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优秀教案【精选6篇】

《植树的牧羊人》优秀教案 篇一

在《植树的牧羊人》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的牧羊人因为坚持植树造林而引起了整个村庄的关注和赞扬。这个故事不仅教会了我们关于环保的重要性,更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人的坚持和努力可以改变整个社区的命运。

首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环保的重要性。植树造林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在现代社会,全球变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愈发严重,而植树造林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能够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努力让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其次,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坚持和努力可以改变整个社区的命运。在故事中,牧羊人的植树行为虽然起初遭到了村民的嘲笑和质疑,但他始终坚持不懈,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支持。这说明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够改变周围人的态度,影响整个社区的发展方向。

总的来说,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则故事,更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能够深刻理解环保的重要性,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希望大家都能像植树的牧羊人一样,坚持不懈地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丽。

《植树的牧羊人》优秀教案 篇二

《植树的牧羊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普通的牧羊人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改变了整个村庄的命运。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则关于环保的故事,更是一堂关于坚持和努力的教育课。

首先,这个故事教会了我们环保的重要性。植树造林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植树造林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能够深刻认识到环保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激励我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地球的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故事中,牧羊人的坚持和努力最终改变了整个村庄的态度,让大家认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这说明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够影响周围的人,改变整个社区的命运。希望我们能够像植树的牧羊人一样,勇敢地走在环保的道路上,为我们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植树的牧羊人》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让我们明白了环保的重要性,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希望我们都能从这个故事中汲取力量,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

《植树的牧羊人》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2、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

  3、培养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重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难点: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精妙的比喻,使文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知识链接:

  描写人物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

  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③深化主题。

  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⑤感染读者。

  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⑦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 及远或由远及近。

  教学过程:

  【检查预习】

  一、音形识记。

  戳( ) tān( )塌 山毛榉( ) 废xū( )

  Chóu( )劳 水qú( ) 缝隙( )干涸( ) Kāngkǎi( )

  二、词语解释。

  1、坍塌:

  2、废墟:

  3、干涸:

  4、刨根问底:

  5、不毛之地:

  三、作者作品。

  《植树的牧羊人》作者( ),( )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代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初读课文】

  1、 标段序,画词句。

  2、 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研读课文】

  一 、文题解说:课文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好处?

  二、读课文,感悟作者的写作情感,把握朗读情感。

  (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先在组内展示,推举优秀组员班内展读。)

  1、 作者用什么顺序记述故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2、 对比的写法

  在文中找出描写种树前后普罗旺斯地区变化的句子,并体会对比的好处。

  3、 人物描写

  在文中找出描写种树人动作的典型细节,看看表现了种树人什么性格?

  【质疑探究】

  你觉得牧羊人身上的哪些品质令你感动,值得你学习?

  温馨提示:结合文中关键词语

《植树的牧羊人》优秀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本课是一篇著名的绘本故事,作者虚构了一个在贫瘠荒原孤独种树的牧羊人形象,通过荒原前后境况的对比,突出人物品质,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和敬佩之情。全文以叙事为主,展示牧羊人改造荒原的努力,最后以议论点题。这种议论与叙述的有机结合,使文章生动感人,值得悉心体会。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刚刚过渡到初中,基础较为薄弱,但思维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充满兴趣。教师应循循善诱,步步引导,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品读文本,交流互动。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牧羊人的情感。

  2.通过品读文章词句,了解牧羊人的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3.结合生活,感悟牧羊人创造奇迹的意义。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词句,了解牧羊人的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

感悟牧羊人创造奇迹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图片,对话导入

  二、默读课文,探寻奇迹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牧羊人生活的这片土地出现了怎样的奇迹。

  明确:原先,这里是一个无边无际的荒野。

  然后,这里像一块铺在高原上的“地毯”。

  后来,这里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沃土。

  三、跳读课文,走进奇迹创造者

  1.再次默读课文,说说,奇迹创造者是怎样一步步把荒漠变成绿洲的。

  例句:

  (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在仔细盖上泥土。

  (2)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棵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

  (3)他说,这块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总结:他是有信念、执着坚持、慷慨无私、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

  2.圈点勾画出“我”对牧羊人评价的句子,体会“我”对他的情感。

  四、寻找身边的“奇迹”创造者

  根据【链接】说说你的看法,并分享给你的小组。

  五、小结:愿我们都能做这样的牧羊人,种植希望、播下幸福,成为“奇迹”的创造者。

  六、作业布置:写一写,你知道的“奇迹”创造者 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一个你身边的牧羊人。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小片段。

