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通用6篇】
文章1: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在二年级的语文课程中,学习古诗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教学内容:
1. 选择经典的古诗,如《静夜思》、《春晓》等,让学生背诵和朗读;
2. 通过讲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3. 教导学生如何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让学生模仿古诗的形式,进行创作。
教学方法:
1. 讲解结合实例,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古诗的基本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古诗的朗读和配图,增强学生的感知;
3. 设置小组讨论和表演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希望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水平,更能够感受到诗歌给人带来的美好和感动。
文章2: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二年级的语文下册中,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古诗,如《静夜思》、《春晓》等,让学生通过背诵和朗读来熟悉这些名篇。同时,可以结合故事、图片等形式,讲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在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时,可以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外,也可以引入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美好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通过精心设计的古诗教案,相信学生们会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也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热爱。愿学生们在古诗的海洋中畅游,感受诗歌的力量和美好!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罗隐《蜂》
教材分析
《蜂》一诗,借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一样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造福的劳动者。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中国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不畏艰辛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美和钦佩之情。
教学目标: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教学重点
1、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场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第一首古诗
(一)、背诵导入,理解课题
1、从前面我和同学们的简短交流中,我捕捉了一条有价信息,那就是我们班的同学特别爱读书。现在我要考考同学们,谁能背一首自己喜爱的古诗?
2、有会背李白的吗?学生背《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知道这首诗的文眼是哪个字?李白为什么会如此之愁呢?(安史之乱、社会衰败,受小人陷害,怀才不遇……)
3、激情谈话,介绍背景,了解李白。
李白在秋浦时,感觉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好像山穷水尽,看不到出路与光明,但是一副感人至深的劳作场面,让他震撼。他从此吸取生活的力量,感受到人生的真谛,他的灵魂得到新生。于是,他忘却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头来,热情地讴歌生命,赞美劳动。他笔下的冶炼工人的劳动情景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4、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秋浦歌其十四》。(师板书课题)秋浦,在今天安徽贵池一带,是唐朝铜、铁的重要产地。李白在天宝年间流寓于此,写下了秋浦歌共17首。
(二)、独立思考,初步感知
1、看准字形,读准字音。要求把诗句读通读顺。
2、检查反馈:请学生读古诗,其他学生听后评价。
3、我们学习古诗除了读准字音还要做些什么?(弄明白诗意)
4、请同学们自己默读古诗,自己思考古诗的意思。要求先不着急,自己静静地读,静静地思考。
5、课件出示“赧郎”的注释,让学生再次独立思考古诗的意思。
6、请同学逐行说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补充。再连起来完整地理解诗的大意。
(三)、精读古诗,具象画面
古诗一、二句,作者从视觉的角度,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1)读一、二行,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现代炼铁中钢花四溅的画面)
学生1: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学生2:远远望去,炉中的火烧得正旺,紫色的烟雾不断地向空中升腾。半空中字眼袅袅。如流星的火星跳的非常欢快。共3页,当前第1页123……
(2)通过“乱”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
学生1:体会到了冶炼工人们非常辛苦,工作艰辛危险。
学生2:我体会到了工作虽然艰苦,但是这些工人工作热情很高。
学生3:我体会到了火星飞舞,像夏夜的萤火虫。
(3)作者的心情如何?
感受诗人在亲临这种火热的劳动场面后,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新奇、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然后通过品读来回味。
古诗三、四句,作者从视觉、听觉的角度,通过正面描写,体现了工人们那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
(1)“郝”什么意思?郝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冶炼工人为什么脸红?
学生1:因为熊熊燃烧的炉火烤红了他们的脸。
学生2:因为繁重的体力劳动,需要不停地出力,工人们各个使足气力,脸挣的发红。
学生3:可能是在寒夜里冻得发红,火光又映照更显通红。
学生4: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
(2)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们的心情如何?怎么体会到的?
学生1: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
学生2: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
(3)想象一下,工人们是怎样劳动的?
(4)诗中“动”你认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的劳动号子应该是怎样的调子,该怎么读三四行诗。
学生1:我认为“动”的意思是惊动,因为诗中诗中说是“寒月夜”,夜晚非常安静,工人们的劳作惊动了寂静的夜。我认为他们劳动号子是响亮的。(读)
学生2:我认为“动”的意思是“震动”,因为照亮天地的炉火就可以看出很多人在合作努力。他们一起发出的号子必定是震动河川的。号子是激昂铿锵的(读)
学生3:我认为“动”的意思是“感动”,工人们劳动中的铮铮号子深深震撼了李白那颗失落的心,使他为之一振。号子是雄浑有力的。
学生4:我认为“动”的意思是“震撼”,寒冷的黑夜,工人们还这样挥汗如雨,那么他们的白天也一样辛苦,劳动人民的艰辛震撼着李白的心。号子是振聋发聩的。
(5)还有什么震撼着此时的李白?“寒川”难道就是冰冷的河面吗?
