学习这首诗,大家一定受益匪浅。写一篇短文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对你的启示。

  提示:

  从写作的角度——敢于创新,抒发真情实感。

  从人才的角度——广纳人才,唯才是举。

  从人生理想的角度——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国家的统一、安定是主流。

  板书设计

  《短歌行》 人生苦短

  渴望贤才

  忧(抒情) 人才难得 言志

  一统天下

  功业未就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颠覆曹操作为奸臣逆贼的形象。

  2、背诵诗歌的第一小节。

  3、分析作者的忧思之情。

  过程与方法:1、多朗读,从朗诵中感知诗歌的意思。

  2、捉住能表现作者心情的字如“忧”,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知曹操的远大志向和英雄形象。

  2、培养高中的独立评价能力。

  教学方法:

  美读法、讨论法、启发诱导法。

  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导入:同学们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吗?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是什么样的形象?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这样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现在同学们看这幅图片,只这是京剧中曹操的形象,同学们曹操的脸有什么特点?白色的。那位同学知道京剧中白色代表什么类型的人。代表的是阴险奸诈的人。

  展示 《观沧海》的幻灯片。

  二、学习文本。带着对曹操诗歌的这种感受,我们一起学习曹操的另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短歌行》。

  1、朗读,先让学生朗读一遍,从朗读中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对诗歌的把握如何?

  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一下,别人是如何朗读短歌行,注意感情的轻重舒缓。

  预设: 在让学生听完朗诵之后再读一遍。

  小结朗读:同学们读得很流畅,但感情把握不到位,这是因为诗歌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所以对于它所表达的情感可能把握得不够到位,那我们就深入地了解一下诗歌,请同学们看一下这首诗中,最能体现出作者心情的是什么词?

  预设回答:忧

  2、范仲淹登岳阳楼的时候为国为民,发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代丞相的情怀,那同学们看一下曹操他忧的对象是什么?

  先不着急回答,我们说这首诗总共有两段,但是我们还可以把这两段分为四节,所以我们先来齐读第一节(从开头至唯有杜康)女生读一句,男生读后一句,我们先把这一小节读一下,从中看作者“忧”什么?

  预设:忧的是人生苦短。

  同学们是如何看出来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愁来了,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啊,在诗中曹操是如何来解决的愁苦的?

  预设: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里的杜康代指的是什么?酒。这说明曹操是想借酒消愁了,那酒能不能真正的消解愁闷呀。

  预设:不能,那你认为什么才能消除曹操的愁闷。

  预设。“是人才。”

  →你从哪句中可以看出是人才?

  “青青子衿,忧忧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这句诗是出自哪儿的?展示幻灯片,补充《子衿》的下一句。指出曹操的用意是:渴望人才的投靠。所以作者的第二层忧是什么呀?

  幻灯片展示:贤才难得。

  那同学们想一下,作为领导人,怎么样才能吸引人才呀。

  预设:给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

  →那曹操给那些人才怎么来保证

  预设:“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小节:所以从这节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有忧愁,了解作者的感情,现在请同学们,我们再把前面的朗读部分,我们合起来读一遍。女生读前一句,男生读后一句,注意把握情感。读完之后,到后两句在合,全班一起朗读。

  预设:同学们说一下,是不是比前面进步,很好,值得鼓励。

  小导入:中国诗歌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情感都是贯穿其中,那我们在往下学习作者的忧思之情是如何贯穿到下文中的。

  让一个学生来朗读一下下半节。

  →哪个同学能不能和我们说一下第二节首句中的明月作者用意何在?是不是真的像上天去摘取天上的明月呀。

  预设:是用明月来喻指人才,指出人才难得。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反复地歌咏着渴贤之忧啊。

  但接下来作者却写到了什么?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哪个同学来说一下这句是表明什么的。

  人才来归顺曹操了,那人才都来了,曹操还忧什么?

  三忧功业未就。

  →对人才的忧思,贯穿了全文,但第二节有一处是作者写作者的欢喜之情的,是因为人才来和他交心,来归顺他了。同学们看是哪句?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那人才都来了,作者还忧什么呢?

  三忧功业未就。

  小结:所以人才的忧思,人生的苦短,都是因为功业未就,因此曹操为了自己的功业,他又对哪些人才伸出了橄榄枝?曹操是如何说的?

