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课文教案【最新3篇】
《童年的发现》课文教案 篇一
童年是一个充满奇幻和探索的时期,而《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正是让我们回忆起那段美好的时光。通过这篇教案,我们将带领学生深入探讨故事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引导他们思考生活中的发现与成长。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主人公小明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发现。例如,小明在探索自然时发现了一只小猫,通过与小猫的相处,他学会了爱护动物。这段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珍惜和保护身边的生物,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故事,比如在家庭、学校或社会中的一次感人的经历,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促进情感交流和思维拓展。
最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活动和任务,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课文中的知识。比如,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发现的作文,或者制作一个展板展示自己的成长历程。这些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又可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对发现的热爱,引导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发现、感悟和成长,让他们在童年的天空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童年的发现》课文教案 篇二
童年是一个充满奇迹和探索的时期,而《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正是让我们重新审视这段美好的时光。通过这篇教案,我们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体验发现的乐趣,感受成长的喜悦。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的发现故事,分享给同学们听,让大家一起感受童年的美好和成长的力量。这样的互动和分享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让课堂充满温暖和活力。
其次,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和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和探讨,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比如,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猫寻找游戏,通过寻找隐藏在教室中的小猫模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团队合作能力。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还可以引导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发现的乐趣和成长的意义。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写作或绘画等创作活动,展现自己对童年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可以选择用文字或画笔表达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发现心得,展示给同学和老师,让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和感动。这样的创作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想象能力,又可以让他们在创作中感受到发现和成长的无限可能。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发现的热爱和对成长的向往,引导他们在童年的世界里探索、感悟和成长,让他们在探索的旅程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收获。
《童年的发现》课文教案 篇三
《童年的发现》课文教案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课文是以倒叙的形式写的,共分三部分。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做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本课,要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大胆质疑,反复读书,带领学生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作者“发现”的历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童年”,谈话: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着无数个“为什么”,充满着神奇的幻想与想象,在我们的童年中曾有过多少的发现啊!
2、板书:“的发现”,齐读课题:童年的发现。学生质疑课题:
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童年是人生之旅最十分重要的、十分珍贵的驿站。激情的导语能唤醒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怀着真挚的心走近课题,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2、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重点写“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由于“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就去问老师,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的原因,“我”对这个问题大胆猜想,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因此,在初读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解“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2、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如下:
(1)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理解有关的句段。
(2)把发现的过程用几句话概括出来。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十个月。
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4、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5、归纳我的发现过程: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十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紧扣“发现”,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相关的语段,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朗读体会我的发现及发现的过程。】
四、研读课文,感悟“发现”
1、认真读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讨论:“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敢于提问;不断研究;大胆想象。
3、课堂交流他是个怎样的孩子时,可根据学生的理解,预设如下:
(1)“我”是一个喜爱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十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
(2)“我”是一个喜欢提问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有幽默感的孩子。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
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曾因为在天体运动上的发现受到审判并被投入监狱。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教师先放手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因为有前面阅读的铺垫,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教师以学定教,组织交流,适时引导,扣住关键的词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五、联系生活,向往“发现”。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梦中飞行——请教老师——大胆猜想
敢于提问不断研究大胆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