  七、板书:

  荒地 绿洲

  (对比)

  (执着、乐观 )老人

  八、教学反思:本课是一篇小说,虽然小说以人物为中心,可本文语言较为简单,可不必一个一个句子分析。本课以“奇迹”为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整个过程较为连贯。

《植树的牧羊人》优秀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谈谈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2)合作探究阅读并谈谈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牧羊人以非凡的毅力植树造林,种植希望和幸福的坚定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深入阅读,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引导学生写出读文后的感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批注

  一、导入新课

  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人们的笑声在乡村聚会上荡漾。这美丽的地方在30多年前却是戈壁荒滩,荒无人烟,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这一丰功伟绩是一位名字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用30多年的努力得来的,他就是本课要学习的《植树的牧羊人》中的主人公。出示图片

  二、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演示PPT文稿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作者对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精神的评价。

  第二部分(第2~20自然段):以时间为顺序,写“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第三部分(第21自然段):赞美牧羊人坚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3.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我”和牧羊人的几次见面?每一次见面高原上都有什么变化?

  明确: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我”和牧羊人的三次见面。

  四、精读赏析

  1.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以“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2.写作特点归纳。

  (1)对比手法

  对比主要表现在“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时所见到的高原上的巨大变化。由寸草不生、奇旱无比、荒无人烟到绿树成荫、溪水潺潺、生机勃勃的对比不难看出老人做出的巨大贡献,突出了牧羊人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2)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中间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详细介绍了“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的见闻和感受,突出了牧羊人伟大的形象。

  五、拓展延伸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的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知道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下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六、布置作业

  请你为本文“植树的牧羊人”写一段颁奖词,字数不超过50字。

《植树的牧羊人》优秀教案 篇六

  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全文,勾画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品读精彩句段,感知人物形象,感悟人物精神,领会人物行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法国高高的阿尔卑斯山,有一片茫茫的不毛之地。这里曾经有一些泉眼,可是早就干涸了,这里只留下了一些倒塌的房屋和几乎没有生命迹象的废墟。然而有一位老人却默默地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植树的牧羊人”。

  二、整体感知

  1.积累知识

  (1)积累重点词语

  干涸(hé)坍塌( tān )戳(chuō)酬劳(chóu)山毛榉( jǔ )白桦树( huà )

  薰衣草( xūn )废墟( xū )不(毛)之地刨(páo)根问底沉默(寡)言

  (2)积累重要词义

  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

  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

  干涸:干枯,没有水。

  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刨根问底:追究底细。

  2.初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

  明确:通过我的回忆,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地植树造福众人的故事。

  3.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的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勾画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明确

  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一个人住在石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

  再见牧羊人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不语。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林已然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水流;各种草木开始复现。

  最后一次相见87岁,年事已高;住在自己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景象完全改观了,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整个乡间散发出健康与富裕的光芒;人们搬了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景貌。

  4.分享与疑惑

  (1)我的收获与分享

  (2)我的疑惑

  预设:标题,段落首尾,结构,人物的补叙,人物的精神……

  三、探究赏析

  (一)体会精彩句段,感知形象。

  1.结合课文中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示例(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这一细节运用了动作描写,“戳、放、盖上”这几个动词以及“轻轻地、仔细”两个修饰语生动具体地写出了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及种橡子时的认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人。

相关文章

六的乘法口诀教案【最新3篇】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6的口诀进行计算,并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6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 用6的口诀进行计算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老师出示...
教案大全2014-01-04
六的乘法口诀教案【最新3篇】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经典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案大全2012-08-09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经典6篇)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 及主要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数学思考 通过学习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解决问题 通过...
教案大全2018-04-0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案

《猴子捞月》教案【通用5篇】

篇一、《猴子捞月》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 2、观察并了解物体在水中成像的现象。 3、知道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办法。 活动准备 1、一串毛绒小猴玩具、...
教案大全2017-06-01
《猴子捞月》教案【通用5篇】

集体备课教案三【精彩3篇】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教学设计 龙华山小学 李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了解海水制盐的有关知识,明白做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2、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
教案大全2013-05-05
集体备课教案三【精彩3篇】

综合实践教案《走进秋天》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大自然的美。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3、拓展学生知识。 活动重点:让学生体会、发现大自然的美。...
教案大全2014-05-07
综合实践教案《走进秋天》