  预设:“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那些在三国鼎立的情况下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的贤才们。

  → 这里曹操站在那些贤才的角度去虑及他们的前途,把贤才的煎熬变成当成自己的煎熬。这里曹操换位考是替贤才担忧之外,他是否还有另一层意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用了两个典故,一周公自喻,说明自己有周公一样对待人才的心,有海一样宽广的胸怀。所以我会重用贤才的。

  小结:1、曹操说歌以咏志,那这首诗曹操抒发自己的忧思之愁是为了表明什么志向?

  招贤纳士,统一天下。

  2、中国崇尚一句话:“文如其人。”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同学们你认为曹操是什么样的人?

  总结:幻灯片展示。

  播放电视剧《短歌行》主题曲,引入到曹操英雄的形象。

  背诵。

  课堂总结:曹操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民间文化上,都是以奸臣、逆贼的形象示众,但从我们的文学作品里我们还是能看出曹操他是一个有志向、有追求的英雄。所以同学们看文学一定要以事实为根据,学会从文学作品中去分析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的高度认识曹操,理解曹操的“忧”的内涵,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三、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曹操的《短歌行》。曹操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他曾经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尽管人们对他的评价不尽相同,有“英雄”、“奸雄”和“枭雄”之别,但不争的事实是——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尤其他是一个大气磅礴,慷慨激昂的诗人。大家在初中学过曹操的什么诗?哪些诗句曾经深深地震撼过你?

  2、比较鉴赏

  请学生观看《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剪辑,同时给学生布置两个问题

  (1)剪辑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与课本上的《短歌行》有几处不同?

  (2)剪辑当中的曹操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3、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问题预设:①首先从文本的不同文字入手,理解其字面的不同意义。

  ②接着讨论不同文字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③最后明确两个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曹操的不同心境。(说明: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适时引导。如:“掇”和“辍”分别是什么意思?“掇”和“辍”分别造成了什么表达效果,从中我们又可以体会什么不同的心境呢?分别讨论完两个文本的三组不同之处后再对曹操的心境进行全面的总结概括。教师应引导学生要结合文本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达到既提高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又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4、深入探讨

  教师引导问题预设: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大体感受到了曹操的“忧思”,现在结合原诗进一步明确:①曹操有哪些“忧思”?②曹操是如何解忧的呢?

  换角度思考并讨论:从贤才们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体会他们看到这首诗的.感受,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的内涵和魅力。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品味曹操礼待贤才的诗句,体会曹操良苦用心,以达到培养学生结合文本多角度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

  小结: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鉴赏,学生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明白曹操在诗中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求贤之心,也表明了对贤才的礼待,更表现着一种感人的力量。可以说,这首诗本身就是在为求贤做着努力。

  5、总结提升

  (1)探讨诗歌的感情基调

  请学生结合诵读自由发表看法,教师作有效引导,但不限制学生的答案,鼓励个性化的解读。

  阅读参考:慷慨激昂。

  6、个性解读

  此环节设计意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丰富对本诗的理解,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品评鉴赏能力。

  7、作业与拓展

  讲解作业要点并板书:

  短歌行

  曹操

  忧 解忧

  人生苦短——>只争朝夕

  贤才难得——>招纳贤才

  功业未就——>天下归心

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我是班级小主人》教案(推荐3篇)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是班级的一员,要随时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服务。 2、学会整理物品的简单方法。 3、让幼儿体验到为班级服务的乐趣和意义。 重点、难点: 教会幼儿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来整理物品,能找到...
教案大全2011-06-05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我是班级小主人》教案(推荐3篇)

《我是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原因。 2、通过一些活动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3、探索培养学生注意力的途径,掌握一些提高注意力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通过训练,提高学...
教案大全2016-05-08
《我是谁》教案

人美版美术教材第6册教案15-18课【最新3篇】

课题 15、有趣的造型 教学目的: 1、学习用彩纸和其他材料在蛋壳上进行造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动手能力。 2、感受工艺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学习...
教案大全2018-02-08
人美版美术教材第6册教案15-18课【最新3篇】

中班科学教案《比粗细》【优选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比粗细》,仅供参考,大家一...
教案大全2018-07-05
中班科学教案《比粗细》【优选3篇】

劳动技术教案(实用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劳动技术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劳动技术教案 篇...
教案大全2016-02-03
劳动技术教案(实用6篇)

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推荐5篇】

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1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是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 24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2《小马过河》一...
教案大全2011-05-07
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推荐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