学生: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无比艰辛;积极奉献……
学生:“寒川”是李白那颗冰冷的心。
(6)教师小结:如果说诗歌的前三句是通过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在诗歌的结尾,则是通过音响效果来重现诗人当时所感受的听觉震憾。他在这一瞬间,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满头的白发,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劳动的崇高,于是他的内心再也无法消沉,他的灵感又一次焕然喷发。
(7)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配乐读,齐读、试背。)
(8)齐背古诗,边背边想象情景。
(9)听《秋浦歌》歌曲,练唱,注意诗句中每个字的写法。
(10)默写古诗,同坐互批。
(四)回顾学习经过,总结提炼学习古诗方法步骤。(课件出示)共3页,当前第2页123
(1)读通古诗
(2)理解诗意
(3)体会诗的情境和思想感情
(4)诵读古诗
(五)根据方法,自学古诗《蜂》诗
(六)拓展延伸
《秋浦歌》共十七首,我们只学了其中的两首。同学们课下搜集其他的十五首,我们来个《秋浦歌》品颂会。
专家意见:
有幸聆听到特级教师潘文彬校长和杨新富校长的热心指导,他们在仔细听完之后,给出了非常中肯的改进意见。这是我本次上课的一大收获。
其一,他们指出,像这类同为劳动体裁的古诗两首的教学,要对这两首诗做一个整体的认读感知。因为从编者的角度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从纷繁复杂的古诗将他们选在一起,是因为他们都是一个共同中心主题,那就是赞美劳动的。所以我们在授课中不能机械地一课时学习一首古诗,人为地将古诗内在的联系割裂开。
其二、这首写于唐天宝年间(公元954)的秋浦歌系列古诗,它主要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逐步衰败的历史,李白在目睹冶炼工人的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同时,他更感受到了他们无比的艰辛,从诗句中的“乱”、“明月夜”、“寒”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国家经历战乱,黎民百姓的劳役之苦。寒冬的夜晚他们都要挥汗如雨,那可以想象他们白天呢?因此他们指出对古诗的理解和深度挖掘一定要紧密联系历史,把古诗教学放到那段历史中去,这样把握的方可更准、更深。课堂教学基调定的更为接近诗人创作初衷。
其三、高年级古诗教学要积极借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积累。比如对古诗的初步理解的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直接进入“学生仔细读诗思考之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然后由学生提出,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这样的教学环节是非常简约而富于实效。这样在这堂课中,就有更多时间去个性化地诵读古诗,具象古诗中的画面。在具象个工人劳作画面的教学中,还不够细致到位。学生的想象,教师的课件提示,如果时间充裕,学生会有更多精彩描述的。
借此对两位专家给与予的帮助再次表示感谢。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二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山行》的大意是: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二、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自学、小组合作
学法:自主、小组合作讨论
五、教学准备
卡片、相关课件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赠刘景文》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像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想到了什么。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像,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像-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第二课时
《山行》
(一)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赠刘景文》的经验,讨论确定本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二)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三)启发想像。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像。
2.学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四)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五)指导写字
(六)朗读、背诵古诗
1.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2.开古诗朗诵会,每个组出两个节目,一个集体朗诵,一个个人朗诵。
附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于刘径残君菊霜寒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3、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提高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重点:
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从而提高自己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难点 :
想象并写出《村晚》景象。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内容:
《古诗两首》之一《村晚》
教学目标 :
1、学会古诗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
3、能想象古诗意境,并写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录音挂图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同学们,绚丽多彩的春天已离我们而去,让人向往的夏日风情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宋代的诗人雷震带来的古诗《村晚》。
2、板书课题——村晚
3、看了课题,想象一下,古诗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欣赏古诗
1、共定学习目标。
2、按学习目标自学古诗
3、交流学习的收获。
(1)古诗中的生字:陂 衔 漪
(2)交流读后的感受。
(3)结合插图谈谈对诗句的感悟,体会古诗意境。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你能把你对诗句的感悟用你的声音来表达吗?
5、你不想把这么美的夏日风情留在记忆中吗?(背诵指导)
三、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同学回去多搜集一些关于夏日的古诗。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篇六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揭示课题:有一个叫贺知章的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老了才回来,这首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出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标出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顺。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观察生字,为喜欢的生字组词。
3、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
教师读一个生字的音,学生从卡片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读文,看图,理解诗词大意。(教师适当点拨)
鬓毛衰:头发都白了。
3、教师范读,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4、抽生说说。
5、生根据理解自由读课文。
四、试背课文
1、老师叙述诗意,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生互背古诗。
3、抽生背、齐背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